鸢飞鱼跃移动版

主页 > 释迦经典 >

《正确认识魔及修行菩萨道》

 
《正确认识魔及修行菩萨道》 
 《正确认识“魔”》 魔魔!分内魔与外魔两种。
内魔有:五蕴魔.烦恼魔.业魔.心魔.死魔.善根魔.禅魔.善知识魔和菩提法魔。
 《五蕴魔》众生能凭自己的色.受.想.行.识作很多的业。如果所做的业,阻碍了自己,与他人的智慧增长,障蔽正道,使自己与他人,不能从烦恼痛苦中,解脱出来。那么,这些由五蕴,所引发的恶业,就称为魔事。这魔事就称为五蕴魔。
 《业魔》众生在生死轮回中,作种种的业,做善业得福报,做恶业得恶报。而这些业,形成的业力,牵引我们生死轮回,令我们不得解脱。无论是善业,还是恶业,如果,它阻碍了众生的解脱,阻碍了众生正道的修行,那这业,就形成了一种魔障,这就是业魔。
 《心魔》我们的心意,如果存在贪.嗔.痴等的邪念,或者修行目的不纯正(于崂山道士.披着佛法的外衣,给他人讲其他.误导他人)。损害自己,与他人的慧命,令其不能增长.这种魔障,就是心魔。
 《死魔》不明佛法道理,不知众生的身体,乃四大假合,是不能长住不永恒的,终究是要败坏掉的。而真正生命的意义,是我们永恒不变的真如自性。强烈地执着,世间虚妄不实的,外部事物,而惧怕死亡。那么,死亡就会成为他的魔障,这魔障就是死魔。
《善根魔》有些众生,执着自己的善根端正,骄傲自满,不思进取,阻碍了自己,或他人的修行。那么善根,就会成为一种魔障,这种魔障,就是善根魔。
 《禅魔》有些众生,不运用智慧,不清净自己的身心,执着于很深的禅定中。令自身不能真正地解脱,阻碍自己的修行解脱。就会形成一种魔障,这种魔障就是禅魔。
    《善知识魔》我们世间,有些善知识,得到了善法,而不肯运用善法,去开导教化众生,自持善法而不宣,害怕别人胜过他。这样,就会障碍自己的善根,损害自己,与他人解脱的慧命。这种障碍,就会形成一种魔障,这种魔障就是善知识魔。
 《菩提法魔》有些修行者,对于不能,能使我们众生,从生死轮回中,解脱出来的佛法,不懂变通,不知善巧方便,死板执着,不知活学活用,死板教条,拘泥不化。这样就会障碍,修行正道的解脱,令修行不能进步。这种障碍就是,菩提法魔。
 以上就是内魔。这些内魔,可以由我们自身,通过佛法的修行,把它对治掉。可以通过佛法,来净化自己的身心,把它降伏住,所以内魔不可怕。要勇敢地面对它,不要逃避,您越逃避,它就越起。
 上述这些内魔,我们世间,每个凡夫众生都有。我们静下来,好好想一下,在我们世间生活之中,每天都在做种种的业,同样也做很多的魔事。
 可以说,我们混身都是魔,只要我们一天没有,得到圣果,我们就一天,摆脱不了魔的侵害。所以,我们于魔子魔孙,没什么区别,可不要掉以轻心,松懈自己的修行,稍不注意,就会魔心现前!
 这会您还指责别人是魔不?修行其实,就是降魔的过程。当内魔逐渐降伏的时候,外魔就会来扰乱我们,来试探我们修行的功夫,来考验我们.
《外魔》在欲界天,有魔王与其眷属居住,他们与诸天,同样的享乐。
 魔王有很大的神通。他常与魔子魔孙们,专门为难,修行出世间法的行者。使快要修行,有所成就的行者,不得精进,甚至重新坠落以往的,颠倒邪恶之中。
 魔王及其眷属们,以种种手段,种种形式,挑起众生的恶根,恼乱修行者的心性。使修行者,重新身陷邪淫、吝贪、嗔恚、愚痴、散乱之中。放弃自己修行的目标,与度生的抱负。使修行者,不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。
 为什么魔王及其眷属,专门针对修行解脱道的行者那?
因为普通的凡夫,对宇宙生命真谛的无知,整日生活在颠倒愚痴之中,行走坐卧,身口意无不是魔事。所以普通的凡夫,与魔子魔孙没什么两样,魔王及其眷属,也就没有必要,来恼乱他们了。
,欲界天是众生行善积德,受福报的地方。为什么还会,有同诸天享受无二的,专做魔事的,损人慧命的魔王,及其眷属那?
 因为,生活在欲界天的魔王,及其眷属,都是具有,不可思议功德的,解脱大菩萨。他们专门针对修行者,所做种种的魔事,来恼乱修行者的目的,是为了来考验、印证修行者的智慧与定力。
 看看修行者,是否对修行解脱道的,志向坚定、誓死精进、宁舍身命与财物,也不放弃解脱道的修行。看看修行者,是否能够,难行能行、难忍能忍。
 一个修行者,能够通过自己的,智慧与定力,降伏自身的,内外魔事的恼乱,不在无明妄执,不在坠于,颠倒愚痴,邪僻不端之中。那他便会,掌握宇宙之间的,世出世间的一切法,便可以得到,宇宙生命,真谛的玄机,得到无上的解脱,身处永恒的,出世间法的,愉悦之中。
 另外,在末法时期,还有一种魔。他们就是,阿修罗道的,一些魔子魔孙,与恶鬼道中的,罗刹与夜叉。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与私心,专门从事毁人慧命的事。
 阿修罗道的众生,不都是魔子魔孙,只是有一部分。阿修罗道,有很多的众生,和我们一样,也都是在学佛修行着那。不但阿修罗道是这样,饿鬼道.畜生道.地狱道中,都有很多,象我们一样学佛修行的众生。
 这回大家知道什么是魔了吧,实际上,魔就是自己的心魔,内魔是我们内心潜在的,很严重的贪.嗔.痴念,
 而外魔,是诱发我们内心,贪嗔痴念的外缘。如果我们没有内魔,也就不可能出现外魔。
 我们在修行中,会遇到种种的,想象不到的魔王的考验,您如果贪财、贪色、有的甚至,执着亲情,它们会用您的家人,死魔生命,来威胁您,有的用生活,或家庭的压力,工作身痛“身体的病痛威胁您,这些都不要紧,要紧的是,思想的病痛,
 如果,一个人的思想,被他人掌握所控制,没有自主,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?
