鸢飞鱼跃移动版

主页 > 释迦经典 >

《三无漏智慧》

 
《三无漏智慧》
 
三大。体大、相大、用大。
 
体大。一切众生心的体性,真如平等,无生无灭,不增不减,毕竟长住。
相大。一切众生心的自性,具足大智大悲,常乐我净等一切功德。
用大。一切众生心的体性,具足一切的功德,内可自我观照,薰陶妄心,外可显现报化二身,教化众生。
此三大中,体大是真如的体性,相大是真如的德相,用大是真如的作用,大是周遍一切法界的意思。
 
三修。常修、乐修、我修。
 
常修,是菩萨知法身的理体乃常住不灭,所以破除声闻乘行人对於无常的执著。
乐修,是菩萨知诸法中自有涅槃之乐,所以破除声闻乘行人对於苦的执著。
我修,是菩萨知无我法中自有真我的存在,所以破除声闻行人对於无我的执著。
以上三修是菩萨乘行人的胜三修。
 
三尊。
 
释迦三尊:释迦佛(中)、文殊(左)、普贤(右)
药师三尊:药师佛(中)、日光(左)、月光(右)
西方三尊:阿弥陀(中)、观音(左)、势至(右)
 
三 宝:佛宝、法宝、僧宝。
 
三智。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。
 
一切智,是声闻、缘觉知一切法总本的智,总相就是空相。
道种智,是菩萨知一切道法差别的智。
一切种智,是佛通达诸法总相别相,化道断惑的智,含一切智及道种智二者,故名一切种智。
 
三报。现报、生报、后报。
 
现报,是现在造业现在就受报;
生报,是现在造业要等到来生才受报;
后报,是现在造业要等到二生或多生以后才受报。
 
三道。即烦恼道、业道、苦道。
 
烦恼道,又名惑道。即无明、贪、瞋等之烦恼妄惑。
业道,是依着烦恼而产生种种善恶行为。
苦道,是因善恶行为而招感到未来生死苦果。
道是能通的意思。上述三道就能互相通连,由烦恼通向於业,由业而通向於苦,再由苦转回到烦恼,因此也叫三回或三轮。
 
三福。即三种福业。世福、戒福、行福。
 
世福,是孝养父母,奉待师长的福。
戒福,是受持三皈五戒及至具足戒的福。
行福,是发菩提心,修行佛道的福。
 
三漏。漏是烦恼的别名。
统收三果的烦恼为三种:即欲漏、有漏、无明漏。
 
三障。烦恼障、业障、报障。
烦恼障,如贪、瞋、痴。
业障,如五逆、十恶等之业。
报障,如地狱、饿鬼、畜牲等之苦报。 
众生因有此三障,所以不能开悟佛道。
 
三缘。净土宗说念佛能产生三种缘.即亲缘、近缘、增上缘三种。
 
亲缘。是众生的口常念佛号,佛立刻听到;身常礼敬佛,佛立刻看到;心常念佛,佛立刻知道,此显示念佛人的三业跟佛的三业相应不异了。
近缘。是众生若想见佛,佛立刻应念而出现在他的面前。
增上缘。是众生称念佛,念念都能够消无量劫以来的罪业,当命终时,佛就来迎接他往生西方。 
 
三慧:即闻慧、思慧、修慧。
 
闻慧:是听闻佛法能生智慧;
思慧:是思惟佛理能生智慧;
修慧:是勤修禅定能生智慧。
 
三因:即正因、了因、缘因。
 
正因  是众生本有的真性;
了因  是众生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;
缘因  是修种种真实的道理。
 
三因三果。三种的业因与三种的果报。即:异熟因异熟果、福因福果、智因智果。
 
异熟因异熟果  是说今世所作的善恶业因,要到来世才生苦乐的果报;
福因福果  是说若有布施持戒忍辱等的业因,则於现在世或是未来世必得自在的果报。
智因智果  是说若有修习一切智慧的业因,则一定可以获得证悟三乘或是佛果。
 
