鸢飞鱼跃移动版

主页 > 释迦经典 >

《诸法无行经》三

《原文》更无一切,诸魔鬼神,及无始来,冤横宿殃,旧业陈债,来相恼害。
《原文》汝及众中,诸有学人,及未来世,诸修行者,依我坛场,如法持戒,
《原文》所受戒主,逢清净僧,持此咒心,不生疑悔。是善男子,于此父母,所生之身,不得心通十方如来,便为妄语。
《原文》说是语已。会中无量百千金刚,一时佛前。合掌顶礼,而白佛言:如佛所说,我当诚心,保护如是修菩提者。
《原文》尔时梵王,并天帝释,四天大王,亦于佛前,同时顶礼,而白佛言:审有如是,修学善人,我当尽心,至诚保护,令其一生,所作如愿。
《原文》复有无量,药叉大将,诸罗刹王,富单那王,鸠槃荼王,毗舍遮王,频那夜迦,诸大鬼王,及诸鬼帅,亦于佛前,合掌顶礼,我亦誓愿,护持是人,令菩提心,速得圆满。
《原文》复有无量,日月天子,雨师、云师、雷师、并电伯等,年岁巡官,诸星眷属,亦于会中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
《原文》我亦保护是修行人,安立道场,得无所畏。复有无量,山神、海神,一切土地,水、陆、空行,
《原文》万物精祇,并风神王,无色界天,于如来前,同时稽首,而白佛言:我亦保护是修行人,得成菩提,永无魔事。
《原文》尔时,八万四千那由他。恒河沙俱胝、金刚藏王菩萨。在大会中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
《原文。》世尊!如我等辈,所修功业,久成菩提,不取涅槃,常随此咒。救护末世,修三摩地,正修行者。
《原文》世尊!如是修心,求正定人,若在道场,及余经行,乃至散心,游戏聚落。我等徒众,常当随从,侍卫此人。
《原文》纵令魔王,大自在天,求其方便,终不可得。诸小鬼神,去此善人,十由旬外;除彼发心,乐修禅者。
《原文》世尊!如是恶魔,若魔眷属,欲来侵扰,是善人者,我以宝杵,殒碎其首,犹如微尘;恒令此人,所作如愿。
《原文》阿难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辈愚钝,好为多闻,于诸漏心,未求出离,蒙佛慈诲,得正熏修,身心快然,获大饶益。
《原文》世尊!如是修证,佛三摩提,未到涅槃。云何名为乾慧之地?
《原文》四十四心,至何渐次,得修行目?诣何方所,名入地中?云何名为等觉菩萨?作是语已。五体投地,大众一心,伫佛慈音,瞪瞢瞻仰。
《原文》尔时世尊,赞阿难言:善哉!善哉!汝等乃能,普为大众,及诸末世,一切众生,修三摩地,求大乘者,
《原文》从于凡夫,终大涅槃,悬示无上正修行路。汝今谛听,当为汝说。阿难大众,合掌刳心,默然受教。
《原文》佛言:阿难,当知,妙性圆明,离诸名相,本来无有,世界众生。
《原文》因妄有生,因生有灭,生灭名妄。灭妄名真,是称如来,无上菩提,及大涅槃,二转依号。
《原文》阿难!汝今欲修,真三摩地,直诣如来大涅槃者。先当识此众生、世界,二颠倒因。颠倒不生,斯则如来真三摩地。
《原文》阿难!云何名为众生颠倒?阿难!由性明心,性明圆故,因明发性,性妄见生,从毕竟无,成究竟有。
《原文》此有所有,非因所因,住所住相,了无根本。本此无住,建立世界,及诸众生。迷本圆明,是生虚妄。
《原文》妄性无体,非有所依。将欲复真,欲真已非;真真如性,非真求复,宛成非相。
《原文》非生、非住、非心、非法,展转发生,生力发明。熏以成业。同业相感,因有感业,相灭相生,由是故有,众生颠倒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什么是名为,众生颠倒哪?阿难,因为真心,自性众生,皆能知道,自己心在想什么,自性妙心,菩提光明,圆照十方法界,》
《因自性光明,智光引发,有性心动,接着在自己,真性妙明中,因有性心动,现出所想影尘,继而引发,虚妄所见色相,》
《在自己真心,妙明智镜,映彻的心动,所想影尘色相中,一念心动即,现尽虚空遍法界,皆是动念所想,色相影尘,虚妄见生,》
《随妄心分别影像,从毕竟没有的无,著于虚妄思想影尘,成为了毕竟的,有,这些有相,根本没有因,及所谓的因缘,从自性圆觉妙明性,无所住,变成了,有相有住。》
《注解》《这些妄想,没有什么,根本原因,在自己本无性,无念寂静,如如菩提妙心中,建立起了,虚妄世界,及一切众生,遮盖本自,圆觉妙明,》
《这些都是,虚妄如幻,没有真实,虚妄思想尚且,没有处所形体,也不是,有什么真的世界,能所依住,心有所依,必是有相,有相有依,必是虚妄,终归坏灭。》
《注解》《要想恢复,真心圆觉自性,还得要一心不乱,认真真诚随顺,虚妄色相影尘,非真中修行自己,一真如性,妙菩提心,》
《不是带有个,所谓的,非真心,色尘相,及以所求《真》之心,而能恢复的,有个真求心,亦是心尘垢,用有求心,在此色相中,欲求真实,再此转变成,色相心虚妄相,》
《从不是有真的,生,不是有真的,住,不是有真的,心,不是有真的,法,这些影像中,再此互相发展,因缘生力,有了这些因缘力,妄心更加发明,各种生活安乐,所受追求等等。》
《注解》《在这些中,不断熏习,造业不同,成为了一样的业力,便会感召一起,臭味心相同的,吸引臭味心,互在一起,》
《善心感召,善缘在一起,有福德人感召,于福德人在一起,恶人感召于,恶缘在一起,互相融合生存,因心不同,所想不同,相续造业分别,》
《有造恶便显出,地狱色相,造善便有,快乐天堂,大福德者,便有更妙的世界,以此沉浮不定,全在自己的心,寿命长短,相貌好坏,所受世界,贫穷富贵,》
《皆有自心所造,依相而生,以色相而灭,因为有各自,造业因缘,众生颠倒,相续不断,越迷越深,不能复返,自性妙明心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云何名为世界颠倒?是有所有,分段妄生,因此界立,非因所因,无住所住,迁流不住,
《原文》因此世成。三世四方,和合相涉,变化众生,成十二类。
《原文》是故世界,因动有声,因声有色,因色有香,因香有触,因触有味,因味知法。六乱妄想,成业性故,十二区分,由此轮转,
《注解》《阿难,什么是为名,为世界颠倒哪?这是因为,有及所有的,各类生命,生死不同,分不同的阶段,妄想而生,因此设立界位,》
《这些没有什么因,及所因,也没有什么,真的住处,及所住,以自己的,业力所牵,迁流不住,没有定相,因此有三世成立,》
《三世及四方,和合相涉,互相结缘不断,在此中依,自己造业,所现变化,各种色身,相貌众生,成为了十二类。》
《注解》《因为这些因缘,有世有界位,名为世界,因有二缘,相击有声,因有声缘缘相触,生出各种色相,有了色相,便有真心,妙香遍及,一切色中,因为有了香,产生触觉感受。》
《注解》《又因为,有了能触,产生出各种味,因为有了,各种味道,在于这些,缘中色相,一一分别,所知所见,知道能识,一切法,这个那个,这样那样,等等万法,》
《在心不断分别,再分别执著不停,六根随妄想,乱转造业,成为业性,不断地接受,因果报应,再继续不断地,造业还债,业性不息,在于无明,沉浮三世,六道轮转,分别有十二区分,》
《原文》是故世间。声、香、味、触,穷十二变。为一旋复。乘此轮转,颠倒相故,是有世界,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生、有色、无色、有想、无想、若非有色、若非无色、若非有想、若非无想。
《注解》《世间的一切,无相虚妄色尘,眼,耳,鼻,舌,身,意,及色,声,香,味,触,法,无相色尘十二,加上三世,四方界位,东西南北,》
《过去世,在于四方界,未来世,不离四方界,现在亦在,四方界,这十二中,因业不同,迁流不住,是为同一妄想,旋复其中,》
《个人按照自己,不同因果,接受果报,轮转与这,十二业性力,及无相十二,六根六尘中,在此虚妄世界,造业不同,各自以自己,善恶业力,穷尽一切,变化色身形貌,一同旋复轮转,》
《因有这些,妄想分别,颠倒思想,是有世界,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生、有色、无色、有想、无想、若非有色、若非无色、若非有想、若非无想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由因世界,虚妄轮回,动颠倒故,和合气成,八万四千,飞沈乱想。如是故有,卵羯逻蓝,流转国土,鱼、鸟、龟、蛇,其类充塞。
《注解》《这些卵生,皆因和合气而成,虚妄飞尘乱想》
《原文》由因世界,杂染轮回,欲颠倒故,和合滋成,八万四千,横竖乱想。如是故有,胎遏蒲昙,流转国土,人、畜、龙、仙,其类充塞。
《注解》《这是因为在与,杂乱因缘轮回中,以贪欲心,和合滋养成胎,贪欲妄念横竖乱想。如是故有,胎遏蒲昙,流转国土,人、畜、龙、仙,其类充塞。》
《原文》由因世界,执著轮回,趣颠倒故,和合暖成,八万四千,翻覆乱想。如是故有,湿相蔽尸,流转国土,含蠢蠕动,其类充塞。
《注解》《世界有一类众生,执著轮回,趣向颠倒,在这其中以和合温暖,八万四千,翻覆乱想。如是故有,湿相蔽尸,流转国土,含蠢蠕动,其类充塞。》
《原文》由因世界,变易轮回,假颠倒故,和合触成,八万四千,新故乱想。如是故有,化相羯南,流转国土。转蜕飞行,其类充塞。
《注解》《世界另有一类,因不断变易,在颠倒中再以假颠倒,和合因相触而成,妄想不断以有新乱想,便有从蛹化出,化相羯南,流转国土。转蜕飞行,其类充塞。》
《原文》由因世界,留碍轮回,障颠倒故,和合著成,八万四千,精耀乱想。如是故有,色相羯南,流转国土。休咎精明,其类充塞。
《注解》《由因世界,因留障碍,轮回之相心,以这些颠倒妄想,和合执著而成,妄想不息,以自性精明乱想,如是故有,色相羯南,流转国土。休咎精明,其类充塞。比喻各种仙类,》
《原文》由因世界,销散轮回,惑颠倒故,和合暗成,八万四千,阴隐乱想。如是故有,无色羯南,流转国土,空散销沈,其类充塞。
《注解》《因有世界,一类众生,妄想消散轮回,有这种迷惑,颠倒想法,以和合成暗,思想妄念,怎么能是,身体隐藏不见,如是故有,无色羯南,流转国土,空散销沈,其类充塞。》
《比喻修行不见色体以神识妄想,在于虚妄想出的空中世界生灭不断,如住在虚空的各种仙类,》
《原文》由因世界,,罔象轮回,影颠倒故,和合忆成,八万四千,潜结乱想。如是故有,想相羯南,流转国土,神鬼精灵,其类充塞。
《注解》《由因世界,便有迷茫色相,影像轮回,因著影虚妄,颠倒思想,和合忆念而成,以诸多虚妄想法,各自以潜伏,自身乱想不定,如是故有,想相羯南,流转国土,神鬼精灵,其类充塞。》
《原文》由因世界,愚钝轮回,痴颠倒故,和合顽成,八万四千,枯槁乱想。如是故有,无想羯南,流转国土,精神化为土、木、金、石,其类充塞。
《原文》由因世界,相待轮回,伪颠倒故,和合染成,八万四千,因依乱想。如是故有,非有色相,成色羯南,流转国土。诸水母等,以虾为目,其类充塞。
《注解》《由因世界,一类众生,以互相对待轮回,以伪装自己,颠倒妄想,和合相吸,互染而成,诸多想法,各自因为,依附乱想,如是故有,非有色相,成色羯南,流转国土。诸水母等,以虾为目,其类充塞。》
《原文》由因世界,相引轮回,性颠倒故,和合咒成,八万四千,呼召乱想,由是故有,非无色相,无色羯南,流转国土,咒诅厌生。其类充塞。
《注解》《由因世界,另有众生,以色相所引入轮回,因为自性,以颠倒妄想,和合成咒,诸多思想尘劳,以用一心召唤对方,再以咒力咀咒对方,便生出色相不见,无色羯南,流转国土,咒诅厌生。以咒诅为自乐讨厌生死,其类充塞。》
《原文》由因世界,合妄轮回,罔颠倒故,和合异成,八万四千,回互乱想。如是故有,非有想相,成想羯南,流转国土。彼蒲卢等,异质相成,其类充塞。
《注解》《由因世界,另有一类,以和合虚妄,在于轮回,完全无知,颠倒至极,以和合不一样而成,八万四千尘劳,回来复去互相乱想,便出现没有想中之相,成想羯南,流转国土。彼蒲卢等,异质相成,其类充塞。》
《原文》由因世界,怨害轮回,杀颠倒故,和合怪成,八万四千,食父母想。如是故有,非无想相,无想羯南,流转国土。
《原文》如土枭等,附块为儿,及破镜鸟,以毒树果,抱为其子。子成父母皆遭其食,其类充塞。
是名众生十二种类。
《注解》《由因世界,另有一类,在于怨害轮回中,以杀为生,大颠倒类,因和合成怪,诸多尘劳想法,啖吃父母为想,如是故有,非无想相,无想羯南,流转国土。如土枭等,附块为儿,及破镜鸟,以毒树果,抱为其子。子成父母皆遭其食,其类充塞。》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卷八
《原文》阿难!如是众生,一一类中,亦各各具十二颠倒。犹如捏目,乱华发生。颠倒妙圆,真净明心,具足如斯,虚妄乱想。
《原文》汝今修证,佛三摩提,于是本因,元所乱想。立三渐次,方得除灭。
《原文》如净器中,除去毒蜜,以诸汤水,并杂灰香,洗涤其器,后贮甘露。
《原文》云何名为三种渐次:一者修习,除其助因;二者真修,刳其正性;三者增进,违其现业。
《原文》云何助因?阿难!如是世界,十二类生,不能自全,依四食住。所谓:段食、触食、思食、识食。是故佛说:一切众生,皆依食住。
《原文》阿难!一切众生,食甘故生,食毒故死。是诸众生,求三摩提,当断世间,五种辛菜。