” 一个修行者,应该庆幸自己中魔,中魔啦,我们就去降伏它,我们降魔的过程,就是我们智慧定力,增长的过程,
 我们中魔次数越多,降魔次数越多,我们身心净化的,就越彻底,就越接近解脱。您如果降伏不了,那就倒霉啦,别怨谁,怨自己没有智慧与定力“无魔不成佛”吗!
 《什么是菩萨?》菩萨:是“菩提萨埵”的意思。菩提,是觉醒、觉悟。萨埵,是大有情。菩萨的意思就是:觉悟了,并生出对一切有情众生的,大慈大悲之心的修行者。
 菩萨,通过种种的修行方法,得到了开悟,觉醒了自己的佛性,掌握了宇宙生命的真谛。然后生出慈悲之心,不畏辛劳,伺机度化愚痴的六道众生。
 作为一位菩萨,要不断地自觉追寻更高的智慧,开拓自己心识之中潜藏的佛性,使自己能够得到更大的力量与解脱。并把自己稍有开悟所得的利益,宣告给一切众生,使所有众生,都能够得到,佛法真谛的利益。
 菩萨是自觉觉他的,自觉觉他,实际上是一回事。自觉觉他,是相辅相成,互为因果的。一个稍有觉悟的修行者,只有觉他,才能使自己的自觉不断增长。觉他的能力越强,自觉的资粮也就越丰盛。智慧才能不断地增长,自觉的境界,也就越高。但是没有自觉的智慧,想要觉他,也是根本不可能的。
 有的修行者开悟后,心存执着,不愿把佛法的真谛,宣告给其他众生。怕他人超过自己,不愿教导利益众生,视众生苦难痴迷而不顾。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,
 与修行佛法利益众生,度化众生,使众生都从苦难,与烦恼中解脱出来的宗旨相违背。这种行为,最终只能是自断慧命,阻碍自己的智慧与解脱,甚至坠入邪魔之中(善知识魔)。
 一个修行者,开悟后没有慈悲之心,那他的自觉、心力与解脱,就不会得到进一步的增长。
所以说:自觉觉他是一回事!自觉觉他,不过是一事,两面而已!
因此,一切菩萨住世,都以自觉觉他为本,自利利他为指南!
 而一个真正的住世菩萨,自觉觉他,自利利他,不应执着于自利而去利他。不应以自利之私心,而去利他。
 自觉觉他,自利利他,是出于自性、佛性的本能。是以无私心利,而去利他,心有所执不能成善,反而会成为恶,会生出心魔,甚至,会陷于贪婪颠倒之中。
 真正的住世菩萨,不以自利而利他为目的,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利!
真正的住世菩萨,不以觉他而觉他为目的,才能得到真正的自觉!
 
《十地菩萨》菩萨以功德深浅,可分为十个阶位:
一.《欢喜地》处在欢喜地的菩萨,是刚刚开悟了的行者。他对世间的一切生灭法,有了自己正确的体验。除去了一般凡夫的妄执,真正明白了一切法本空、无我、与万法唯心的真实意义。并且亲历了出世间的妙境,进入了一个与世间凡夫有别的,崭新的精神领域。而内心喜不自胜,所以称为欢喜地。
 二.《离垢地》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,了知你我同体的意义,思想言行,因而得到了净化。从前的染污行为,不再生起,一切身口意的活动,已经不再有过失污垢。自然地依圣道而行事,成为了天人的楷模。
 三.《发光地》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,通过实相的体证,看破了一切的虚妄,内心能忍一切凡夫,所不能忍的一切事情,而且内心始终保持着,湛然不动,不受干扰,反而伺机度化,一切愿得解脱法的众生。
 他的智慧,对一切众生的种种愚痴与过错,都能了解。并且能够无尽的宽容、容忍与怜悯。
 他的智慧,如同照亮,愿得解脱法的众生的,一盏明灯,光芒四射。照现众生的,痴迷颠倒,以智慧的光芒,驱散黑暗与无明。
 四.《焰慧地》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,已经亲身证得了诸法,与众生的虚妄不实。对一切都无所畏惧,能起完全的勇毅。他能为解脱众生,而赴汤蹈火,粉身碎骨,而没有丝毫的退却。他越是为众生做事吃苦,他的智慧与力量,就越会相应地增长。他在救世的事业中,能够锻炼出极高的智慧,他的智慧力量,如同高涨巨大的火焰。
 五.《极难胜地》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,由于智慧得到了高涨,不再为虚妄而颠倒,修行到了极深的禅定境界。他在定中,能够全凭智慧的力量,观照世间,与出世间,一切微妙难宣的法。他掌握了宇宙运行的原理,所以善能分别真伪,并且能以慧力,引用禅定之力,起极大的神通变化。他的慧力与神通,难测难量,宇宙之内,能胜过他的,已是寥寥无几。
 六.《现前地》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,已经得到了完全的三昧定力与智慧,一切世间,与出世间法的本相,都难逃他的法眼,都会如实的,出现在他的眼前,没有蒙骗欺诈他的可能。他的慧力与定力,使他能够随心所欲地,应用宇宙的法则,成就他心中所想的一切现前。(不能违反宇宙法则)
 七.《远行地》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,私心泯灭,为了众生无处不到,无时不在,恒以大慈悲之心、方便智慧,点化愚痴众生,救灾解困。又以智慧,与定力指导后学菩萨,使他们能够增长慧命,疾得圣果。他肩负着极重要的任务,他要教育,与救度已发心,和未发心修行的众生,所以他任重而道远。
 八.《不动地》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,虽然道行深远难测,且功德宏大。却不恃自得到的,一切智慧与神通,而生一点点的怠慢之意,对救世度生的努力,不减丝毫的松懈。对圆满度世的宏愿,能够恒久的乐此不倦,道心永不动摇,永不退转。
 九.《善慧地》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,能够善用一切智慧,与神力,起无量的神变,进入了一个至善的境界之中。能够弘法度生,于十方无碍,为一切菩萨所敬重,他能教化菩萨,与凡夫一体无误,堪作大菩萨之师。
 十.《法云地》处在这一地阶位的菩萨,智慧、力量与解脱已达究竟,而且更加能够,善于运用这些能力。因此他的济世功德,便没有穷尽,能够利乐有情,永无止境。
 他的智慧与法力,如同浮云法雨一样,为众生遮去,苦恼的逼迫,滋养众生的慧命,令得增长。他已经成为,一切众生的守护者,一切解脱智慧的源泉。
 法云地阶位的菩萨,是菩萨修行的最高境界,实际上,法云地菩萨的境界,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佛。
 法云地阶位的菩萨,他的智慧、神通与解脱已达究竟。已经成为了,一切解脱智慧的源泉,成为了一切,想要求得解脱之法的,众生的守护者,成为了六道众生的救世主,成为了一位,法身遍满宇宙的觉者---佛陀。
 佛,传法给我们,是为了引发众生,原本善良的本性,让众生脱离,六道苦恼的逼迫,与束缚,建立人间极乐。
 而不是想成为众生心中,虚妄不实的神,让众生给他整日地磕头烧香,求得庇护。求佛庇护那是邪念!佛不可能为有邪念的众生,提供庇护的!为有邪念的众生提供庇护,那是断人慧命。佛是不会做,断人慧命的事情的!