三因佛性  即正因佛性、了因佛性、缘因佛性。
 
正因佛性  是众生本来就有的真性;
了因佛性  是众生明白一切真正道理的意思;
缘因佛性  是修种种真实功德的意思。
 
三佛  法佛、报佛、化佛。
 
三佛性  即自性住佛性、引出佛性、至得果佛性。
 
自性住佛性: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,因为是自性,所以常住,三恶道的众生,就只有这一种。
引出佛性:是众生凭着自己的修行的功夫,渐渐地把本具的佛性引导出来,这种佛性为三乘行者所具有。
至得果佛性:是修因满足了,本具的佛性显发无余,这是诸佛的佛性。
 
三世诸佛。三世即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称三世。在佛教成立当时,释迦牟尼佛称为现在佛。在释迦佛以前的一切佛称为过去佛,在牟迦牟尼佛以后成佛的称为未来佛。三世诸佛,就指出现於三世一切佛。
三身佛性。佛性有三种:正因佛性、了因佛性、缘因佛性。了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;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;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。
 
三世觉母。文殊菩萨的别名,因文殊菩萨司昆卢舍那的大智,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。
三性佛母。出生三世诸佛之母,即般若波罗蜜多,因诸佛若不修行般若波罗蜜多,就不能成就佛道,所以说般若波罗蜜多是出生三性佛之母。
 
三身。即法身、报身、应身。
法身。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,即常住不灭,人人本具有的真性,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,佛是觉而证得了。
报身。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。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之别。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证法乐之身,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。
应身。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,即应众生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。
 
三身三德  三身是法身、报身、应身。
 
三德  是法身德、般若德、解脱德。
 
配在一起,则法身是法身之德,报身是般若之德,应身是解脱之德。
三法身。鸠摩罗什所立的三法身是法化生身、五分法身、实相法身。
法化生身是由法性化现的化身佛;
五分法身是戒定慧等的五分功德;
实相法身是空性的诸法实相。 
 
三法。教法、行法、证法。
教法——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十二分教。
行法——是依佛教示而修行四谛、十二因缘、六度等。
证法——是依修行的功德而证得菩提涅槃之果。 
三身如来。即法身如来、报身如来、应身如来。
 
法身如来——诸法如如不变的真理;
报身如来——这不变的真理和行者的智慧融汇在一处,成妙功德。
应身如来——证得此真理,随机应化,胜用无穷。
法身如来是体,报身如来是相,应身如来是用。一而成三,三即是一。 
 
三昧。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,华译为正定,即离诸邪念把心住於一处而不散乱的意思。
三界。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
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,上至六欲天,中至人畜居住的四大洲,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。
色界是无淫食二欲,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,四禅十八皆属之。
无色界是色相俱无,但住心识於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,四空天属之。
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,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为目的。
三界八苦。生活在三界之中的人们有八苦:生、老、病、死苦、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、求不得苦、五阴炽盛苦。
 
三乘。即声闻乘、缘觉乘、菩萨乘。
声闻乘。又名小乘。其行人速则三生,迟则六十劫间,修空法,终於闻如来声教,悟四谛之理,断见思惑,可证阿罗汉果。
缘觉乘。又名中乘。其行人速则四生,迟则百劫间,破无明,终於悟十二因缘之理,可证僻支佛果。
菩萨乘。又名大乘。其行人於无数劫间,修六度行,更於百劫间,值三十二相福因,可证无上佛果。 
 
三皈。又名三皈依,即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
皈依佛:是依靠佛的指示而得入正道;
皈依法:是依靠教义而求得的真理;
皈依僧:是依靠僧伽的引导而正信佛教。
皈依佛、法、僧,也称为皈依三宝。
三宝。即佛宝、法宝、僧宝。
佛宝——因佛是真理的发现者。名为佛宝;
法宝——法是宇宙的真理,名为法宝;
僧宝——僧是奉行真理的人,名为僧宝。
 
三无漏学。即戒、定、慧三学。因修之能得无漏道果。
三善根。即无贪、瞋、痴,因他们是生无量善法的根本,故名善根。
三善道。即天、人、阿修罗。
天为上善,人属中善,阿修罗属下善。
三藏十二部。三藏即经、律、论。
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,亦称十二分教。即:长行、重颂、孤起、譬喻、因缘、无问自说、本生、本事、未曾有、方广、论议、授记。
 
 
三业。即身业、口业、意业。
身业——身之所作,如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酗酒等;
口业——口之所语,如恶口、两舌、绮语、妄语等;
意业——意之所思,如贪、瞋、痴等之动念。
 
2017.4.29

(责任编辑:辉煌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