《原文》是五种辛,熟食发淫,生啖增恚。如是世界,食辛之人,纵能宣说,十二部经。十方天仙,嫌其臭秽,咸皆远离;
《原文》诸饿鬼等,因彼食次,舐其唇吻,常与鬼住。福德日消。长无利益。
《原文》是食辛人,修三摩地,菩萨、天仙、十方善神,不来守护。
《原文》大力魔王,得其方便,现作佛身,来为说法,非毁禁戒,赞淫怒痴。命终自为魔王眷属。受魔福尽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阿难!修菩提者,永断五辛。是则名为,第一增进,修行渐次。
《注解》《佛说,阿难,什么是助因哪?犹如一切世界中,十二种类众生,各自不能,自己生存,不依赖其它。》
《要依四种,饮食而住,有这几种,段食,是要把食物,分成一小段,一小段送于,口中所啖,比喻人类等。》
《注解》《触食,是以用鼻子,嗅到饭之,诸香而饱,比喻鬼神类。》
《思食,是以想念,饮食而饱,比喻四种禅定者。》
《注解》《识食,是以意识心,妄想食物而饱,以这样的因缘,佛佛皆说一切众生,都是依食物,而住不前。》
《注解》《阿难,所有众生,饮食清净,甘味而生存,要是饮食,带有毒气东西便死亡,所以一切,修行众生,要求菩提,妙道三摩提,》
《先的必须,断掉世间的,五种带有,辛辣的蔬菜,因为这五种,辛辣蔬菜,你要是作成,熟食吃了,便会产生淫欲心,要是生吃啖它,便会增长嗔恚心,》
《如是世界,吃辛辣之人,纵然能宣说,十二部经,十方天神仙,都嫌弃啖吃辛辣,生出的口气臭味,离得远远的。》
《注解》《而那些饿鬼,野鬼恶鬼等类,因为它们,食物就是,以人呼出,臭气为食,夜间用嘴,舔人嘴唇,或吻吸其,呼吸臭气,》
《这样的人,常与诸鬼住在一起,身心不安,精神不佳,福德日夜减损,要是长久下去,弊多利少,身心俱亡。》
《注解》《要是啖食,辛辣之人,修行三摩地,那些菩萨,天仙,十方善神,不会来守护你,而那些大力魔王,便得其方便,随你的心念,变化佛身,来为你说法,》
《也不毁你的戒律,为你说法,赞叹淫欲,怒痴为无碍,命终自然,为魔王的,眷属之一,魔福德尽时,堕于无间地狱,》
《阿难,要修菩提者,一定要断五辛,这样才可,以清净身心,安稳住在,因地修行,为第一增进,修行的渐次。》
《原文》云何正性?阿难!如是众生,入三摩地,要先严持清净戒律。永断淫心,不餐酒肉,以火净食,无啖生气。
《原文》阿难!是修行人,若不断淫,及与杀生,出三界者,无有是处。
《原文》当观淫欲,犹如毒蛇,如见怨贼,先持声闻,四弃八弃,执身不动,后行菩萨清净律仪,执心不起。禁戒成就,则于世间,永无相生相杀之业;
《原文》偷劫不行,无相负累,亦于世间,不还宿债。是清净人,修三摩地,父母肉身,不须天眼,自然观见,十方世界,
《原文。》睹佛闻法,亲奉圣旨,得大神通,游十方界,宿命清净,得无艰险。是则名为,第二增进,修行渐次。
《注解》《什么是正性哪?阿难,要是众生,想入三摩地大定,一定要先,依法持清净戒律,永断淫欲之心念,不饮酒啖肉,要以火来,净其食物,不要啖吃,生蔬菜带有气味,难闻的蔬菜。》
《注解》《阿难,要是修行人,不断出淫欲心,及于杀生,想出离生死,是绝对不可能的,你当观察,淫欲之事,比喻毒蛇,一旦咬到身心,必死无疑,》
《人的淫欲,就像毒蛇之毒,在于身心,时时发作,要看到淫欲,向看到冤家,盗贼一样,决定不可以接近,要先持声闻戒律,《杀、盗、淫、妄》。》
《注解》《犯此者众,弃不与共住,故名为四弃、八弃世间的利、衰、毁、誉、称、饥、苦、在所守的八弃戒律,使身体坚持不犯,便于世间,永断相杀,相生之业,》
《要是连偷盗,也一起去掉,便没有互相,欠债复累,在于世间,没有宿债可还,身安神净,心自清净,闻法修行,三摩地大定慧力,》
《虽然是,父母肉身,不需要天眼,自然能观见,十方世界,见佛闻法,亲奉圣教,得大神通,游行十方,宿命清净,得无艰险。是则名为,第二增进,修行渐次。》
《原文》譬如琉璃,内悬明月。身心快然,妙圆平等,获大安隐。一切如来,密、圆、净、妙,皆现其中。
《原文》是人即获,无生法忍。从是渐修,随所发行,安立圣位。是则名为,第三增进,修行渐次。
《注解》《什么是现世业哪?阿难,要是身心,清净持戒不犯,心无贪淫之念,于身外六尘,色声香味触法,不染不随流转,》
《要是这样,因不随流转,便会旋复,归心自性寂灭,心没有外缘可缘,六根,眼,耳,鼻,舌,身,意,没有外缘所缘,不动归一心,》
《六根不行,不缘不动,在于世间,如对镜照面,十方国土,明亮心中,清净可观,比喻琉璃,内中悬以明月,内外映彻透明,身心舒畅无碍,》
《真心妙性,平等运用,自在遍圆,十方尽虚空界,获大安稳,没有念想障碍,一切如来,密、圆、净、妙,皆现其中。》
《是人即获,无生法忍。从是渐修,随所发行,安立圣位。是则名为,第三增进,修行渐次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是善男子,欲爱乾枯,根境不偶,现前残质,不复续生。执心虚明,纯是智慧,慧性明圆,蓥十方界。乾有其慧,名乾慧地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要是真正,信心清净,没有淫欲,贪爱之心,干枯无念,身心六根,于世间一切境界,缘起色相,没有瓜葛,心无所缘,》
《虽然有现在,眼前的残质,色缘影相,只要不再,继续贪染世间续生因缘,执著自心,虚妄世界空相,》
《以清净无杂,智慧做主,你的慧性,照耀虚妄色相,心明不染,以智慧行,圆满十方界,以清净明慧行作,是名为乾慧地。》
《原文》欲习初乾,未与如来法流水接。即以此心,中中流入,圆妙开敷,从真妙圆,重发真妙,妙信常住,一切妄想,灭尽无余,中道纯真,名信心住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要是以修行,于最初成就的,清净心地,还没有于,如来的妙法,流水不断相接触,便以清净,无染慧心照明,念念明了,中道而行,不著两边,对待二法,》
《流入自性,圆妙心性,开启正觉智慧,从本性一真,妙圆一相无相中,在这些,重重无边,色相般若真妙中,》
《以寂静妙明心,常住不染,不离不著,没有二心,二相疑惑,一切妄想动念,便会灭尽于灰,立住中道,不摇不晃,一切纯真无二,名信心住。》
《原文》真信明了,一切圆通。阴、处、界三,不能为碍。
《原文》如是乃至,过去、未来,无数劫中,舍身受身,一切习气,皆现在前。
《原文》是善男子,皆能忆念,得无遗忘,名念心住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知道自己,再也没有,疑惑杂念,决定真信,不迷一切,圆通通达无碍,五阴处,色,受,想,行,识,及处十方,身心内外,毫无动静垢净,》
《及以三界,生死轮回,三世因缘,果报飘渺,如影如幻,不能为障碍,如是乃至过去,未来无数劫中,舍身受身,一切习气,皆现在前。是善男子,皆能忆念,得无遗忘,名念心住。》
《原文》妙圆纯真,真精发化,无始习气,通一精明,唯以精明,进趣真净,名精进心。心精现前纯以智慧,名慧心住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真心无乱,圆遍一切,纯真无二,自己的真精,现出照明世间,发明净化,一切虚妄影像,净除心地,无始习气,随缘不定,》
《众生同用,真如一精明性,唯有以这,一精妙明,不动不乱,不念无杂,进趣真净,不动妙智,如来大海,名精进心。心精现前,纯以智慧,名慧心住。》
《原文》执持智明,周遍寂湛,寂妙常凝,名定心住。
《注解》《明心见性,持住智慧明心,无所边际攀援,十方寂然湛静,用清净妙心,常住凝观,世间不动,无相菩提,名定心住。》
《原文》定光发明,明性深入,唯进无退,名不退心。
《注解》《这样来精进,觉悟自心,在于定慧力,智光下发明妙境,照明自性,无碍明性,深入一真,菩提性智海,牢固坚定,没有二心余念,唯进无退,名不退心。》
《原文》心进安然,保持不失十方如来,气分交接,名护法心。
《注解》《渐进不退,安然心静,保持精进,不失心无挂碍,于十方如来,大慈大悲,无缘真气,交接相融,名护法心。》
《原文》觉明保持,能以妙力,回佛慈光,向佛安住,犹如双镜,光明相对,其中妙影,重重相入,名回向心。
《注解》《在于世间,以正觉明心,保持不乱,能以修行,妙力之清净心光,回旋诸佛,慈光互映交接,以妙心念力,妙光加持,》
《可以不动身心,向佛问安请住,比喻两面,镜子对照,光明相对,其中妙影,重重互相,融入遍及,十方尽虚空界,名回向心。》
《原文》心光密回,获佛常凝,无上妙净,安住无为,得无遗失,名戒心住。
《注解》《以这样的,妙心无相,于佛秘密智光,回旋照自心,身心舒畅,能获得佛之,常凝不散妙力,无上的微妙极静,心安住于,无为智空,无碍自在妙用,得无遗失,名戒心住。》
《原文》住戒自在,能游十方,所去随愿,名愿心住。
《注解》《若是能自在,住于戒律无碍,随时能游历十方,所去随愿,名愿心住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是善男子,以真方便,发此十心,心精发晖,十用涉入,圆成一心,名发心住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是真正修行善男子,以一相无相,真心出发,开发自心,一真方便,不外攀援,》
《要发十种心,心心坚定不移,于自妙心精互映,用在修行之中,相互涉入,圆成无二一心,名发心住。》
《原文》心中发明,如净琉璃,内现精金。以前妙心,履以成地,名治地住。
《注解》《在于自心,定慧不乱,发明世间一切,真净一如,众生动,静,皆如清净琉璃,心内现妙境,精金光明,以前所修行妙心,和屡一处成地,名治地住。》
《原文》心地涉知,俱得明了,游履十方,得无留碍,名修行住。
《注解》《能觉心地,无心动念无碍,互相涉于,世间所知,动静色缘,明了一切无二,没有疑惑,一念心静,游行十方,得无留碍,名修行住。》
《原文》行与佛同,受佛气分,如中阴身,自求父母阴信冥通,入如来种,名生贵住。
《注解》《这个修行人,能于佛智,行于不动,能感受诸佛,清净妙力,威神气氛,虽然在与命终后,还没有投胎的,中阴身界,》
《能够自己,所缘所求,再生父母之身,于阴界一切,信息通冥无碍,入如来种,名生贵住。》
《原文》既游道胎,亲奉觉胤,如胎已成,人相不缺,名方便具足住。
《注解》《自己能够,自在游历,入胎不迷,亲证妙觉,智慧无碍,不因色相,有所动念,不随色相境界转,下生人间,相貌具足,端严殊妙,名方便具足住。》
《原文》容貌如佛,心相亦同,名正心住。
身心合成,日益增长,名不退住。十身灵相,一时具足,名童真住。
形成出胎,亲为佛子,名法王子住。
《原文》表以成人,如国大王,以诸国事,分委太子。彼刹利王,世子长成,陈列灌顶,名灌顶住。
《原文》阿难!是善男子,成佛子已,具足无量,如来妙德,十方随顺,名欢喜行。
《原文》善能利益,一切众生,名饶益行。自觉觉他,得无违拒,名无瞋恨行。种类出生,穷未来际,三世平等,十方通达,名无尽行。
《原文》一切合同,种种法门,得无差误,名离痴乱行。则于同中,显现群异,一一异相,各各见同,名善现行。
《原文》如是乃至十方虚空,满足微尘,一一尘中,现十方界。现尘现界,不相留碍,名无著行。
《原文》种种现前,咸是第一波罗密多,名尊重行。如是圆融,能成十方,诸佛轨则,名善法行。
《原文》一一皆是,清净无漏。一真无为,性本然故,名真实行。
《原文》阿难!是善男子,满足神通,成佛事已,纯洁精真,远诸留患。当度众生,灭除度相,回无为心,向涅槃路,名救护一切众生,离众生相回向。
《原文》坏其可坏,远离诸离,名不坏回向。本觉湛然,觉齐佛觉,名等一切佛回向。
《原文》精真发明,地如佛地,名至一切处回向。世界如来,互相涉入,得无罣碍,名无尽功德藏回向。
《原文》于同佛地,地中各各,生清净因,依因发挥,取涅槃道。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。
《原文》真根既成,十方众生,皆我本性。性圆成就,不失众生。名随顺等观,一切众生回向。
《原文》即一切法,离一切相。唯即与离,二无所著,名真如相回向。
真得所如,十方无碍,名无缚解脱回向。
《原文》性德圆成,法界量灭,名法界无量回向。
《原文》阿难!是善男子,尽是清净,四十一心。次成四种,妙圆加行。
即以佛觉用为己心,若出未出。犹如钻火,欲然其木,名为暖地。
《原文》又以己心,成佛所履,若依非依。如登高山,身入虚空,下有微碍,名为顶地。
《原文》心佛二同,善得中道,如忍事人,非怀非出,名为忍地。
《原文》数量销灭,迷、觉中道,二无所目,名世第一地。
《原文》阿难!是善男子,于大菩提,善得通达,觉通如来,尽佛境界,名欢喜地。
《原文》异性入同,同性亦灭,名离垢地。
《注解》《世间不一样的色相,入于智慧,清净心地,没有二相二法,相同及于,不相同性,二者不染,灭尽无心,名离垢地。》
《原文》净极明生,名发光地。
《注解》《自性寂静,无染不动,本性妙心智慧,净光明现前,名发光地。》
《原文》明极觉满,名焰慧地。