 我们上面业力中,不是讲了吗,每个众生的业果,只有自己承担,任何人,也不可能通过神通.智慧来,回避业力的因果规律。而业力中,有抑制业,抑制业,它可以制碍,其他的业果,
 可以使一些业,不能结果。而抑制业,只有通过修行佛法,通过解脱道的修行,才能得到。
 所以,您想真正地摆脱苦恼的逼迫与束缚,只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,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,任何一个佛、菩萨也不会保佑您的。
只有那些行为不端、心存邪念的阿修罗、夜叉、罗刹,才会为众生提供庇护,他们为众生提供庇护与“利益”是有条件的,是暂时的,是短暂的!是不长远!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私利!而往往受他们庇护与“利益”的众生,最终都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的!
 这就是,为什么有些人,求佛不灵的原因。所以,只有想求得解脱之法的修行者,才能得到佛的真正加持。
 而这十个,阶地的菩萨境界,是佛的方便说法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次第规律,只是依菩萨功德、道行的深浅,而划分的,十个不同的境界。是为激励修行者的,精进心而设,是为修行者作以指南的。所以修行者不要拘泥文字,固执地执着十地菩萨的等级,以免阻碍修行的进程。
 在修行者的群体中,没有什么阶级与等级,没有谁大谁小!只有众生功德、智慧、思想境界的不同!“佛. 菩萨.罗汉.出家人.在家人.皈依者.未皈依者”都是平等的!没有什么先修一地再修二地之说!
 只要您真性大开,也可以不需要,刻意修行前九地菩萨的境界,直接进入,第十地法云地菩萨的境界。这就是所谓的顿超直入,这就是所谓的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”的意义。六祖慧能,就是因为一句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开悟的。
 所以大家修行佛法,不要被文字语言束缚住。在当下,在今生“您”就可以达到佛的境界,您就可以在今生进入“极乐世界”。
 但是,必须要通过自己对佛法的精进修行。通过自己对佛经的思辩,对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、社会现象的观察,思考去得到智慧!
通过自己自觉,主动的运用佛法,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,来净化自己的身心,来除去自己身心的污浊,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。
通过自己,为一切众生,解除苦难的束缚,为众生弘扬佛法的真理,为度化众生,而能忍他人所不能忍,行他人所不能行,从为度化众生,勇猛无畏中,得到功德。
 只有在今生“慧(智慧)、净(思想境界)、德(功德)”具备,才可以当下成佛,当下进入极乐世界。
 《培植五根》
信根、
精进根、
念根、
定根、
慧根
 《信根》信根就是,已经准备发心修行解脱的众生,一定要对佛法的原理进行深思熟虑。自己要对佛法思考一下,看看佛法是否确实合理可信,是否符合科学规律,是否违反自然法则。
 对佛法确实验证之后,就要身体力行,认真求证。时刻保持心中对佛法的坚定信念,意志不移,绝不三心二意,反覆无常。只有建立这样的心理根基,修行者才能亲证佛法的真实与利益,才能获得最终的解脱圣果,修行者的这种心理根基,就是信根。
 这个"信根"可不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,您信啊!您得信有佛!您得信有极乐世界!您不信佛您就有罪啦!您就得死后下地狱啊!
 无论您信什么,都必须有个合理的,科学的理由。只有低级的宗教!才劝人毫无科学理由、毫无科学道理地去信奉。只有愚痴者!才会在他人的鼓吹下,盲目地跟从信奉。
 所以,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是要敢于对佛法的科学性、合理性、真实性表示怀疑!我们对佛法的怀疑,是为了更进一步地证实佛法、求得佛法的真谛,而不是为了谤佛谤法。
 您以这样的心态,去对佛法表示怀疑,并且身体力行地去求得证实。您没有罪!而且佛菩萨还会很高兴,还会主动出来帮助您。
 直到有一天,您确实对佛法,再没有任何理由,去表示怀疑的时候。再没有对佛法可证的时候,您会发现,您的智慧已达究竟,您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觉者!