《注解》《自觉一切,光明无二,极为寂静,无生灭性,正觉不乱,心无所用,遍满十方,尽虚空界,名焰慧地。》
《原文》一切同异,所不能至,名难胜地。
《注解》《世界一切,色相相同,及不相同,二相不生,二法不起,无念无觉,不是用心,所能测的境界,名难胜地。》
《原文》无为真如,性净明露,名现前地。
《注解》《面对世界,万缘寂静,一真如性,独一无二,众生个个,自性清净,妙明无染,尽现眼前,妙用无疑,名现前地。》
《原文》尽真如际,名远行地。
《注解》《心无所用,自在随缘,真心妙性,遍及太虚空,无不自在,无前无后,不离一切,一切即真如性,名远行地。》
《原文》一真如心,名不动地。
《注解》《在于世界,即是涅槃,心无所缘,随缘自在用,身心没有,内外挂碍,名不动地。》
《原文》发真如用,名善慧地。
《注解》《心没有生死不畏,唯有大愿,照明无为,圆觉妙心,恒在世间,心无世间,善用智慧,引导众生,养育佛种,续佛三宝慧命,名善慧地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是诸菩萨,从此已往,修习毕功,功德圆满。亦目此地,名修习位。慈阴妙云,覆涅槃海,名法云地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这些菩萨,从此以后,修行功德圆满,观察假设,一一修行梯登,一地道地,个个皆位,每个修行果位,一一遍知,以大慈悲心,统招诸佛心慈心,随缘众生,生死阴界,》
《以智慧妙心,大慈云覆,护众生,拔苦得乐,心慈大悲,无缘大慈,遍及十方,覆涅槃海,日夜不息,救度众生,名法云地。》
《原文》如来逆流,如是菩萨,顺行而至,觉际入交,名为等觉。
《注解》《诸佛如来,在于世间,逆流而行,不染不著,无念无贪,不随境界,随缘无心,善巧方便,施众生正见智慧,诸菩萨随顺,如来妙觉行,》
《心无所著,顺行而入,清净妙心,自性圆觉,妙明遍照,十方尽虚空界,大菩萨都已,本觉无念,遍及入如来智海,相互交融共用,》
《原文》阿难!从乾慧心,至等觉已,是觉始获,金刚心中,初乾慧地。如是重重,单复十二,方尽妙觉,成无上道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菩萨修行,从寂静清净,乾慧心,到于平等觉地,是自己妙觉,开始能获,入如来金刚,心中妙智海,从初乾慧地,发心开始,重重反复,》
《修行一一地中,乾慧地、暖地、顶地、忍地、世地、等地、妙觉地,如信、住、行、向、地,单复十二,方尽妙觉,成无上道。》
《原文》是种种地,皆以金刚观察,如幻十种深喻,奢摩他中,用诸如来,毗婆舍那,清净修证,渐次深入。
《原文》阿难!如是皆以三增进故,善能成就,五十五位,真菩提路。作是观者,名为正观;若他观者,名为邪观。
《注解》《若是重复,修行种种地,皆以自性,妙心金刚智,作为观察,世间如幻的,十种甚深比喻,》
《在奢摩陀,定慧三昧中,用诸佛如来,妙行寂观,毗婆奢那,清净来修证,渐次慢慢深入,稳扎不动,》
《阿难,修行运用,这三增进故,善能成就,五十五位,真菩提路。作是观者,名为正观;若他观者,名为邪观。》
《原文》尔时,文殊师利法王子,在大众中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当何名是经?我及众生,云何奉持?
《原文》佛告文殊师利:是经名大佛顶,悉怛多,般怛啰。无上宝印,十方如来清净海眼。
《原文》亦名救护亲因,度脱阿难,及此会中,性比丘尼,得菩提心,入遍知海。
《原文》亦名如来密因,修证了义。亦名大方广,妙莲华王。十方佛母,陀罗尼咒。亦名灌顶章句,诸菩萨万行,首楞严汝当奉持。
《原文》说是语已。即时阿难及诸大众,得蒙如来,开示密印,般怛罗义,兼闻此经了义名目。顿悟禅那,修进圣位,增上妙理,心虑虚凝。断除三界,修心六品,微细烦恼。
《原文》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。合掌恭敬,而白佛言:大威德世尊,慈音无遮,善开众生,微细沈惑,令我今日,身心快然,得大饶益!
《原文》世尊!若此妙明,真净妙心,本来遍圆,如是乃至,大地草木蠕动含灵,本元真如,即是如来,成佛真体。
《原文》佛体真实!云何复有: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修罗、人、天等道?世尊!此道为复本来自有?为是众生妄习生起?
《原文》世尊!如宝莲香比丘尼,持菩萨戒,私行淫欲,妄言行淫,非杀非偷,无有业报。发是语已,先于女根,生大猛火,后于节节,猛火烧然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琉璃大王,善星比丘,琉璃为诛瞿昙族姓;善星妄说一切法空;生身陷入阿鼻地狱。此诸地狱,为有定处?为复自然,彼彼发业,各各私受?
《原文》惟垂大慈,开发童蒙,令诸一切持戒众生,闻决定义,欢喜顶戴,谨洁无犯。
《原文》佛告阿难:快哉此问!令诸众生,不入邪见。汝今谛听,当为汝说。
《原文》阿难!一切众生,实本真净,因彼妄见,有妄习生,因此分开,内分外分。
《原文》阿难!内分即是众生分内,因诸爱染,发起妄情,情积不休,能生爱水。
《原文》是故众生,心忆珍羞,口中水出;心忆前人,或怜或恨,目中泪盈;
《原文》贪求财宝,心发爱涎,举体光润;心著行淫,男女二根,自然流液。
《原文》阿难!诸爱虽别,流结是同,润湿不升,自然从坠,此名内分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内分即是,众生身内,分别妄念,因为心有所贪,爱染心妄想,思想忆念,情爱身心,动荡不安,爱染深重,积情深著不止,便能生出,爱水毒液,》
《所以一切众生,在心想好吃,美味饭食,口里流馋水,心要是忆,念过去亲人,或者怜悯憎恨,心忆念深重,眼中泪出,》
《若是贪求财宝之人,心中自然,发生欢喜爱水,要是看到,人体光润,心便生起,淫欲行事,男女二根,因心动荡,自然流液,》
《阿难,虽然一切,所爱不同,所流结爱,是相同的,心有润湿,不能上升,自然下坠于地,名为众生,内分爱染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外分即是众生分外,因诸渴仰,发明虚想,想积不休,能生胜气。
《原文》是故众生,心持禁戒,举身轻清;心持咒印,顾盻雄毅;心欲生天,梦想飞举;
《原文》心存佛国,圣境冥现;事善知识,自轻身命。阿难诸想虽别,轻举是同,飞动不沈,自然超越,此名外分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外分是众生,身外之缘,因为虚妄所见,发明虚想能飞空,以虚想执著不散,思想积累不止,能生胜气升腾,》
《所以众生,心能持戒不犯,身心清净,轻举柔软不重,心若是持咒,威力印,便生顾念圣心,大志雄风毅力,》
《要是心欲,妄想升天,梦中也在想,便会有做梦飞行之事,心要是存生,佛果净土,忆念不休,便会有圣境,冥中现前,》
《要是诚心无二,承事善知识,便会自轻身命,阿难,这些想法,虽然不一样,清净身轻,及举飞是相同的,》
《能想飞不染世俗,忆念不住,命终不会下沉,心随忆念,自然超越,升飞空中,名为身外,所分想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一切世间,生死相续,生从顺习,死从变流,临命终时,未舍暖触,一生善恶,俱时顿现,死逆生顺,二习相交。纯想即飞,必生天上;
《注解》《阿难,一切的世间众生,生死不断,相续不止,要是生产,是从欢喜,顺心习气,没有所变。死时是从,悲哀心变流出,痛苦恶相,》
《临命终时,还没有舍弃,身体暖触感觉,在于世间,一生的善恶所作,一起全部,现在眼前,》
《心顿时慌乱一团,有死是为逆事,有生称为,顺事喜事,这二种习气,相互交往不住。》
《原文》若飞心中,兼福兼慧,及与净愿,自然心开,见十方佛,一切净土,随愿往生。
《原文》情少想多,轻举非远即为飞仙,大力鬼王,飞行夜叉,地行罗刹,游于四天,所去无碍。
《注解》《要是临命终时,心不杂乱,纯想飞天,必会乘此,一念不乱,心所现天上境界,即可升天,》
《要是在想飞的心中,还有很多的,福德智慧,及与净愿,自然心开,见十方佛,一切净土,随愿往生。》
《要是临命终时,情爱很少,妄想思想很多,能生轻体高飞,不能飞远,即为飞仙,大力鬼王,飞行夜叉,地行罗刹,游于四天,所去无碍。》
《原文》其中若有善愿善心,护持我法,或护禁戒,随持戒人,或护神咒随持咒者,或护禅定保绥法忍。是等亲住,如来座下。
《原文》情想均等,不飞不坠,生于人间,想明斯聪,情幽斯钝。
《注解》《临命终时,情爱心想及其它想法平均,不飞也不下坠,还生人间,思想明了有聪明智慧,情爱不乱纯心幽闲,》
《原文》情多想少,流入横生,重为毛群,轻为羽族。
《注解》《要是临命终时,世间情爱,深重忆念不止,想法很少,随所忆念,情爱境界,流于横生,极重的情淫,到于带毛,畜生群,轻一些的,到于能飞羽毛族类,》
《原文》七情三想,沈下水轮,生于火际受气猛火,身为饿鬼,常被焚烧。水能害己,无食无饮,经百千劫。
《注解》《十分有七分,是情爱欲想,三分清净想,沉下水轮,生于火际,受气猛火,身为饿鬼,常被焚烧。水能害己,无食无饮,经百千劫。》
《原文》九情一想,下洞火轮,身入风火,二交过地,轻生有间,重生无间,二种地狱。
《原文》纯情即沈,入阿鼻狱。若沈心中,有谤大乘,毁佛禁戒,诳妄说法,虚贪信施,
《原文》滥膺恭敬,五逆十重,更生十方,阿鼻地狱。循造恶业,虽则自招,众同分中,兼有元地。
《注解》《要是十分,有九分是,情欲爱想,一分清净想,命终时下到火轮,身入风火,两种交过地界,轻一些的,生在有间地狱,重的生于,无间地狱,》
《二种地狱,纯情即沈,入阿鼻狱。若沈心中,有谤大乘,毁佛禁戒,诳妄说法,虚贪信施,滥膺恭敬,五逆十重,更生十方,阿鼻地狱。》
《循造恶业,虽则自招,众业同分中,兼有自心所造在于本性不动妙涅槃元地,》
《原文。》阿难!此等皆是,彼诸众生,自业所感,造十习因,受六交报。
《原文》云何十因?阿难!一者淫习交接,发于相磨,研磨不休,如是故有大猛火光,于中发动。
《原文》如人以手,自相摩触,暖相现前。二习相然,故有铁床,铜柱诸事。
《原文》是故十方,一切如来,色目行淫,同名欲火。菩萨见欲,如避火坑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什么是十种因哪?一者淫欲习气,互相交接,引火发生,于色相摩擦,互相研磨不停,身体是四大组成,地水火风,》
《身是地大,身动风起,风于身中,妙明宝觉金,动念相磨,便引发身中,暖火上升,遍燃身心,扩张各各,细胞器官,急剧运动,》
《身中大水,血液流速加快,身心处于,四大互相,摇动飘逸中,失去理智,贪求淫火,升腾感觉,失去正念。如人以手,自相摩触,暖相现前。》
《二种情爱淫欲习相染,故有铁床,铜柱诸事。是故十方,一切如来,色目行淫,同名欲火。菩萨见欲,如避火坑。》
《原文》二者贪习交计,发于相吸,吸揽不止,如是故有,积寒坚冰,于中冻冽。
《原文》如人以口,吸缩风气,有冷触生。二习相陵,故有吒吒、波波、罗罗、青赤白莲、寒冰等事。是故十方,一切如来,色目多求,同名贪水。菩萨见贪,如避瘴海,
《原文》三者慢习交陵,发于相恃,驰流不息。如是故有,腾逸奔波。积波为水,如人口舌,自相绵味,因而水发。
《原文》二习相鼓,故有血河、灰河、热沙、毒海、融铜、灌吞诸事。是故十方,一切如来,色目我慢,名饮痴水。菩萨见慢心人,如避巨溺。
《原文》四者,瞋习交冲,发于相忤。忤结不息,心热发火,铸气为金。如是故有:刀山、铁捆、剑树、剑轮、斧、钺、鎗、锯。如人衔冤,杀气飞动。
《原文》二习相击,故有宫割、斩斫、剉、剌、槌、击诸事。是故十方,一切如来,色目瞋恚,名利刀剑。菩萨见瞋,如避诛戮。
《原文》五者,诈习交诱,发于相调,引起不住,如是故有,绳木绞校。如水浸田,草木生长。
二习相延,故有杻、械、枷、锁、鞭、杖、檛、棒诸事。是故十方,一切如来,色目奸伪,同名谗贼。菩萨见诈,如畏豺狼。
《原文》六者,诳习交欺,发于相罔,诬罔不止,飞心造奸。如是故有,尘土、屎、尿,秽污不净。如尘随风,各无所见。
《原文》二习相加,故有没溺、腾掷,飞堕漂沦诸事。是故十方,一切如来,色目欺诳,同名劫杀。菩萨见诳,如践蛇虺。
《原文》七者,怨习交嫌,发于衔恨。如是故有,飞石投沥。柙贮车槛,瓮盛囊扑。如阴毒人,怀抱畜恶。
《原文》二习相吞,故有投掷、擒捉、击射、抛撮诸事。是故十方,一切如来,色目怨家,名违害鬼。菩萨见怨,如饮鸩酒。
《原文》八者,见习交明,如萨迦耶,见戒禁取,邪悟诸业,发于违拒,出生相反。如是故有,王使主吏,证执文籍。如行路人,来往相见,
《原文》二习相交,故有勘问,权诈考讯,推鞫察访,披究照明,善恶童子,手执文簿,辞辩诸事。
《原文》是故十方,一切如来,色目恶见,同名见坑。菩萨见诸虚妄遍执,如临毒壑。
《原文》九者,枉习交加,发于诬谤。如是故有,合山合石,碾硙耕磨。如谗贼人,逼枉良善。
《原文》二习相排,故有押、捺、捶、按,蹙漉、衡度诸事。是故十方,一切如来,色目怨谤,同名谗虎。菩萨见枉,如遭霹雳。
《原文》十者,讼习交諠,发于藏覆,如是故有,鉴见照烛。如于日中,不能藏影。
《原文》二习相陈,故有恶友,业镜火珠,披露宿业,对验诸事。是故十方,一切如来,色目覆藏,同名阴贼。菩萨观覆,如戴高山,履于巨海。
《原文》云何六报?阿难!一切众生,六识造业,所招恶报,从六根出。
《原文》云何恶报从六根出?一者见报,招引恶果:此见业交,则临终时,先见猛火,满十方界,亡者神识,飞坠乘烟,入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发明二相:一者明见,则能遍见,种种恶物,生无量畏;二者暗见,寂然不见,生无量恐。
《原文》如是见业火,烧听所造恶业:能为镬汤、洋铜;烧恶,心息不动,所造恶业,虽不出声恶心妒恨:
《原文》能为黑烟、紫焰;烧贪味所造恶业:能为焦丸、铁糜;
烧身触,所造恶业:能为热灰、炉炭;
《原文》烧心不正,邪见,邪念,不善心念:能生星火、迸洒,煽鼓空界。
《注解》《云何恶报从六根出?一者,以眼所见事,起心贪淫,见恶生憎,见盗随喜,见善不喜,见布施人,生讥笑,见冤家生恨心,》
《见色味生,杀心贪吃,等等无量,招引恶果:此见业力牵引,则临终时,先见猛火,满十方界,亡者神识,飞坠乘烟,入无间狱。》
《注解》《发明二种相:一者,明见一切恶事,则能遍见一切,种种恶物,生无量畏;二者,暗见漆黑一片,寂然不见,生无量恐怖。》
《如是所见,恶业之火,众生堕落地狱时,以眼见造业,大火地狱中,烧你所能听耳朵,变成听到到的,都是镬汤、洋铜;痛苦之声,》
《烧息,你的呼吸,变为黑烟、紫焰;烧味,你的舌头,尝到的是焦丸、铁糜;》
《烧触,你的身体,所触到的是热灰、炉炭;烧心:你的所想的,能生星火、迸洒,煽鼓空界。痛苦不堪,》
《原文》二者闻报,招引恶果:此闻业交,则临终时,先见波涛,没溺天地,亡者神识,降注乘流,入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发明二相:一者开听,听种种闹,精神茅乱;二者闭听,寂无所闻,幽魄沈没。
《原文》如是闻波,注闻:则能为责、为诘;注见:则能为雷、为吼、为恶毒气;
《原文》注息:则能为雨、为雾,洒诸毒虫,周满身体;
《原文》注味:则能为脓、为血、种种杂秽;注触:则能为畜、为鬼,为粪、为尿;注意:则能为电、为雹、摧碎心魄。
《注解》《二者,听闻事所造恶业,耳根因缘,随著外声,闻妙音时,心生惑着,闻恶声时,起于八百种,烦恼贼害,》
《因恶耳报恶事,恒闻恶声,生一切攀援,以耳造恶业无边,或者听到好音欢喜,不好音生嗔恨,听到善语不随喜,听到恶言生赞叹,》
《听到佛法生不信心,招引恶果:此听闻业恶力,则临终时,先见波涛,没溺天地,亡者神识,降注乘流,入无间狱。》
《注解》《发明二种色相:一者,能听一切恶声,听种种闹,精神茅乱,二者,不能听闭听,寂无所闻,幽魄沈没。如是闻波,堕于地狱,》
《你的听闻,听到是,责骂训斥为责、听到所作,恶业声音,你的眼见,看到的是雷、为吼、为恶毒气,种种恶见,》
《你要是呼吸时,则能为雨、为雾,洒诸毒虫,周满身体;,你要是舌头尝味,时则能为脓、为血、种种杂秽;,》
《当你身体所触时,则能为畜、为鬼,为粪、为尿;当你用心意识思想时,则能为电、为雹、摧碎心魄。受无量痛苦,地狱世界可怕,》
《原文》三者嗅报,招引恶果*此嗅业交,则临终时,先见毒气,充塞远近,亡者神识,从地涌出,入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发明二相:一者通闻,被诸恶气,熏极心扰;二者塞闻,气掩不通,闷绝于地。
《原文》如是嗅气,冲息:则能为质、为履;
《原文》冲见:则能为火、为炬;
冲听:则能为没、为溺、为洋、为沸;
冲味:则能为馁、为爽;
《原文》冲触:则能为绽、为烂、为大肉山、有百千眼,无量咂食;冲思:则能为灰、为瘴,为飞砂砾,击碎身体。
《注解》《三者嗅报,自己以鼻子,贪香气,招至恶业,贪香味触,造恶或者杀生,追求香气,生恶念无量,嗅到臭气,生骂言,生嗔恨,》
《以鼻子造恶业无量,今堕地狱受苦,招引恶果,此嗅业恶力所牵,则临终时,先见毒气,充塞远近,亡者神识,从地涌出,入无间狱。》
《注解》《发明二种相,一者,通闻一切,被诸恶气,熏极心扰,二者,塞闻不能嗅闻,气掩不通,闷绝于地。》
《如是嗅气,当你呼吸时,臭气入心脏物堵心,不通极大痛苦,脏物履进呼吸道,当你用眼见事情时,所见到的是为火、为大火炬,》
《当你用耳朵听事情时,只能听到被淹没痛苦声,为溺、为洋、为沸,一切诸受苦声音,》
《当你用舌尝味时,只能,馊味无味,当你的身体,有触感时,只能是,绽、为烂、为大肉山、有百千眼,无量咂食,诸苦痛苦感,》
《当你的想,思维事情时,则成为灰、为瘴,为飞砂砾,击碎身体。六根所动,全是诸苦。》
《原文》四者味报,招引恶果:此味业交,则临终时,先见铁网,猛焰炽烈,周覆世界,亡者神识,下透挂网,倒悬其头,入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发明二相:一者吸气,结成寒冰,冻裂身肉;二者吐气,飞为猛火,焦烂骨髓。
《原文》如是尝味历尝:则能为承、为忍;历见:则能为然金石;历听则能为利兵刃;
《原文》历息:则能为大铁笼,弥覆国土;历触:则能为弓、为箭、为弩、为射;历思:则能为飞热铁,从空雨下。
《注解》《四者,贪各种味,所造恶业,堕于地狱,招引恶果:此味业交,则临终时,先见铁网,猛焰炽烈,周覆世界,亡者神识,下透挂网,倒悬其头,入无间狱。》
《注解》《发明二种相,一者,吸气,当你习气时,结成寒冰,冻裂身肉,二者,吐气,当你吐气时,飞为猛火,焦烂骨髓。》
《如是尝味历尝,当你尝味时,则成为肚肠,撑破痛苦,要以忍受,诸苦为尝,当你以眼看东西时,看到的都是金石,》
《当你耳朵听事时,听到的全是,刀枪互相利刃声,当你一呼吸时,变成为大铁笼,弥覆国土,》
《当你身体所触时,则能为弓、为箭、为弩、为射攻击身体,痛苦不堪,》
《当你用思想时,则能为飞热铁,从空雨下。撞击身心,受苦无量,堕落地狱世间,六根所动,都是无量痛苦。》
《原文》五者触报,招引恶果此触业交,则临终时,先见大山,四面来合,无复出路。亡者神识,见大铁城,火蛇、火狗、虎、狼、狮子,牛头狱卒,马头罗刹,手执鎗茅,驱入城门,向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发明二相:一者合触,合山逼体,骨肉血溃;二者离触,刀剑触身,心肝屠裂。
《原文》如是合触。历触:则能为道为观、为厅、为案。历见:则能为烧、为爇;
《原文》历听:则能为撞、为击、为剚、为射。历息:则能为括、为袋、为考、为缚;
《原文》历尝:则能为耕、为钳、为斩、为截;历思:则能为坠、为飞、为煎为炙。
《注解》《五者,身体所接受触觉,造业下地狱,招引恶果,此触业交,则临终时,先见大山,四面来合,无复出路。》
《亡者神识,见大铁城,火蛇、火狗、虎、狼、狮子,牛头狱卒,马头罗刹,手执鎗茅,驱入城门,向无间狱。》
《注解》《发明二种相,一者,合触,合山逼体,骨肉血溃;二者,离触,刀剑触身,心肝屠裂。》
《如是合触。遍身触在为道为观、为厅、为案。种种受罪,诸工具上,使身体受苦,》
《当你以眼遍见,看到的则能为烧、为爇,诸多烧焦酷刑,及热铁烙身,》
《当你能听时,会遍听为撞、为击、为剚、为射。无量撞击,身体痛苦声,剥皮诸哭声,被箭射身,心痛苦声,》
《当你一呼吸时,遍及一切处,则能为闷,绝气不通,身心被紧紧,铁绳所困,不能呼吸,痛苦不堪,》
《当你舌尝味时,遍及一切处,到处都是,自己的舌头,或者被铁犁耕,能为耕、为钳、为斩、为截。当你思想时则能为坠、为飞、为煎为炙。自己身体处在,无量痛哭中。》
《原文》六者思报,招引恶果:此思业交,则临终时,先见恶风吹坏国土。亡者神识,被吹上空,旋落乘风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发明二相:一者不觉,迷极则荒,奔走不息;二者不迷,觉知则苦,无量煎烧,痛深难忍。
《原文》如是邪思,结思:则能为方、为所;结见:则能为鉴为证;
结听:则能为大合石、为冰为霜、为土为雾;
《原文》结息:则能为大火车、火船、火槛;
结尝:则能为大叫唤、为悔、为泣;
结触:则能为大、为小,为一日中,万生万死,为偃为仰。
《注解》《六者,以思想颠倒,妄想造恶业,无量无边,堕于地狱受苦,招引恶果:此思业交,则临终时,先见恶风,吹坏国土。亡者神识,被吹上空,旋落乘风,堕无间狱。》
《注解》《发明二种相,一者,不能有觉,迷极则荒,奔走不息,二者,不迷觉,觉知则苦,无量煎烧,痛深难忍。》
《如是邪思,造业则能,为在一方全是诸恶邪想、若是所想,全是受苦所处,》
《当你所见事,则能为鉴为证,看到自己,所造恶业,当你听闻时,则能为大合石、为冰为霜、为土为雾,》
《当你呼吸时,则能为大火车、火船、火槛;当你尝味时,则能为大叫唤、为悔、为泣地狱受苦,》
《当你身触,则能为大、为小,为一日中,万生万死,为偃为仰。堕于大地狱,无量诸苦事,身体动念中,皆出无量苦,六根动念,都会受酷刑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是名地狱十因六果,皆是众生,迷妄所造。若诸众生恶业同造,入阿鼻狱,受无量苦,经无量劫。
《原文》六根各造,及彼所作,兼境兼根,是人则入八无间狱。身、口、意三。作杀盗淫。是人则入十八地狱。
《原文》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,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。见见一根,单犯一业,是人则入,一百八地狱。
《原文》由是众生,别作别造,于世界中,入同分地,妄想发生,非本来有。
《原文》复次,阿难!是诸众生,非破律仪,犯菩萨戒,毁佛涅槃,诸余杂业,历劫烧然,后还罪毕,受诸鬼形。
《原文》若于本因,贪物为罪,是人罪毕,遇物成形,名为怪鬼。
贪色为罪,是人罪毕,遇风成形,名为魃鬼。
《原文》贪惑为罪,是人罪毕,遇畜成形,名为魅鬼。
贪恨为罪,是人罪毕,遇虫成形,名蛊毒鬼。
《原文》贪忆为罪,是人罪毕,遇衰成形,名为疠鬼。
贪傲为罪,是人罪毕,遇气成形,名为饿鬼。
《原文》贪罔为罪,是人罪毕,遇幽为形,名为魇鬼。
贪明为罪,是人罪毕,遇精为形,名魍魉鬼。
《原文》贪成为罪,是人罪毕,遇明为形,名役使鬼。
贪党为罪,是人罪毕,遇人为形,名传送鬼。
《原文》阿难!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乾,上出为鬼。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,若悟菩提,则妙圆明,本无所有。
《原文》复次,阿难!鬼业既尽,则情与想,二俱成空,方于世间,与元负人,怨对相值,身为畜生,酬其宿债。
《原文》物怪之鬼,物销报尽,生于世间,多为枭类。
风魃之鬼,风销报尽,生于世间,多为咎徵,
《原文》一切异类。畜魅之鬼,畜死报尽,生于世间,多为狐类。
虫蛊之鬼,蛊灭报尽,生于世间,多为毒类。
《原文》衰疠之鬼,衰穷报尽,生于世间,多为蛔类。
受气之鬼,气销报尽,生于世间,多为食类。
《原文》绵幽之鬼,幽销报尽,生于世间,多为服类。
和精之鬼,和销报尽,生于世间,多为应类。
《原文》明灵之鬼,明灭报尽,生于世间,多为休徵。
一切诸类。依人之鬼,人亡报尽,生于世间,多为循类。
《原文》阿难!是等皆以,业火乾枯,酬其宿债,傍为畜生。此等亦皆,自虚妄业,之所招引,
《原文》若悟菩提,则此妄缘,本无所有。如汝所言:宝莲香等,及琉璃王,善星比丘,
《原文》如是恶业,本自发明。非从天降,亦非地出,亦非人与。自妄所招,还自来受。菩提心中,皆为浮虚,妄想凝结。
《原文》复次,阿难!从是畜生,酬偿先债,若彼酬者,分越所酬,此等众生,还复为人,反徵其剩。
《原文》如彼有力,兼有福德,则于人中,不舍人身,酬还彼力,若无福者,还为畜生,偿彼余直。
《原文》阿难当知:若用钱物,或役其力,偿足自停。如于中间,杀彼身命,或食其肉,
《原文》如是乃至,经微尘劫,相食相诛,犹如转轮,互为高下,无有休息。除奢摩他及佛出世,不可停寝。
《原文》汝今应知:彼枭伦者,酬足复形,生人道中,参合顽类。
彼咎徵者,酬足复形,生人道中,参合异类。
《原文》彼狐伦者,酬足复形,生人道中,参于庸类。
彼毒伦者,酬足复形,生人道中,参合狠类。
《原文》彼蛔伦者,酬足复形,生人道中,参合微类。
彼食伦者,酬足复形,生人道中,参合柔类。
《原文》彼服伦者,酬足复形,生人道中,参合劳类。
彼应伦者,酬足复形,生人道中,参于文类。
《原文》彼休徵者,酬足复形,生人道中,参合明类。
彼诸循伦,酬足复形,生人道中,参于达类。
《原文》阿难!是等皆以宿债毕酬,复形人道皆无始来,业计颠倒,相生相杀,不遇如来,不闻正法,于尘劳中,法尔轮转,此辈名为,可怜愍者。
《原文》阿难!复有从人,不依正觉,修三摩地,别修妄念,存想固形,游于山林人不及处,有十种仙。