 《精进根》就是要勤奋!既然我们已经开始发心修行啦,就要时刻警醒自己,不要拖延怠慢,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。不要往后拖,人生短暂,我们拖不起啊。
 当下的事情当下做,不要把事情搁置起来,使我们的修行进度缓慢下来,不要浪费时间。这种勤奋努力,修行进取的心理根基,就是精进根。
 《念根》就是作为一个真正想解脱的修行者,一定要在日常的行走住卧中,必须时刻忆念佛法。
 要时刻警醒自己,使自己的身口意的活动,不得违背佛理佛法,要时刻以身行法,勿令自己生出妄想邪僻之念,以免坠入魔道。
 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地心领神受佛法真谛的精髓与利益,使解脱逐渐增进。这种念念不忘佛法,念念不忘身行佛法的心理根基,就是念根。
 《定根》一个真正的修行解脱者,要想深领佛法的精髓与利益,就必要使自己的心力专一、精神统一,才能发挥内心的潜能。利益自己、利益他人。
 一个真正的修行解脱者,必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与目标,不被世间虚妄不实的外部事物而动心。在社会活动中,主动自觉地培养自己止息妄想的能力,才能增进解脱。这种自觉主动的,祛除妄想执着的心理根基,就是定根。
 《慧根》一个真正的修行解脱者,必须要广学多闻,以增长自己的智慧。在学习佛法的阶段要广学,在修行上要以个人的秉性一门深入,与其它法门相辅相成。
 才能尽早地除去自己的愚痴妄想,使自己的身口意的活动,皆从智慧而行事,才能增长自己的智慧。才能对一切世间的有为法,与出世间的一切无为法,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见解。
 这种,自觉主动地追求智慧,以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,培植自己辨别真伪的心理根基,就是慧根。
这五个心理根基,是修行者必要加倍培植的。这五个心理根基,是建立修行解脱的立足点,是获得智慧与力量的基石。
 只有善加培植这五个心理根基,才能使隐藏的心灵力量,与自身的佛性大能逐渐地显现。否则,修行者就会如同水上浮萍,无有根基,不可能与解脱生长壮大。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 《善用五力》五力,就是由建立五根,而生起的五种力量.信力、念力、精进力、定力和慧力。
 《信力》就是由信根的建立而起的一种力量。信根的建立,可以使修行者,起不可思议的威力,可以引发,心识无穷的力量。这种力量的壮大,可以使修行者超越一切时空的束缚,可以使修行者处处都能自主自在。这种力量的威力,可以以心造物,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。这种由信根的建立而起的一种力量,就是信力。
 《念力》就是由念根的建立而起的一种力量。修行者由于念根的建立,可以使自己时刻忆念佛法,执持自己的修行目标与理想,永不忘记,时刻警醒自己,令自己不放松。从而生起一种迈向成功的动力,这种动力就是念力。
 《精进力》 就是由精进根的建立而起的一种力量。众生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必须有一个,勤奋努力的心理根基。这种心理根基是,一切成就所必须的,无论是世间法,还是出世间法,没有不通过努力,就可以不劳而获的。
 所以,修行也是这样,要想解脱世间一切的束缚与苦恼,就必要通过自己的努力,才能得到相应的圣果,求神拜佛、依靠外缘,您是得不到的。佛法也不提倡求神拜佛,佛法的宗旨是,运用科学真理,自我掌握命运。而这种精进的心理根基,可以引发众生不畏艰险、努力进取的力量。这种力量就是精进力。
 《定力》就是由定根的建立而起的一种力量。由于修行者,建立了定根的心理根基,他便可以精神统一一处,不为世间一切,虚妄不实的事物所动心,
 止息一切纷乱妄想,进入各种禅定的境界。在禅定中,发挥不同程度的定力,完成自己的目标与愿望。定力高深者,还可以引发心识潜在的力量,行种种的神通与变化。获得各种,世间与出世间的智慧,用以度人度己、利人利己。这种由定根的建立,而起的定力,就是定力。
 《慧力》就是由慧根的建立,而起的一种力量。由于修行者,建立了慧根的心理根基,他便具有了独立思考、辨别真伪的能力。
 他便可以,对一切法,都能够仔细地分析,并能够彻底地求证。不会被邪见所迷惑,不会坠入愚痴之中,使自己的身口意的活动,都从智慧而行事,
 不会使自己的身心有过失。并且可以破邪显正,匡扶正义,度他度己,为众生指点迷津,成为救世的觉者。这种由慧根的建立而起的能力,就是慧。
 《四正勤》修行佛法,有四件事情,必须要时刻注意警醒自己,无时无刻,不得稍有松懈,才能增长自己的解脱慧命。
 一.已生恶令灭
 二.未生恶令不生
 三.未生善令生 
四.已生善令增长
 一.《已生恶令灭》,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,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,现有的坏品行。无论花多少时间,费多少功夫,一定要令其彻底地清除。时刻提醒约束自己,决不畏惧气馁,直至恶习彻底清除不再生起为止,这就是已生恶令灭。
 二.《未生恶令不生》,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,解脱修行者,要对尚未沾染的恶习,一定要时刻保持警觉,克制规范自己的身心,不至沾染。以免造成新的恶业,使自己坠入愚痴、颠倒、邪恶之中。
 并且要不断地增长自己的心志与智慧,令自己能够面对一切,可以使众生不坠入,生死轮回的诱惑。使自己身在浊世,却依然,能够保持自己身心的清白无染。这就是未生恶令不生。
 三.《未生善令生》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,解脱修行者,不但要诸恶莫做,而且还要做到,诸善奉行。只有这样,才会为自己,赢得解脱的功德本钱。
 所以,要时刻提醒自己,要努力不懈地培养自己,尚未生起的善良本性。从而自利利他,这就是未生善令生。
 四.《已生善令增长》就是作为一个,真正的解脱修行者,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,对自身已,建立起来的善行,进行努力地培养。使自身已经,建立起来的小善,得到不断地,持续与扩充,令小的德行,成为大的德行,从独善其身,到兼善天下。使天下众生,都能够得到佛法的利益,皆蒙受佛法的恩泽。这就是已生善令增 长。