《原文》阿难!彼诸众生,坚固服饵,而不休息,食道圆成,名地行仙。
坚固草木,而不休息,药道圆成,名飞行仙。
《原文》坚固金石,而不休息,化道圆成,名游行仙。
《原文》坚固动止,而不休息,气精圆成,名空行仙。
《原文》坚固津液,而不休息,润德圆成,名天行仙。
《原文》坚固精色,而不休息,吸粹圆成,名通行仙。
《原文》坚固咒禁,而不休息,术法圆成,名道行仙。
《原文》坚固思念,而不休息,思忆圆成,名照行仙。
《原文》坚固交遘,而不休息,感应圆成,名精行仙。
《原文》坚固变化,而不休息,觉悟圆成,名绝行仙。
《原文》阿难!是等皆于人中炼心,不修正觉,别得生理,寿千万岁,休止深山,
《原文》或大海岛,绝于人境,斯亦轮回妄想流转。不修三昧,报尽还来,散入诸趣。
《原文》阿难!诸世间人,不求常住,未能舍诸妻妾恩爱。于邪淫中,心不流逸澄莹生明。命终之后,邻于日月。如是一类,名四天王天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一切世间众生,不愿意在于世间,还不能舍弃,妻妾恩爱,在于邪淫中,自己心再也没有,任何想法,》
《持五戒十善,清净守心,能生明亮,命终之后,邻于日月。如是一类,名四天王天。寿命500岁,寿五百岁。以人间五十年,为一昼夜,合计九百万年》
《原文》于己妻房,淫爱微薄,于净居时,不得全味,命终之后,超日月明,居人间顶,如是一类,名忉利天。
《注解》《有世间人,遇自己的妻子,淫欲之事,非常淡薄不贪,在于清净,居住一起,对于性交时,没有所贪感受,身心洁爱,》
《持戒善行,持五戒十善,命终之后,超日月明,居人间顶,如是一类,名忉利天。形交成淫,与人间同,以人间百年为一昼夜,寿命一千岁,合人间数,三十六万年,》
《原文》逢欲暂交,去无思忆,于人间世,动少静多,命终之后,于虚空中,朗然安住,日月光明,上照不及,是诸人等,自有光明如是一类,名须焰摩天。
《注解》《世间之人,若是于淫欲之事,夫妻同房,暂时行过,不贪淫欲,行后不思念,在于人间,安然清净,心不外攀,》
《常自寂静,不爱奔波忙碌,动少静多,持五戒十善,命终之后,于虚空中,朗然安住,日月光明,上照不及,》
《是诸人等,自有光明如是一类,名须焰摩天。惟执手成淫,无交遘事,以人间二百年为一昼夜,寿命二千岁。》
《原文》一切时静,有应触来,未能违戾,命终之后,上升精微,不接下界,诸人天境,乃至劫坏,三灾不及如是一类,名兜率陀天。
《注解》《世间之人,若是有人,在于一切时中,都很安静清净,有缘来时,该做便作,一切身触,六根不造恶业,心无杂念,慈悲不杀,持五戒十善,》
《命终之后,上升精微,不接下界,诸人天境,乃至劫坏,三灾不及如是一类,名兜率陀天。但以一笑为淫,更不必执手。以人间四百年,为一昼夜,寿命四千岁。》
《原文》我无欲心应汝行事,于横陈时,味如嚼蜡,命终之后,生越化地,如是一类,名乐变化天。
《注解》《若是有世间人,随于淫欲之事,心都不想,但是为了应付,夫妻房事,不得不作,但是身心,没有感受触觉,心极不情愿,犹如嚼蜡一般,》
《持五戒十善,命终之后,生越化地,如是一类,名乐变化天。但以熟视为淫,都不必笑,以人间八百年,为一昼夜,寿命八千岁。》
《原文》无世间心,同世行事,于行事交,了然超越,命终之后,遍能出超,化无化境,如是一类,名他化自在天。
《注解》《若是有世间人,不恋世间之事,没有世间心,不造业不生杂念,身心清净纯净,持五戒十善,极高的智慧,虽然行于,世间房事,》
《原文》行事完后,没有一点,思念留恋,心超世间,向往天界,命终之后,遍能出超,化无化境,如是一类,名他化自在天。以眼暂视,便为淫事,以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一昼夜,寿命一万六千岁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如是六天形虽出动,心迹尚交,自此已还,名为欲界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这六种天界众生,虽然有形体动作,心已经很清静了,只是还有一点,淫欲痕迹留心,因为没有,完全断去淫欲,寿命尽了,还的六道轮回,名为欲界,有欲即是,不清净,是生死之根。》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卷九
《原文》阿难!世间一切,所修心人,不假禅那,无有智慧。但能执身,不行淫欲,若行若坐,想念俱无,爱染不生,无留欲界;是人应念,身为梵侣。如是一类,名梵众天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要是有,世间之人,能够自己,修行心地,持戒不犯,虽然不知道,真正的修行禅定,也没有大智慧,但是只要他能,执著身心,不行淫欲,》
《行住坐卧,没有杂念乱想,不生世间,爱染情事,一心念诸天清净,是人应念,身为梵侣。如是一类,名梵众天众生。寿命二十小劫,身长半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欲习既除,离欲心现,于诸律仪,爱乐随顺,是人应时,能行梵德。如是一类,名梵辅天。
《注解》《若有人,能够除去,贪欲习气,清净自心,离开一切,杂念妄想,学习一切,律仪净身,随顺一切无逆,》
《没有一点,嗔恨烦恼之心,而且能修行,成就梵天福德,这样的人,如是一类,名梵辅天。寿命四十小劫,身长一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身心妙圆,威仪不缺,清净禁戒,加以明悟,是人应时,能统梵众,为大梵王。如是一类,名大梵天。
《注解》《假如有人,身心智慧极高,清净自性,生妙心圆,成功德行,没有过错,端正庄严,威仪不缺,戒律清净不犯,》
《再加上他,能明白事理因果,这个人,便能统领,梵众天人民,名为大梵王,如是一类,名大梵天。寿命六十小劫,身长一由旬半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此三胜流,一切苦恼,所不能逼,虽非正修,真三摩地。清净心中,诸漏不动,名为初禅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前面所说的,三种胜流天众,没有了苦恼之事,虽然不是,正确修行真三摩地,可是有清净心,不染尘色,名为初禅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其次梵天,统摄梵人,圆满梵行,澄心不动,寂湛生光。如是一类,名少光天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大梵天管理着,一切梵天众生,修行心地,清净境界,在梵天中,圆满梵行,心如明镜不动,》
《净极湛寂时,便能身出光明,如是一类,名少光天。寿命二大劫,身长二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光光相然,照耀无尽,映十方界,遍成琉璃。如是一类,名无量光天。《寿命四大劫,身长四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吸持圆光,成就教体,发化清净,应用无尽。如是一类,名光音天。《寿八大劫,身长八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。此三胜流,一切忧悬,所不能逼。虽非正修,真三摩地。清净心中,粗漏已伏,名为二禅。
《原文》阿难!如是天人,圆光成音,披音露妙,发成精行,通寂灭乐。如是一类,名少净天。《寿十六大劫,身长十六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净空现前,引发无际,身心轻安,成寂灭乐。如是一类,名无量净天。《寿三十二大劫,身长三十二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世界身心,一切圆净,净德成就,胜托现前,归寂灭乐。如是一类,名遍净天。《寿六十四大劫,身长六十四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此三胜流,具大随顺,身心安隐,得无量乐,虽非正得,真三摩地。安隐心中,欢喜毕具,名为三禅。
《原文》阿难!复次天人,不逼身心,苦因已尽,乐非常住,久必坏生。苦乐二心,俱时顿舍,
粗重相灭,净福性生。如是一类,名福生天。《寿一百二十五大劫,身长一百二十五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舍心圆融,胜解清净,福无遮中,得妙随顺,穷未来际。如是一类,名福爱天。《寿二百五十大劫,身长二百五十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从是天中,有二歧路,若于先心,无量净光,福德圆明,修证而住。如是一类,名广果天。《寿五百大劫,身长五百由旬》
《原文》若于先心,双厌苦乐,精研舍心,相续不断,圆穷舍道,身心俱灭,心虑灰凝,经五百劫。
《原文》是人既以生灭为因。不能发明,不生灭性,初半劫灭,后半劫生。如是一类,名无想天。
《原文》阿难!此四胜流,一切世间,诸苦乐境,所不能动。虽非无为,真不动地。有所得心,功用纯熟,名为四禅。
《原文》阿难!此中复有,五不还天,于下界中,九品习气,俱时灭尽,苦乐双忘,下无卜居,故于舍心,众同分中,安立居处。
《原文》阿难!苦乐两灭斗心不交。如是一类,名无烦天。《寿一千大劫,身长一千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机括独行,研交无地。如是一类,名无热天。《寿二千大劫,身长二千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十方世界,妙见圆澄,更无尘象,一切沈垢。如是一类,名善见天。《寿四千大劫,身长四千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精见现前,陶铸无碍。如是一类,名善现天。《寿八千大劫,身长八千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究竟群几,穷色性性,入无边际。如是一类,名色究竟天。《寿一万六千大劫,身长一万六千由旬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此不还天,彼诸四禅,四位天王,独有钦闻,不能知见。
《原文》如今世间,旷野深山,圣道场地,皆阿罗汉,所住持故,世间粗人,所不能见。
《原文》阿难!是十八天,独行无交,未尽形累。自此已还,名为色界。
《原文》复次,阿难!从是有顶,色边际中,其间复有,二种歧路,若于舍心,发明智慧,慧光圆通,便出尘界,成阿罗汉,入菩萨乘。如是一类,名为回心大阿罗汉。
《原文》若在舍心,舍厌成就,觉身为碍,销碍入空。如是一类,名为空处。《寿二万大劫。》
《原文》诸碍既销,无碍无灭,其中唯留阿赖耶识,全于末那,半分微细。如是一类,名为识处。《寿四万大劫。》
《原文》空色既亡,识心都灭,十方寂然,回无攸往。如是一类,名无所有处。《寿六万大劫。》
《原文》识性不动,以灭穷研,于无尽中,发宣尽性,如存不存,若尽非尽。如是一类,名为非想,非非想处。《寿八万大劫。》
《原文》此等穷空,不尽空理,从不还天,圣道穷者。如是一类,名不回心钝阿罗汉。若从无想,诸外道天,穷空不归,迷漏无闻,便入轮转。
《原文》阿难!是诸天上,各各天人,则是凡夫,业果酬答,答尽入轮。彼之天王,即是菩萨,游三摩地,渐次增进,回向圣伦,所修行路。
《原文》阿难!是四空天,身心灭尽,定性现前,无业果色。从此逮终,名无色界。
《原文》此皆不了,妙觉明心,积妄发生,妄有三界,中间妄随,七趣沈溺,补特伽罗,各从其类。
《原文》复次,阿难!是三界中,复有四种,阿修罗类。若于鬼道,以护法力,乘通入空,此阿修罗,从卵而生,鬼趣所摄。
《原文》若于天中,降德贬坠,其所卜居,邻于日月,此阿修罗,从胎而出,人趣所摄。
《原文》有修罗王,执持世界,力洞无畏,能与梵王,及天帝释,四天争权。此阿修罗,因变化有,天趣所摄。
《原文》阿难!别有一分,下劣修罗,生大海心,沈水穴口,旦游虚空,暮归水宿,此阿修罗,因湿气有,畜生趣摄。
《原文》阿难!如是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人及神仙,天洎修罗,精研七趣,皆是昏沈,诸有为相,妄想受生,妄想随业,
《原文》于妙圆明。无作本心,皆如空华,元无所著,但一虚妄,更无根绪。
《原文》阿难!此等众生,不识本心,受此轮回,经无量劫,不得真净,
《原文》皆由随顺,杀盗、淫故。反此三种,又则出生,无杀、盗、淫,有名鬼伦,无名天趣,有无相倾,起轮回性。
《原文》若得妙发,三摩提者,则妙常寂,有无二无,无二亦灭,尚无不杀、不偷、不淫,云何更随杀盗淫事?