 《八正道》八正道:是修行解脱者的,身口意行为的,八条生活准则。这八条生活准则,可以使修行解脱者,止息痛苦、消除烦恼、增长解脱智慧。
 这八条准则就是《正见、正思维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。》
 《正见》就是,要知道苦集灭道,四圣谛的真实道理。要知道苦的存在、苦的意义,要知道,苦是可以止息的。要知道,哪些行为可以导致,苦的生起,哪些行为,可以导致苦的止息。
 对宇宙万法的成、住、坏、空,有一个正确的见解。不执着于空或有,不执着于苦或乐,这就是佛法讲的,所谓的中庸之道。
 一切的行为活动,都依智慧而行事,不被邪魔而迷惑,不生活在颠倒梦想之中。要深知世间一切佛法,皆是方便,这就是正见。
 《正思维》就是,既然知道了苦集灭道,四圣谛的真实道理,就需要将自己的,思想活动,专注于四圣谛的真实道理上。
 使自己的思维活动,不生邪念恶意,不受淫欲操纵,不起贪、嗔、痴念。清净自己的思想,不损自己的操守,并能够增长自己或他人的慧命解脱,远离颠倒梦想,这就是正思维。
 《正语》就是作为修行佛法者,不但要心里头没有邪念的生起,而且还要用智慧去修正自己的四口业(妄语、绮语),不说不合乎道理的话。不搬弄是非,不损他人慧命,不作戏论等等,这就是正语。
 《正业》就是,灭除一切身体行为上的,可以导致苦果的业。使自己的业,常常得到清净,这就是正业。
 《正命》就是,不从事不正当的职业而活命。不以迷乱人心、毁人慧命的职业,作为谋生的手段。不应以爱惜自己的性命,而损人利己,做出可以导致苦果的业,这就是正命。
 《正精进》就是,为了自己原本,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、永恒愉悦的自性,而勤勤恳恳地,运用智慧修行。运用智慧勤奋,努力地断除内心,已经生起的邪恶品性,令内心,尚未生起的恶念不起。
 令自己内心,已生出的优良品德,增长持续,未生善令生。无论是灭恶,还是生善的努力,都应该尽力而为,适时恰当。不要急功近利,强求速成,这就是正精进。
 《正念》就是,运用智慧忆念佛法正道,内心不起邪恶的念头。于日常生活中,处处注意觉察自己的行为活动。并对一切的宇宙现象、生命现象进行观察,并且知道,一切法的生灭现象,是怎样导致的。
 要明白,一切宇宙现象、生命现象,虽有善有恶、有净有染,但都是迁流不住、不永恒、永无实体、无常无我的。
 时刻忆念佛法的真谛,身体力行,以身行佛法正道,勤奋努力地修行解脱。利己利他,最终证得永恒愉悦的圣果,这就是正念。
 《正定》就是,在日常生活中,以佛法正道,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。不因外缘的刺激,而起激动或不乐,不因外缘的刺激,而使内心,生起贪嗔痴念。
 做到不以外缘而染,内心如如不动,以佛法,净化自己的身心,才能真正地,远离一切邪僻妄念,增长智慧,开拓自己心识的大能,趣向解脱,随心所欲地驾御诸法,度生度己。这就是正定.    (真正的禅定,是在日常的行走住卧的生活中)
 《四念住》四念住,就是修行者,在日常生活中,对自己的身体、感受、心意和外在诸法,要时刻注意观察,念念分明,以消除对四者的,颠倒执着,以达智慧究竟解脱。
  一.心念如何住于身体 
二.心念如何住于感受
三.心念如何住于心意
四.心念如何住于世间诸法
 一.《心念如何住于身体》一个修行解脱者,在日常生活中,无论是穿衣吃饭,大小便利,于一切行、住、坐、卧的行为上,都应该了了分明。每时每刻,都应该知道自己在干什么,所做的事情,是出于什么目的,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。
 大到从事世间,利生的事业,小到自己的呼吸,都要了了分明。要训练自己的出息安静,入息平稳,思想专注统一。
 这样才会保持一个,清醒的头脑,才不会,因外缘的刺激,而内心激动、生起不快。才不会,使自己的真实心意,因外缘,而被妄想起伏所系缚、所掩盖,才能时刻保持一个,清醒的修行头脑。
 要知道,我们的色身,乃四大假合而成,最终是要破散的。不应执着不放,不应被色身,所纠缠束缚。
 心念这样,时刻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,对自己身体的行为能够作到,时刻了了分明。他便会摆脱自己,色身的烦恼束缚,成为自己色身的旁观者。
心念才能无有制碍地,正确运用佛法,指导自己的身体行为。使自己,不执着于色身,使自己的色身,无有过失,不至做出,导致苦果的业。
 这样,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心念,从色身肉体的束缚,与得失的烦恼中,彻底地解脱出来。(不执着色身  不是破罐子破摔)
 二.《心念如何住于感受》一个修行解脱者,在日常生活中,心念要对自己,曾经或正在经历的,苦的、乐的,或中性的感受时,必要了了分明。
 要对这些感受,进行细致地观察,观察这些感受,是怎样导致的,是真实的、还是虚假的,为什么自己,会受这种感受。
 要知道一切的感受,皆由外缘而引发,都是生灭不定,不长远、不永恒的,不应执持不放。
 要对自己,一切感受的生起,与幻灭因由,进行客观,细致地观察。使自己成为,对自己一切感受的旁观者,
并且做到,不在执着自己的任何感受。那他的精神心念,便会从自己的一切苦的、乐的、非苦非乐的感受中,彻底地解放出来,不在受其纠缠与系缚,趣向解脱,处于永恒的愉悦之中。
三.《心念如何住于心意》心就是我们,通常所说的思想活动,具有思维活动,了别认知的心有两种:
一是缘虑心、
二是真如心。
 《缘虑心》就是我们以前讲的,八识中的,第六识,这颗心对外缘的了别,认知的能力,只是凭经验,机械地做出分析与判断。所以缘虑心,对外缘的了别认知,常常是错误的、不真实的,是常随外缘而改变的。
 《真如心》就是我们众生,自性原本具有的,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、永恒愉悦的,不随外缘,而改变的真实心,它是众生,一切智慧的源泉。
 我们这里所说的心,就是缘虑心。一个世间,修行解脱者,生活在,五蕴炽盛的世间里,一定要对自己的,一切意念,了了分明。要成为自己,意念的旁观者,对自己的,一切意念,进行客观细致的观察。
 要知道,自己一切意念的,生起与幻灭的因由。要知道世间,一切意念的,生灭现象,都是不定的,都是不随己愿的。不要再执着自己的世间意念,这样您的精神,就会从自己的意念束缚中,解放出来,得到彻底的解脱。
 四.《心念如何住于世间诸法》对一个修行解脱者,要明白世间,一切诸法,无论是有情生命的心法,还是四大假合的色法,都是因缘和合而成。缘聚则成,缘散则灭,时刻处在,运动生灭,不定之中。永无实体,迁流不息,绝不应执持不放。
 要对世间诸法,如是地客观细致的观察,那他的精神,就会从世间诸法的束缚,与得失中,彻底的解脱出来。
 修习四念住,可以导致,修行者身心清净自在、克服哀愁颓丧、祛除痛苦烦恼、使自己的行为端正,无有过失,不至造出苦果的业来,达到智慧究竟,
 《身心解脱者的四如意足》(四神足)
 就是在世间,修行解脱者,要培养令自己事事,如己意的,四个方面的精神力量。这四方面的精神力量就是:
欲如意足、
精进如意足、
心如意足、
思维如意足。
 而这四方面的,精神力量,需要在精神专注统一,止于一境,不起妄念的禅定中,才能得到。这四如意足,可以为修行解脱者,带来巨大的能力,它们可以,为修行者,制服心魔,以心造物。
 可以使修行者,希望事情,能够圆满的显现,做到真正地,运用佛法知识,掌握自己的命运,主宰自己的命运。(但是,修行者,所希望的事情,必须是,符合宇宙生命的原理,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)
 《欲如意足》欲:是自己喜欢的事情,希望其显现的,一种心念力。对这种心念力的培养与增强,可以使修行解脱者,所希望的事物,与志愿随心显现。
但是,所希望显现的事物与心愿,必须依宇宙万法的生灭原理,与自然法则,随顺因缘而显现。
 《精进如意足》就是令一切事业,与志向,都能够获得成功的,勤奋上进的,健康心态的建立。
 如果一个修行解脱者,没有一个健康的,勤奋上进的心态。那他的修行道路,就会被懒惰.邪僻所窒碍,令解脱慧命的步伐放慢。
 所以,一个修行解脱者,只有建立一个健康.完备的精进的心态,才能引发,自己心识的,究竟精进力。才能使修行解脱者,时刻不忘,勤修善法,不因懒惰,而虚耗光阴。
 《心如意足》就是,一个修行解脱者,无论任何时间,与环境里,都要保持一个,清醒的头脑,心意要精神专注,念念分明,不起丝毫纷乱.散漫的完全能力。就是心如意足。
 心意的高度精神,统摄力的建立(心如意足),可以使修行者,行.住.坐.卧,无时无刻,不处于湛深的,禅定状态中。能够发展.开拓一切究竟,智慧的大能,这种大能,面对一切世间的痛苦.烦恼与束缚,都能够迎刃而解,令一切心意的清净欲望,一一实现。
《思维如意足》(慧):就是要掌握,一切宇宙生命的,生灭原理,并运用这些原理,使自己的,有情生命体,在一切时间,与空间里,做理智的思维,与理性的活动能力的究竟(完备)建立。就是思维如意足。
 有了这种能力,才能够随心所欲地,驾御自己的,一切生命活动。才能不被虚假,妄想的世间诸法所诱惑,不至使自己做出导致苦果.导致生死轮回的业来。并运用这种能力,来运用智慧,亲证宇宙万法的实相,最终得到智慧究竟。
 这就是,整个三十七品道的内容。三十七品道,是世尊开示给我们的,方便修行方法。我们修行人,不要拘泥三十七品道的文意,勿使自己坠入,教条之中。
每个修行者的生活际遇,与环境都不相同,志趣.秉性也不同。因此,修行解脱者,应该乘性而修,可以选择,三十七品道一种方法,一门深入,也可以选择,多种方法同时修。
 无论是一门深入,还是多法同时修。都应该适时而进.量力而行,不应该好高务远,要打下一个,扎实的修行基础。所以,修行大乘者,不要忽视,修行小乘的根基,最好心理上,不要有大小乘之分别。多少修行者 退失菩提心 皆因藐视小乘,
 《五明》菩萨乘愿,往返世间救世度生,必要掌握世间的各种知识与“生活技能”。即能自养其色身,不给众生带来负担,又可以聚积资财,为众生施以种种布施。伺机善佳引导众生,止息诸恶.常行善法.趣向解脱。
 菩萨乘愿,往返世间救世度生,又要不使众生,有所累负,必要掌握世间的,五种知识与“生活技能”。这就是五明: 
声明.
工巧明.
医方明.
因明.
内明。
 《声明》菩萨在世间救世度生,必要与众生,传情达意,以授予众生,清净解脱之法。在与众生,讲授佛法时,必须言简通俗,演说流畅。
 因此,在世间救世的菩萨,必要对世间的,各种语言.文字.阅读能力.写作能力勤加修习。才能使佛法的真谛,准确无误地弘扬,才能使佛法的真谛,顺利地得到传播。 对世间各种语言.文字.书写.声韵等,学问的掌握,就是声明。
 《工巧明》菩萨乘愿在世间救世度生,要想不负累众生,不给众生带来负担,就必要掌握世间的,各种工巧技艺。以为自己的生计,即能自养其色身,又可以为,众生提供服务,自利利他。否则,菩萨在世间,只能沦为披着袈裟的寄生虫。不但不能救世度生,反会负累众生,给众生带来负担。
 所以,真正住世,度生的菩萨,都必要掌握一些,世间的工艺技能。不但可以,自养其色身,不负累众生,又可以聚财布施。又可以,与众生共同生活.共同工作.共同嬉戏.共同游玩。才能更加亲近众生.贴近众生,以便伺机点化众生,授以清净解脱之法。 对世间一切,工艺技能的掌握,这就是工巧明。
 《医方明》世间的众生,常常受种种的身心,疾病的痛苦。身体多有残缺损伤,对病痛心中,常有忧苦.烦恼。
 住世的菩萨,对这些身心,深患疾病的众生,必起大悲之心(悲无量心),并要施以援助。就必要掌握世间的,各种治疗身心疾患的医术,以减灭众生的病痛。
 在减灭众生病痛的过程中,伺机点化众生。让众生明白:世间的药物与医术,只能除去,肉体上的痛苦,只能治标,而不能治本。众生所受的种种病痛与烦恼,都是往昔,恶业果报所制。
 只有依,佛清净之法而修行,才可以彻底铲除,诸业病痛,才可以,彻底摆脱世间,种种疾患的困扰。 掌握世间一切,与治疗身心疾病,有关的学问,就是医方明。
 《因明》在世间,有信仰各种宗教,各种思想的众生。菩萨要想,乘愿救世度生,就必要对世间的各种“善恶宗教”.各种学术,思想的缘起,与因果关系,分析的透彻明了。勿使自己混肴,要做到了了分明。
 这样,才能伺机,度化具有各种“善恶宗教”思想.各种学术思想的众生。才能使众生,不至被邪见所迷惑,而误入歧途,坠入愚痴颠倒之中。
 所以,住世的菩萨,要想救世度生,就必要掌握,世间的一切“善恶宗教”思想.与学术思想的缘起,与因果关系,及符合逻辑推理的能力。
 才能在护持佛法,与邪见辩论的时候,不致使自己的思路混乱,反生矛盾。避免不但不能弘法利生.破邪显正,反使佛法的真义被曲解,难令众生信服。掌握世间一切有关各种“善恶宗教”思想.各种学术理论.各种思维方法等的学问,就是因明。
 《内明》就是对自己的,身心所受业报的缘起?