《注解》《阿难,这些众生,不能够闻佛法,见自本性,在六道中轮回不止,经于无量劫,不能得真净妙性,》
《都是犹如,随心色相,贪心而转,造业杀生,盗窃,邪淫,三种生死根本。》
《注解》《以此反行,便能出生,不见三业的实相,没有所杀之命,没有所盗之物,也没有能,邪淫之者,》
《执有诸有所得,名为鬼伦。不能看到,心无恶念,无所得者,名为向天趣,有及无二相,都是在,顷刻之间发生,起于轮回性。》
《注解》《不能发明,中道所行,若能妙发,修行三摩提人,心静不动,清净不染,不随世间,色相物类生心,及动念得失,有及无二种色相,皆都不著,》
《无二之心,也要灭去,这样一来,尚没有可杀及不杀,不偷,不淫,心寂没有一物,一相一念,怎么会更有,随杀盗淫事哪?》
《原文》阿难!不断三业,各各有私,因各各私,众私同分,非无定处,自妄发生,生妄无因,无可寻究。
《原文》汝勤修行,欲得菩提,要除三惑。不尽三惑,纵得神通,皆是世间有为功用,习气不灭,落于魔道。
《原文》虽欲除妄,倍加虚伪,如来说为,可哀怜者,汝妄自造,非菩提咎。作是说者,名为正说,若他说者,即魔王说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要是不断三业,留有私心贪欲,众生都有私心,同时造业,不是没有定处,是在于自己,虚妄心中发生,》
《生起妄想,幻化缘影,没有因缘,不可能有所寻究。因为根本,就没有缘由的,你们勤苦修行,要得菩提,必须先除三惑,》
《要是不尽除三惑,纵然是你,得到神通,都是世间,生死有为,色相作用,习气不灭,落于魔道,虽然要除去妄想,便会更加虚伪,》
《如来说为,可哀怜者,汝妄自造,非菩提咎。作是说者,名为正说,若他说者,即魔王说。》
《原文》即时如来,将罢法座,于师子床,揽七宝几,回紫金山,再来仉倚。普告大众及阿难言:
《原文》汝等有学,缘觉、声闻,今日回心趣大菩提,无上妙觉,吾今已说,真修行法。
《原文》汝犹未识,修奢摩他毗婆舍那,微细魔事,魔境现前,汝不能识,洗心非正,落于邪见。
《原文》或汝阴魔,或复天魔,或著鬼神,或遭魑魅,心中不明。认贼为子。
《原文》又复于中,得少为足,如第四禅,无闻比丘,妄言证圣,天报已毕,衰相现前,谤阿罗汉,身遭后有,堕阿鼻狱。
《原文》汝应谛听,吾今为汝,仔细分别。阿难起立,并其会中,同有学者,欢喜顶礼,伏听慈诲。
《注解》《这时,世尊开示完,大众疑惑,又宣讲了,次第修行,及三摩地,诸天及众生,各种顺序修行,即将要站起来,宣布法会结束时,》
《在于狮子宝座上,用手揽了一下,七宝装饰宝座,两边扶手,转身回了一下,光明照耀,如紫金山,一样的妙体,》
《再重新坐好,倚在宝座上,普告大众,及阿难说,你们这些,还在修行,学习的声闻,缘觉,现在已经,回小乘心,转向了大乘心,》
《趣向菩提道,无上妙觉,我现在已经说了,真实修行法门,可是你们,还是没有,认识到修行中,三摩地,奢摩他,毗婆舍那,禅定中的,微细魔事,》
《要是魔境界现前,你们不能觉知,清净洗心除垢,心便会见到境界,有所歪曲修行,落于邪见魔网》
《注解》《或者阴界魔,或复天魔,或著鬼神,或遭魑魅,心中不明。把它们当,做善知识,又在其中,得少为多,》
《犹如修证,第四禅的,寂静比丘,因还住在,自己暂时,伏住的意识心中,以妄语说自己,证得圣果,享尽天福报,死亡现象出来。》
《诽谤阿罗汉不真,还有死亡轮回,堕阿鼻狱。汝应谛听,吾今为汝,仔细分别。阿难起立,并其会中,同有学者,欢喜顶礼,伏听慈诲。》
《原文》佛告阿难,及诸大众:汝等当知,有漏世界,十二类生,本觉、妙明,觉圆心体,与十方佛,无二无别。
《原文》由汝妄想,迷理为咎,痴爱发生,生发遍迷,故有空性,化迷不息,有世界生,则此十方,微尘国土,非无漏者,皆是迷顽,妄想安立。
《注解》《佛告诉阿难,及法会大众,你们要知道,那些诸苦造业,世界众生,及十二类众生,它们的无上,本性正觉,妙明圆觉心体,》
《于十方如来一样,没有差别,都是由心念妄动,迷失自性,妄想心中,这是因为,迷失真理的错,又发生了,虚妄感受痴爱,因有生发生,便迷其中。》
《注解》《生出天空,色相空性,自性随妄念,变化不止,在于迷中,互为依存,有世界生,可是世界十方,所有的微尘国土,都不是圆满不漏的,》
《反所能知道,能想到的,一切世界,都是无知无觉,无想的迷顽,幻化色相影,在于众生,自心妄想中,安立的。妄心若是,不取不念不贪,寂静不动,十方世界即灭。》
《原文》当知虚空,生汝心内,犹如片云,点太清里;况诸世界,在虚空耶?
《原文》汝等一人,发真归元,此十方空,皆悉销殒,云何空中,所有国土,而不振裂?
《原文》汝辈修禅,饰三摩地,十方菩萨,及诸无漏,大阿罗汉,心精通闻,当处湛然。
《原文》一切魔王,及与鬼神,诸凡夫天,见其宫殿,无故崩裂,大地振坼,水陆飞腾,无不惊慑,
《原文》凡夫昏暗,不觉迁讹。彼等咸得,五种神通,唯除漏尽,恋此尘劳,如何令汝,摧裂其处?
《注解》《你们要知道,虚就是不真,称虚空为天空,这个天空,就是你们自己,虚妄思想,变化出来的,所以说空即是色尘。》
《所以说,虚空生在,你们各自,大觉智心中,是在你们,人人无边际自性心内,好像一片云朵,飘在太虚空上,》
《你们妄想出的天空,虚空世界,也就像在你们,真性如来,妙明圆觉心中的,一小片云彩一样,更合况微尘,十方世界,都是显现在自心,虚空天空中那?》
《注解》《你们要是有一个人,修行菩提道心,归本性一真圆明,那些十方个个虚空,便会一起消损,》
《因为一切,即在于你的自心中,你心归一真,那些虚妄世界,即可没有,一切十方虚空国土,哪里有不震裂之事哪?比喻迷失在自性中一个水泡,心归一真圆觉个个泡破了。》
《注解》《一切唯自心,一切唯心造出的,还的以心灭,你们这些小辈,修行禅定,真三摩地时,十方那些大菩萨,》
《及那些无漏,大阿罗汉,便会与你们,心精通感应,无论你在何处,修行三摩地,当下一入真实,无二法门,证无生法忍,得不动地,》
《湛然无漏,就会震动十方,一切世界,虚空裂碎,一切魔王,及与鬼神,诸凡夫天,见其宫殿,无故崩裂,大地振坼,水陆飞腾,无不惊慑。》
《注解》《唯有凡夫,执著虚妄,不觉不知,昏暗无觉,没有觉得,有什么变动迁移,那些魔王鬼神诸天,都有五中神通,》
《都没有修行到,真实涅槃漏尽习气,归一真如,玩弄神通,贪恋世间,色相尘劳,你若是证得,真实实际,心归一真如,》
《心空念空,色相空虚,空亦空,心中十方虚空世界,即可不存,它们怎么会让你,破坏他们的宫殿,摧毁他们的住所那?它们会一起来,挠乱你的禅定,破坏阻挡,你的修行。》
《原文》是故鬼神,及诸天魔,魍魉妖精,于三昧时,佥来恼汝。然彼诸魔,虽有大怒,彼尘劳内,汝妙觉中,
《原文》如风吹光,如刀断水,了不相触。汝如沸汤,彼如坚冰,暖气渐邻,不日销殒,徒恃神力,但为其客。成就破乱,
《原文》由汝心中,五阴主人,主人若迷,客得其便。当处禅那,觉悟无惑,则彼魔事,无奈汝何。
《原文》阴销入明,则彼群邪,咸受幽气,明能破暗,近自销殒,如何敢留,扰乱禅定?
《注解》《所以这些鬼神,诸天魔,魍魉妖精,就会在于你修行,三摩地大定时,来捣乱破坏,然而那些邪魔,虽然心中,怒气愤恨,》
《它们都是,在摇动不住的,色相尘劳中,现影相,而你是以无相真心,修行妙觉中,》
《那些邪魔,想动乱你,犹如风吹光明,邪魔的虚妄,色身影子,怎么可以能接近你的,正觉妙心光明哪?》
《原文》就像用刀来断水,根本不能相触,你的修行,正觉妙心光,比喻热的沸水,而邪魔就像,以水和合,结成的冰,
《原文》坚冰遇到,暖气沸水,很快就会化掉,邪魔虽然,乘其神力,只是客尘过客,不能破坏你的,真三摩地大定,
《原文》由于你的心中,能作五阴主人,作色阴,受阴,想阴,行阴,识阴,作这五阴的主人,身心外一切,不能奈何你,
《原文》若是主人,迷失自己,随色相客尘转心,身心内外,那些虚妄客人,便会乘虚而入,控制占领你的,心识宝座,乱你修行。》
《注解》《在修行时,一定要心静,明心不乱,觉悟一切,不随境转,那些魔事。便没有机会。心中消去,色相阴暗,心入自性光明,》
《那些邪魔,只是借助,幽暗阴气,成为形体,你的自性明,能破一切黑暗,邪魔一旦接近,自然破灭,它们怎么敢,在你的禅定中久留哪?》
《原文》若不明悟,被阴所迷,则汝阿难,必为魔子,成就魔人。如摩登伽,殊为眇劣,彼唯咒汝,破佛律仪,
《原文》八万行中,祗毁一戒,心清净故,尚未沦溺。此乃隳汝,宝觉全身,如宰臣家,忽逢籍没,宛转零落,无可哀救。
《注解》《若是修行,三摩地大禅定时,你的心被五阴,所迷牵着走,自心不明,色相根源,比喻你阿难,必成为魔子,成为魔人,》
《如前面的,那个淫女,她只是个,女人很渺小,用它的咒咒你,你差点随着,感觉走了,自己不能,做主身心,破你的戒律威仪,在修行中,》
《只要毁你这一戒,你便破元身心,堕于苦海,幸亏你的自心,清净觉悟不迷,虽然不能做主身心,而没有配合行事,》
《才保全了你的,戒体清净,若不然的话,比喻宰相大臣家,犯错,被王没收一切,发配远处,没有人能救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当知:汝坐道场,销落诸念,其念若尽,则诸离念,一切精明,动静不移,忆忘如一。
《原文》当住此处,入三摩地,如明目人,处大幽暗,精性妙净,心未发光,此则名为,色阴区宇。
《原文》若目明朗,十方洞开,无复幽黯,名色阴尽,是人则能,超越劫浊,观其所由,坚固妄想,以为其本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你要知道,你要是坐于,道场时,消灭心中一切的,杂念想法,尽其心地,一念不生不想,不再为世间,色相尘客,有所挂念,》
《要是一切杂念,思想没有,入于自性精明,不被身心外的,动及静二种,色相所移动,忆及忘,归于寂静无动,无静,绝后空前,要以这样的心,来入三摩地大定。》
《注解》《如明眼人,处在了大幽暗中,自心明白一切,能觉自性不动,只是看不到,光明境界,这是你的心,还没有寂静发光,》
《这样的境界名为,色阴区域阶段,还有色阴影覆心,明白一切,不染不动,心寂无念,暂时不能,见到光明界,》
《若是这样修行,真大定三摩地,便能破除色阴,眼目明朗,十方光明,没有幽暗处,名为色阴尽,》
《这个人便能,超越劫浊,回观一切,并无其它,唯是自己,坚固虚妄色相,妄想心为根本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当在此中,精研妙明,四大不织,少选之间,身能出碍,
《原文》此名精明,流溢前境,斯但功用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,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在这个时候,你的身体无碍,以自性一精明心,增进定慧光明,你的四大身体,地水火风,不再交织一起,》
《在这很短的时间内,身体便能,出色身障碍,这时名为,自性精明纯净,从自己多劫的,色相尘中流出来,色相前尘无碍,》
《这时,你的定力慧功夫,凝聚不散所现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,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复以此心,精研妙明,其身内彻,是人忽然,于其身内,拾出蛲蛔,身相宛然,亦无伤毁。
《原文》此名精明流溢形体。斯但精行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,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这个人,修行定力,功夫如此,便以此,寂静妙心,再继续坚固不动,明白一切,入自性不动智性,身心光明增加,身体内外透明,成为影体,》
《他便能从,自己体内,拿出蛲虫,身相如空,没有损觉,也没有受伤所毁,这是名为,你的真精妙明,在你的身体,流动照耀,便会通彻透明,》
《身心形体如空,没有色质障碍,这是你的心寂,凝聚定慧力,引发妙明精光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,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》
《原文》又以此心,内外精研,其时魂魄,意志精神,除执受身,余皆涉入,互为宾主。
《原文》忽于空中,闻说法声,或闻十方,同敷密义,此名精魄,递相离合,成就善种,
《原文》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,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《注解》《再继续,以此妙心,从内到外,开发智慧,观察真精遍圆,本无障碍的,色相影体,如空影摇动,并无真实,》
《这是你的魂魄,思想意志,不动精神,除了执著,色身感受觉外,身体其它的,见闻觉知,互相为用,》
《突然会在空中,听到说法声音,或者听闻十方,都在宣说,佛法密义,这是名为,你的真精通明,妙闻自性,于魄互相离合,发生所听声音,》
《真心精明契通,真遍闻性成就,善种境界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,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》
《原文》又以此心,澄露皎彻,内光发明,十方遍作,阎浮檀色,一切种类,化为如来,
《原文》于时忽见,毗卢遮那,踞天光台,千佛围绕,百亿国土,及与莲华,俱时出现;
《原文》此名心魂,灵悟所染,心光研明,照诸世界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《注解》《再以此心,清净不动,露出一切,动念想法,互相皎彻照明,从内心发明,十方在心,便成为了,阎浮檀色,》
《所见一切种种类,都变化为如来,这时会忽然看到,毗卢遮那佛,端坐在天台上,有千佛围绕,百亿国土,及与莲华,同时出现,》
《这时名为,你的心魂,常常闻法读经,所染灵悟,心光忽开,照明影尘事,所照世界,暂时所现,不是证圣果,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》
《原文》又以此心,精研妙明,观察不停,抑按降伏,制止超越,于时忽然十方虚空,成七宝色,
《原文》或百宝色。同时遍满,不相留碍;青黄赤白,各各纯现,此名抑按,功力逾分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《原文》又以此心,研究澄彻,精光不乱,忽于夜半,在暗室内,见种种物,不殊白昼,而暗室物,亦不除灭,
《原文》此名心细,密澄其见,所视洞幽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《注解》《再继续,用此妙心,真精不动,定慧凝聚,增加光明,观察不停,压按降伏自心,制止不动,住于一境,》
《于时忽然,十方虚空,成七宝色,或百宝色。同时遍满,不相留碍;青黄赤白,各各纯现,这时名为,压按凝聚过量,》
《修行功力定慧,遍及十方,暂时所现,诸宝境界,不是证得圣果,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》