自己的根性?
自己适合修什么样的法才能解脱?
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自性显现?
自己的身心功能?
自己的心.意.识三者的区别?
自身.佛.众生三者的关系?
等这些问题,都要有一个正确的个人见解和认识。
 这些问题,与问题之间的关系,您如果都搞不清楚,那您还怎么会有一个正确的修行目标?
怎样朝着自己的修行目标去求证?
所以,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,与问题之间的关系,要必要掌握,一切宇宙本质.生命本质,和与解脱有关的宗教.哲理等学问,这就是内明。
 《六度》 六度,是获得无限智慧力量,与生死解脱的,六种修行方法。 六度的修行,可以使一切有情生命,度脱生死苦海,成就佛果。
  六度是自度度他的利器,是修行解脱所必须的。一个修行菩萨道的行者,如不修行六度,是绝对不可能,成就究竟佛果的。
 《布施》就是对世间一切需要帮助的有情生命,毫无报酬的,施以种种无私地帮助。
 分为三种布施:
财施.
 
法施.
 
无畏施。
 《财施》对世间一切贫苦的众生,毫无报酬的.无私的,以金钱财物予以帮助,就是叫财施。
 《法施》就是对,世间一切生活在,愚昧无知.颠倒梦想中的众生,毫无报酬.无私地将科学知识.生产技能.以及出世间的解脱之法,传授给他们。使众生大脑开化.智慧增长.清净自性.趣向解脱,逐渐地摆脱,愚昧无知.颠倒梦想的生活窘境,这就是法施。
 《无畏施》什么叫“无畏施”?简单说,就是拔除众生的痛苦,使他们远离畏惧,有安全感。如佛教中,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,另号“施无畏者”,就是因,它能施与众生无畏。众生如果,有厄难恐惧,
 只要能虔心诚意恭念菩萨的名号,观世音菩萨即时循声救苦,免除其难,使他远离畏惧。在众生身心不安、恐惧、害怕的时候,能够帮助他,消除她的恐惧,这一类的布施,叫做无畏布施。
 《持戒》持戒,就是在一切时间与空间里,运用佛法规范自己的,身.口.意的行为。时刻保持身.口.意行为的清净,勿使身.口.意的行为造出恶因来,永离一切染污恶业,避免今后,承受恶业的果报。
 如果有了身.口.意不善的行为,应该当下止息,内心忏悔,誓不在犯。已生出的善业令其增长.持续;未生出的善业,要勤佳培养,令其生出,这就是持戒。
《精进》一个修行解脱者,要时刻保持警醒,勿使心性染浊。对一切善法要不断地培养.扩充,令善法增长。
 要自觉主动地远离一切不善的身.口.意的行为。要努力不懈地做,一切饶益有情的事业。勤奋努力地去实现,救世度生.断烦恼.学法.成佛的四弘愿,这就是精进。
 《忍辱》就是,不被世间一切物质欲望.精神欲望所诱惑。生活在物质欲望炽盛.精神思想匮乏的世间,内心不起贪.嗔.痴念,不起激动.不安,不起执着妄想分别。在顺境与逆境之中,要知道:世间诸法与一切的身心感受,都是不常住.不永恒,无有实体的,都是刹那生.刹那灭的。生存的境遇,都是由自己往昔因果.业报所以至。谁也不能逃脱因果业报的自然规律。顺境与逆境,也只是暂时的果报,
 要知道“人我皆空之理”,不应执持不放。内心勿起激动,要勇敢面对自己的果报,要泰然处之.不惊不怖.毫无畏惧。并无怨无悔地去承受,因为,这都是自己业报的结果。自己的业报只能由自己去承受,他人是不能替代的,包括神佛。
 以坚强的意志,去忍耐.应付世间一切物质欲望与精神欲望的诱惑,及在顺境与逆境之中一切的身心感受。内心始终保持宁静.愉悦与祥和。才能生活的自然洒脱,心性才能不被外缘所迷惑,而轮转生死,这就是忍褥。
 《禅定》禅:不被世间一切物质欲望与精神欲望所诱惑。不造出种种不善的身.口.意的行为,时刻保持身.口.意行为的清净,就叫禅。
 《定》不被世间一切物质欲望,与精神欲望所诱惑。内心如如不动,不起贪.嗔.痴念,时刻保持内心的清净,就叫定。 禅定,合起来的意思,就是摄心一处。摄心一处:就是要收敛自己的散乱心,心识高度集中。止息妄念.内心寂净.安住,除去你我之想,不执着世间一切诸法。
 集中心识的力量,以心力观察一切宇宙生命的真理。用心去体验一切出世间的,用语言.文字所难宣的智慧。以在禅定中所得到的出世间智慧,饶益有情.救世度生,这就是禅定。
 《智慧》智:是对世间诸法了了分明,通晓世间一切科学知识与技能。对世间诸法的缘起.缘灭,通达无碍,就叫智。
 慧:是通达无碍一切可使众生,离苦得乐.解脱世间烦恼与束缚的出世间法,就叫慧。
 智慧,就是要作为一位真正的救世度生的菩萨,必要通晓世间诸法的缘起.缘灭,通晓宇宙物质现象,生命生灭现象,以及众生所受苦乐的缘起。这就叫智慧。
 《四摄法》摄(nie):是收敛.聚集的意思。四摄法:就是可以亲近一切众生,将其收敛.聚集到止息诸恶.常修善法.趣向解脱.回归自性.自利利他的道路上来的四种修行方法(布施.爱语.利行.同事)。
 《布施》怎样的布施才能收敛.聚集众生,止息诸恶.常修善法.趣向解脱.回归自性.自利利他的道路上来哪?
 一.对没有知识.没有生产技能,而生活贫困的众生,常施以资财救济.技能教 育,令其摆脱生活的困境。 (财施)
 二.对正陷于苦恼.不安中的众生,关心呵护,施以救度,令其烦恼.痛苦减 灭,给他们带来安逸.宁静的生活。 (爱施)
 三.对愚昧无知.不明事理的无明众生,常以科学知识.佛法道理进行善佳开 导,使其智慧增加,脱离愚昧无知,颠倒梦想的生活 (法施)
 用以上三点,对众生施以无畏的援助,可以使修行者,易于亲近众生,众生也乐于亲近,这样的修行者。这样,修菩萨道的修行者,才能把欲增长智慧,摆脱烦恼.痛苦束缚,趋向解脱的众生,收敛.聚集到止息诸恶.常修善法.趣向解脱.回归自性.自利利他的道路上来。才能对众生伺机进行方便教化,授以清净解脱之法。
 《爱语》修行菩萨道的行者,要想亲近,各个阶层的众生,弘法利生。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表里如一.为人师表.心口一直.品德高洁。 不要说一些“恶意”的妄语(欺诈).离间语.粗恶语.轻薄语。
 对修行日渐进步的众生,要夸奖.赞美.激励,使其更加勤奋.努力.精进向上,增长智慧。
 对修行遇到困难.挫折.苦恼.不安的众生,要好言安慰,善佳引导,令其克服困难,继续精进修行,趣向解脱,道心不退。
 对众生行使恶业的时候要善佳劝阻,令其恶行止息向善,伺机授以方便解脱之法。
 修行菩萨道的行者如是做到,便可以赢得众生的信赖,亲近大多数的众生。将其收敛.聚集到止息诸恶.常修善法.趣向解脱.回归自性.自利利他的道路上来。伺机方便教化,授以清净解脱之法,自利利他。
 《利行》利行,就是做一切利益众生的事(业)。修菩萨道的行者为了救世度生,就要常行利益众生的事(业)。
 修行菩萨道者在世间,无论是身处权力至上的帝王,还是一方父母官员,还是腰缠万贯的富翁,都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,不应心生傲慢。对众生应该自谦如奴仆,慈悲利众生。
 如是做种种利益众生的事(业),便可以亲近大多数的众生。将其收敛.聚集到,止息诸恶.常修善法.趣向解脱.回归自性.自利利他的道路上来。
 《同事》菩萨要想救世.弘法.度生,就不能远离众生。要贴近生活,贴近群众,与众生勿起隔膜。就必要与众生,共同地生活.学习.工作在一起。这样才能了解众生的生活境遇,知道众生的所思.所想.所求。才能乘众生的志趣.秉性来伺机教化,授以方便清净解脱之法。只有贴近众生.贴近群众,与众生不起隔膜,才能得到众生的信赖与友谊。
 如是于众生共同生活.共同学习.共同工作,主动自觉地去亲近众生。才能将大多数的众生,收敛.聚集到,止息诸恶.常修善法.趣向解脱.回归自性.自利利他的道路上来。
 《菩萨的修行方法》一个修行解脱者,在修行的过程中,不但自觉自利,还要发心,把自己有限的智慧,用于点化众生.利乐有情上。即使他还没有,证入菩萨的圣境,依然处在凡夫的境地,也可以称他为,住世的菩萨。(因位菩萨)
 要想真正地,成为一位住世的菩萨,就必须发四弘愿。以表明自己的,修行志愿,并当下立志不动地依愿行事,力求自己的誓愿,圆满成就。否则,他便不能称为真正的菩萨。即使已经正入菩萨圣地的,不依愿履行,他便会及时丧失菩萨的称谓,坠入凡夫的境地。因此,四弘愿是衡量菩萨与否的尺子。
 《四弘愿》
一.无边众生誓愿度 
 二.烦恼无尽誓愿断 
 三.法门无量誓愿学 
 四.佛道无上誓愿成
 如上四弘愿发心,时刻不忘,并勤奋努力地去圆满完成。依这四弘愿勤奋地修行者,才可称谓真正的菩萨。
 《四无量心》一个自觉觉他,立志救世的菩萨,要想圆满地成就以上四弘愿。必要培养四无量心:
一.慈无量心 
 二.悲无量心 
 三.喜无量心  
 
四.舍无量心
 《慈无量心》慈,给他人带来安定.安逸.祥和.愉悦就是慈。
慈无量心:就是平等看待一切有情众生,视一切有情众生如自己的亲人。要象一位慈父那样无微不至.无有穷尽.平等地爱护一切众生。并尽自己所能,给予一切有情众生幸福.安乐.无有悲苦.忧恼。并伺机点化众生,示以修善解脱之法。使众生不在种下苦因,令众生福慧增长,直至解脱,这就是慈无量心。
 《悲无量心》 悲,视他人受烦恼与苦难的逼迫为己受,就是悲。 悲无量心:就是对世间众生恒做苦因,及正受苦果的颠倒行为,常生无量怜悯之心。并为众生尽量减灭苦因.苦果,而不畏艰难险阻。甚至在受到无明众生的侮辱.漫骂.毁打时,也丝毫不退减道心。
 平等地对待一切有情众生,抓住一切机缘善言劝慰,伺机点化无明众生。为其解说受苦的缘起因由,示其解脱正道。
 这种视一切有情众生烦恼与苦难为己受,并为众生尽其所能减灭苦因.苦果,而施以种种布施的无量怜悯之心,就是悲无量心。
 《喜无量心》 见到常行善法,意欲离苦得乐,增长福慧,了脱生死苦海的众生,心中不胜欣喜。并伺机施以善法援助,令其解脱增长。对有解脱成就超过自己的修行者,不起嫉妒,为其解脱成就满心欢喜高兴.快慰,这就是喜无量心  。
 《舍无量心》 舍,(可不是施舍.布施的意思)是舍弃.屏除一切可以导致苦因苦果的生起,与舍弃.屏除一切,对解脱有窒碍,作用的一切恶法。一个修行解脱者,要时刻注意惊醒自己:
 世间的一切诸法都是迁流不住,不永恒不常住,永无实体的。都是如露如幻,虚妄不实的。要彻底止息一切贪.嗔.痴念,要使内心安详.平静.不起激动.不生苦乐的感受。
 不执着世间诸法,包括自己的色身也不执着,舍弃.屏除一切恶法永不生起,这就是舍无量心。
  

(责任编辑:辉煌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