《原文》又以此心,研究澄彻,精光不乱,忽于夜半,在暗室内,见种种物,不殊白昼,而暗室物,亦不除灭,此名心细,密澄其见,所视洞幽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《注解》《再继续保持,此寂静妙心,深入更深研究,光明自性,通彻不动,真精心光不散,忽于半夜,在于黑暗屋里,能见种种东西,于白天一样无二,》
《而且那些,黑暗屋内东西,也不没有消失,这是名为,你的心极细一处,入自性遍见真性,能在黑暗处,看到东西,也不消失,》
《暂时细密心,入真心妙明,见性所见,是虚妄见,不是证得圣果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》
《原文》又以此心,圆入虚融,四体忽然,同于草木,火烧刀斫,曾无所觉,又则火光,不能烧爇,纵割其肉,犹如削木,
《原文》此名尘并,排四大性,一向入纯,暂得如是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。即受群邪。
《注解》《再以此禅定慧,功力妙心,更加圆明心光,入于虚妄心想,融合一起,身体失去,觉心感受,忽然于同草木,火烧刀斫,曾无所觉,》
《又则火光,不能烧爇,纵割其肉,犹如削木,这是名为,尘相合并,排除觉感,身体无性,》
《由一心圆融,入纯净妙心,暂时所现,无性尘境界,不是证圣果,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。即受群邪。》
《原文》又以此心,成就清净,净心功极,忽见大地,十方山河,皆成佛国,具足七宝。光明遍满;
《原文》又见恒沙,诸佛如来,遍满空界,楼殿华丽;下见地狱,上观天宫,得无障碍。
《原文》此名欣厌,凝想日深,想久化成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《注解》《再以此心不散,精进清净妙明,净其心地,定慧力凝聚不动,增进妙心,智慧光明,忽见大地,十方山河,皆成佛国,具足七宝。光明遍满;》
《又见恒沙,诸佛如来,遍满空界,楼殿华丽;下见地狱,上观天宫,得无障碍。这是名为,自心修行,厌离世间,闻佛法经典,一心忆念不停,成为习气,》
《心入清净时,以定慧功夫,凝想无杂,化出妄想所境界,不是证圣果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;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》
《原文》又以此心,研究深远,忽于中夜,遥见远方,市井街巷,亲族眷属;
《原文》或闻其语。此名迫心,逼极飞出,故多隔见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。即受群邪。
《注解》《再以此心,精进深入,入于深远妙明心光,忽于中夜,遥见远方,市井街巷,亲族眷属;或闻其语。》
《此名迫心,凝聚不动,不散定中,逼极心飞,乘此定慧力,所现无碍,不是证得圣果,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。即受群邪。》
《原文》又以此心,研究精极,见善知识,形体变移,少选无端,种种迁改,
《原文》此名邪心,含受魑魅,或遭天魔,入其心腹,无端说法,通达妙义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魔事销歇,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
《注解》《再以此心,保持不乱,入于自心,研究精明极妙用,见善知识,形体变移,少选无端,种种迁改,这是名为,用心不正,在于定中,一念邪心,》
《便会感应所招感,邪魔境界现出,含受魑魅,或遭天魔,入其心腹,无端说法,通达妙义,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,魔事销歇,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如是十种,禅那现境,皆是色阴,用心交互,故现斯事。众生顽迷,不自忖量,逢此因缘,迷不自识,谓言登圣,大妄语成。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汝等当依,如来灭后,于末法中,宣示斯义,无令天魔,得其方便,保持覆护,成无上道。
《原文》阿难!彼善男子,修三摩提,奢摩他中,色阴尽者,见诸佛心,如明镜中,显现其像。若有所得,而未能用,
《原文》犹如魇人,手足宛然,见闻不惑,心触客邪,而不能动,此则名为,受阴区宇。
《原文》若魇咎歇,其心离身,返观其面,去住自由,无复留碍,名受阴尽;是人则能,超越见浊,观其所由,虚明妄想,以为其本,
《注解》《阿难!彼善男子,修三摩提,奢摩他中,色阴尽者,遍见自心,现起诸佛,不动菩提妙心,明见一切,如镜子观自己面,修行之中,虽有证的妙境,而不能用。》
《注解》《比喻一个人睡觉时,被魇压身,感觉正常,心理明白,也能看到,就是不能用心,支配身体,因为色身,本来就是,虚气显影,没有实体,》
《魇压其上,自然不能动作,魇是色相客尘,入你的修行,清净心身,你的修行,色阴客尘消灭,本来无碍,忽然被魇触心,心触客尘,自然不能,自在运用,》
《等魇压完离去,这是你在,反观自面。去住自由,无复留碍,名受阴尽;是人则能,超越见浊,观其所由,虚明妄想,以为其本,》
《原文》阿难!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销,受阴明白,胜相现前,感激过分,忽于其中,生无限勇,其心猛利,志齐诸佛,谓三僧祇,一念能越。
《原文》此名功用,陵率过越,悟则无咎,非为圣证,觉了不迷,久自销歇。
《原文》若作圣解,则有狂魔,入其心腑,见人则夸,我慢无比,其心乃至,上不见佛,下不见人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!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销,感受觉知,受阴明白,有殊胜境界现前,心受感动,深信佛说,没有虚言,过于激动,》
《会在定中,忽然生出,无尽的精进勇猛心,日夜不懈,要与佛同齐,所谓的三僧祇,要一念能越,这种执着,用功力猛,胜心波动,超越不停,》
《若是觉悟便停止狂心,入正修行中,不是证得圣果,要是觉了不迷,不用多久心歇复原,》
《若作圣解,则有狂魔,入其心腑,见人则夸,我慢无比,其心乃至,上不见佛,下不见人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》
《原文》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前无新证,归失故居,智力衰微,入中隳地,迥无所见,
《原文》心中忽然,生大枯渴,于一切时,沈忆不散,将此以为,勤精进相。此名修心,无慧自失,悟则无咎,非为圣证。
《原文》若作圣解,则众忆魔,入其心腑,旦夕撮心,悬在一处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
《注解》《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现前还没有,证得新境界,在于寂静空寂中,心念动乱,回观以前住处,飘渺如影不见,智慧衰弱,入于心中,无所依处,什么也看不到,》
《心中忽然,生大枯竭,一切时间中,都在这么想,忆念不散,便以为是自己,在于精进修行,这是名为修行,没有慧心照明,定慧不均,》
《自己失去清净心明,若是觉悟,便没有错,若是不能,即可觉悟,以为证得圣果,若作圣解,则众忆魔,入其心腑,旦夕撮心,悬在一处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》
ZZZZZZZZzz
《原文》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慧力过定,失于猛利,以诸胜性,怀于心中,
《原文》自心已疑,是卢舍那,得少为足。此名用心,亡失恒审,溺于知见,悟则无咎,非为圣证。
《原文》若作圣解,则有下劣,易知足魔,入其心腑,见人自言,我得无上第一义谛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
《注解》《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在修行禅定时,慧力超过于定力,失去定心,妄念乱起,智慧开启,不能把握自心,》
《在于自心疑惑心生,我是不是成佛了,在此定中境界,不能得出,得少为足,这是用心过猛,慧高定力少,失去真心的妙性不动,溺于一切,知见妄想,觉悟便没有错,不是证得圣果,》
《若作圣解,则有下劣,易知足魔,入其心腑,见人自言,我得无上第一义谛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》
《原文》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所证未获,故心已亡,历览二际,自生艰险,
《原文》于心忽然,生无尽忧,如坐铁床,如饮毒药,心不欲活,常求于人,令害其命,早取解脱。此名修行,失于方便,悟则无咎,非为圣证。
《原文》若作圣解,则有一分,常忧愁魔,入其心腑,手执刀剑,自割其肉,欣其舍寿;或常忧愁,走入山林,不耐见人。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
《注解》《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现前还没有,证得新境界,久在定中,自心先死,遍观前后无边,自己生出艰险境界,》
《心处在无尽忧虑中,乱想不止,如饮毒药,不想活了,常常对人说,你把我杀死吧,早点的解脱,这是名为,修行没有方便智慧,虽能修行禅定,但见到境界,失去定力,悟则无咎,非为圣证。》
《若作圣解,则有一分,常忧愁魔,入其心腑,手执刀剑,自割其肉,欣其舍寿;或常忧愁,走入山林,不耐见人。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》
《原文》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处清净中,心安隐后,忽然自有,无限喜生,心中欢悦,不能自止。
《原文》此名轻安,无慧自禁,悟则无咎,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,则有一分,好喜乐魔,入其心腑,见人则笑,于衢路傍,自歌自舞,自谓已得,无碍解脱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
《注解》《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心处在清净中,心中无忧,享受妙定境界,心念动乱,生出欢喜心,在于定中,心入欢喜境界,不能自己控制,》
《随着欢喜转,这是名为,修定力心得清净安逸,没有慧心,定超过慧,没有智慧,辨别境界,也不能自己做主,悟则无咎,非为圣证。》
《若作圣解,则有一分,好喜乐魔,入其心腑,见人则笑,于衢路傍,自歌自舞,自谓已得,无碍解脱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》
《原文》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自谓已足,忽有无端,大我慢起,如是乃至,慢与过慢,及慢过慢,或增上慢,或卑劣慢,一时俱发,
《原文》心中尚轻十方如来,何况下位声闻缘觉。此名见胜。无慧自救,悟则无咎,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,则有一分,大我慢魔,入其心腑,不礼塔庙,摧毁经像,
《原文》谓檀越言:此是金铜,或是土木,经是树叶,或是(叠毛)华,肉身真常,不自恭敬,却崇土木,实为颠倒。其深信者,从其毁碎,埋弃地中,疑误众生,入无间狱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
《注解》《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自己心中,生证圣果感想,忽然觉得,自己很了不起,有大能耐,生我慢心,如是乃至,非常的大我慢心,慢到了极点,》
《完全藐视一切,一切的慢,一时全部,发生积聚心中,心中轻视十方如来,何况声闻缘觉,这是名为见胜,没有智慧自救,入此境界,狂心不止,》
《觉悟止住还行,不是证得圣果,若作圣解,则有一分,大我慢魔,入其心腑,不礼塔庙,摧毁经像,谓檀越言:此是金铜,或是土木,经是树叶,》
《或是(叠毛)华,肉身真常,不自恭敬,却崇土木,实为颠倒。其深信者,从其毁碎,埋弃地中,疑误众生,入无间狱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》
《原文》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于精明中,圆悟精理,得大随顺。其心忽生,无量轻安,已言成圣,得大自在。此名因慧,获诸轻清,悟则无咎,非为圣证。
《原文》若作圣解,则有一分,好轻清魔,入其心腑,自谓满足,更不求进,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误众生,堕阿鼻狱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
《注解》《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在于自性,精真妙明定中,圆悟自性,唯有一心精所摄,一切理论言说,不离自心,心中获得,舒畅安乐自在,在这种境界,》
《中忽然生出,无求安乐一切,都是自己法身,随顺爱护就行了,自己言说,证得圣果,得大自在了,这是名为,智慧胜过于定,不能安住自心,》
《自己认为,自己是圣人,暂时所现,轻清无忧境界,觉悟便没有事,若不觉悟,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,则有一分,好轻清魔,入其心腑,》
《自谓满足,更不求进,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误众生,堕阿鼻狱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》
《原文》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于明悟中,得虚明性,其中忽然,归向永灭,拨无因果,
《原文》一向入空,空心现前,乃至心生,长断灭解。悟则无咎,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,则有空魔,入其心腑,乃谤持戒,名为小乘;菩萨悟空,有何持犯?
《原文》其人常于,信心檀越,饮酒啖肉,广行淫秽,因魔力故,摄其前人,不生疑谤,
《原文》鬼心久入,或食屎尿,与酒肉等,一种俱空,破佛律仪,误入人罪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
《注解》《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在于定中,观察自性妙明真精,明白一切无二,得无碍虚明性,一切不真实,》
《心中忽生,要是这样永灭色身,岂不得到大解脱了,一切虚明,没有因果人我,这样心念乱想,即可随心现出,空心境界什么也没有,》
《心中想,这样永断灭,不就自在了,可怕的错误用心,悟则无咎,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,则有空魔,入其心腑,乃谤持戒,名为小乘;菩萨悟空,有何持犯?》
《其人常于,信心檀越,饮酒啖肉,广行淫秽,因魔力故,摄其前人,不生疑谤,鬼心久入,或食屎尿,与酒肉等,一种俱空,破佛律仪,误入人罪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》
《原文》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味其虚明,深入心骨,其心忽有,无限爱生,爱极发狂,便为贪欲。
《原文》此名定境,安顺入心,无慧自持,误入诸欲,悟则无咎,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,则有欲魔,入其心腑。
《原文》一向说欲,为菩提道;化诸白衣,平等行欲其行淫者,名持法子,神鬼力故,于末世中,摄其凡愚,其数至百,
《原文》如是乃至,一百二百,或五六百,多满千万。魔心生厌,离其身体,威德既无,陷于王难,疑误众生,入无间狱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
《注解》《又彼定中,诸善男子,见色阴消,受阴明白,在于禅定中,入诸味一切,现前虚明不断,尽其法界虚空,见到此境界,引接自心贪味习气,一旦沾染,深入心骨,引发心神狂爱,无法自制,陶醉其中,这是名为,定境界入心。》
《注解》《心念无尽,虚明诸味,欢喜安乐,即顺入其中,没有智慧自制,误入定境界,定力深智慧少,定慧不均,入定都很危险的,悟则无咎,非为圣证。》
《若作圣解,则有欲魔,入其心腑。一向说欲,为菩提道;化诸白衣,平等行欲其行淫者,名持法子,神鬼力故,于末世中,摄其凡愚,其数至百,》
《如是乃至,一百二百,或五六百,多满千万。魔心生厌,离其身体,威德既无,陷于王难,疑误众生,入无间狱,失于正受,当从沦坠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如是十种,禅那现境,皆是受阴,用心交互,故现斯事。众生顽迷,不自忖量,逢此因缘,迷不自识,谓言登圣,大妄语成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汝等亦当,将如来语,于我灭后,传示末法,遍令众生,开悟斯义,无令天魔,得其方便,保持覆护,成无上道。
《原文》阿难!彼善男子,修三摩地,受阴尽者,虽未漏尽,心离其形,如鸟出笼,已能成就,从是凡身,上历菩萨,六十圣位,得意生身,随往无碍。
《原文》譬如有人,熟寐寱言,是人虽则,无别所知,其言已成,音韵伦次,令不寐者,咸悟其语,此则名为,想阴区宇。
《原文》若动念尽,浮想销除,于觉明心,如去尘垢,一伦生死,首尾圆照,名想阴尽。是人则能,超烦恼浊。观其所由,融通妄想,以为其本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!彼善男子,修三摩地,受阴尽者,虽然还没有,完全断除习气,漏习降伏自心,但是自己心,能明白进出,色身以自心,妄念而有,》
《心能离开身体,色身不能为障碍,心入寂静,无相无碍,以从凡夫身,及以上面,历界菩萨六十圣位,证得自在出入,随心意来去无碍。》
《注解》《比喻有人,做梦时说梦话,自己不知道,他人听到,清楚不乱,听到便知道,其中说的什么,这种境界名为,在想阴地区,若是没有,动念心,把那些心中记忆,浮想去掉,》
《于自己寂静光明,如如不动,自性觉心中,除去尘垢,能只剩一生死,前后观察,自性圆明,本无来去生灭,这是名为,想阴思想灭尽。》
《是人则能,超烦恼浊。观其所由,因自心融世间,色相虚妄影像,不能出离,虚妄境界,以为其本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彼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心爱圆明,锐其精思,贪求善巧。
《原文》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不觉,是其魔著,自言谓得,无上涅槃,来彼求巧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,
《原文》其形斯须,或作比丘,令彼人见,或为帝释,或为妇女,或比丘尼,或寝暗室,身有光明。
《原文》是人愚迷,惑为菩萨,信其教化,摇荡其心,破佛律仪,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,灾祥变异,或言如来,某处出世;
《原文》或言劫火,或说刀兵,恐怖于人,令其家资,无故耗散。此名怪鬼,年老成魔,恼乱世人
《原文》厌足心生。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,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;迷惑不知,堕无间狱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!彼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看到圆明,无不遍照,一切皆明,》
《在这其中,以凝聚心,入其一真精明思维,如何能得,善巧大神通,在于世间,使人都能得到,自性圆明自在,心念一起,天魔即知。》
《原文》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不觉,是其魔著,自言谓得,无上涅槃,
《原文》来彼求巧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,其形斯须,或作比丘,令彼人见,或为帝释,或为妇女,或比丘尼,或寝暗室,身有光明。》
《原文》是人愚迷,惑为菩萨,信其教化,摇荡其心,破佛律仪,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,灾祥变异,或言如来,某处出世;
《原文》或言劫火,或说刀兵,恐怖于人,令其家资,无故耗散。此名怪鬼,年老成魔,恼乱是人厌足心生。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,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;迷惑不知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阿难!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心爱游荡,飞其精思,贪求经历。
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亦不觉知魔著,亦言自得,无上涅槃,来彼求游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,自形无变,其听法者,忽自见身,坐宝莲华,全体化成,紫金光聚,一众听人,各各如是,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,惑为菩萨,淫逸其心,破佛律仪,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,诸佛应世,某处某人,当是某佛,化身来此;某人即是,某菩萨等,来化人间,其人见故,心生渴仰,邪见密兴,种智销灭。此名魃鬼,年老成魔,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,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,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;迷惑不知,堕无间狱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!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这个人深入禅定境界,自心不净,》
《原文》多想多念,随心游荡境界,以神通入,精明思惟,贪求三世经历,心念一动,天魔即知,随你所好。》
《原文》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亦不觉知魔著,亦言自得,无上涅槃,来彼求游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,
《原文》自形无变,其听法者,忽自见身,坐宝莲华,全体化成,紫金光聚,一众听人,各各如是,得未曾有。
《原文》是人愚迷,惑为菩萨,淫逸其心,破佛律仪,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,诸佛应世,某处某人,当是某佛,化身来此;
《原文》某人即是,某菩萨等,来化人间,其人见故,心生渴仰,邪见密兴,种智销灭。
《原文》此名魃鬼,年老成魔,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,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,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;迷惑不知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心爱绵合,澄其精思,贪求契合。
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实不觉知魔著,亦言自得,无上涅槃,来彼求合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,其形及彼,听法之人,外无迁变,令其听者,未闻法前,心自开悟,念念移易,或得宿命,或有他心,或见地狱,或知人间,好恶诸事,或口说偈,或自诵经,各各欢娱,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,惑为菩萨,绵爱其心,破佛律仪,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,佛有大小,某佛先佛,某佛后佛,其中亦有,真佛假佛,男佛女佛。菩萨亦然,其人见故,洗涤本心,易入邪悟。此名魅鬼,年老成魔,恼乱是人厌足心生,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,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;迷惑不知,堕无间狱。
《注解》《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这个人在于禅定中,以无碍自在,》
《心中喜欢一切,和合随用境界,寂静清净,安住自心,入甚深一精明圆觉,思维怎么样能够,于更多的境界,契合往来,心念一起,天魔即知,随你所好。》
《原文》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实不觉知魔著,亦言自得,无上涅槃,来彼求合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,
《原文》其形及彼,听法之人,外无迁变,令其听者,未闻法前,心自开悟,念念移易,或得宿命,或有他心,
《原文》或见地狱,或知人间,好恶诸事,或口说偈,或自诵经,各各欢娱,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,惑为菩萨,绵爱其心,破佛律仪,潜行贪欲。
《原文》口中好言,佛有大小,某佛先佛,某佛后佛,其中亦有,真佛假佛,男佛女佛。菩萨亦然,
《原文》其人见故,洗涤本心,易入邪悟。此名魅鬼,年老成魔,恼乱是人厌足心生,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,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;迷惑不知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心爱根本,穷览物化,性之终始,精爽其心,贪求辨析。
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先不觉知魔著,亦言自得,无上涅槃。来彼求元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,身有威神,摧伏求者,令其座下,虽未闻法,自然心伏,是诸人等,将佛涅槃,菩提法身,即是现前,我肉身上,父父子子,递代相生,即是法身,常住不绝,都指现在,即为佛国,无别净居,及金色相。其人信受,亡失先心,身命归依,得未曾有。是等愚迷,惑为菩萨,推究其心,破佛律仪,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,眼耳鼻舌,皆为净土;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;彼无知者,信是秽言。此名蛊毒,魇胜恶鬼,年老成魔,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,去彼人体。弟子与师,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;迷惑不知,堕无间狱。
《注解》《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这个人在禅定中,清净无碍,但是心中,爱探测一切世间,色相根本,》
《遍观十方世界,一切物类,变化不断,希求他们,性根的始于终,在这其中,自性精明心,清爽无碍遍照,入其明心,贪求辩析,一切根源,这一念心动,天魔即知,随其所好。》
《原文》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先不觉知魔著,亦言自得,无上涅槃。来彼求元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,
《原文》身有威神,摧伏求者,令其座下,虽未闻法,自然心伏,是诸人等,将佛涅槃,菩提法身,即是现前,
《原文》我肉身上,父父子子,递代相生,即是法身,常住不绝,都指现在,即为佛国,无别净居,及金色相。
《原文》其人信受,亡失先心,身命归依,得未曾有。是等愚迷,惑为菩萨,推究其心,破佛律仪,潜行贪欲。
《原文》口中好言,眼耳鼻舌,皆为净土;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;彼无知者,信是秽言。此名蛊毒,魇胜恶鬼,年老成魔,恼乱是人,
《原文》厌足心生,去彼人体。弟子与师,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;迷惑不知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心爱悬应,周流精研,贪求冥感。
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原不觉知魔著,亦言自得,无上涅槃,来彼求应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,能令听众,暂见其身,如百千岁,心生爱染,不能舍离,身为奴仆,四事供养,不觉疲劳,各各令其,座下人心,知是先师,本善知识,别生法爱,黏如胶漆,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,惑为菩萨,亲近其心,破佛律仪,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,我于前世,于某生中,先度某人当时是我,妻妾兄弟,今来相度,与汝相随,归某世界,供养某佛,或言别有,大光明天,佛于中住,一切如来,所休居地,彼无知者,信是虚诳,遗失本心。此名疠鬼,年老成魔,恼乱是人。厌足心生,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,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;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《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这个人,在禅定中,受用自在无碍,但是心有爱好,喜欢悬远,感应神通,》
《自心入其,感应境界,遍游研究,贪求更多的境界,在于冥冥中,互相感应,一念一动,天魔即知,随其所好。》
《原文》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原不觉知魔著,亦言自得,无上涅槃,来彼求应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,
《原文》能令听众,暂见其身,如百千岁,心生爱染,不能舍离,身为奴仆,四事供养,不觉疲劳,各各令其,座下人心,知是先师,本善知识,别生法爱,黏如胶漆,得未曾有。
《原文》是人愚迷,惑为菩萨,亲近其心,破佛律仪,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,我于前世,于某生中,
《原文》先度某人当时是我,妻妾兄弟,今来相度,与汝相随,归某世界,供养某佛,或言别有,大光明天,佛于中住,一切如来,所休居地,彼无知者,
《原文》信是虚诳,遗失本心。此名疠鬼,年老成魔,恼乱是人。厌足心生,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,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;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心爱深入,克己辛勤,乐处阴寂,贪求静谧。
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本不觉知魔著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,来彼求阴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。令其听人,各知本业,或于其处,语一人言,汝今未死,已作畜生,敕使一人,于后蹋尾,顿令其人,起不能得,于是一众,倾心钦伏,有人起心,已知其肇,佛律仪外,重加精苦,诽谤比丘,骂詈徒众,讦露人事,不避讥嫌,口中好言,未然祸福,及至其时,毫发无失。此大力鬼,年老成魔,恼乱是人。厌足心生,去彼人体。弟子与师,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。迷惑不知,堕无间狱。
《注解》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这个人,在于禅定中,见此境界喜欢,更加的深入,努力精进,一心不散,》
《乐于自在,入于阴界寂静中,贪求清净,妙观一切,生死幻业,一念心动,天魔即知,随其所好。》
《原文》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本不觉知魔著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,来彼求阴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。
《原文》令其听人,各知本业,或于其处,语一人言,汝今未死,已作畜生,敕使一人,于后蹋尾,顿令其人,起不能得,
《原文》于是一众,倾心钦伏,有人起心,已知其肇,佛律仪外,重加精苦,诽谤比丘,骂詈徒众,讦露人事,不避讥嫌,
《原文》口中好言,未然祸福,及至其时,毫发无失。此大力鬼,年老成魔,恼乱是人。厌足心生,去彼人体。弟子与师,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。迷惑不知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心爱知见,勤苦研寻,贪求宿命。
《原文》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,其人殊不觉知魔著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,来彼求知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。
《原文》是人无端,于说法处,得大宝珠。其魔或时,化为畜生。口衔其珠,及杂珍宝,简册符牍,诸奇异物,先授彼人,后著其体。
《原文》或诱听人,藏于地下,有明月珠,照耀其处,是诸听者。得未曾有。多食药草,不餐嘉馔,
《原文》或时日餐一麻一麦,其形肥充,魔力持故。诽谤比丘,骂詈徒众,不避讥嫌。口中好言,他方宝藏,十方圣贤,潜匿之处,
《原文》随其后者,往往见有奇异之人。此名山林,土地城隍,川岳鬼神,年老成魔,或有宣淫,破佛戒律,与承事者,潜行五欲,
《原文》或有精进,纯食草木,无定行事,恼乱是人。厌足心生,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,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。迷惑不知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心爱神通,种种变化,研究化元,贪取神力。
,原文》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诚不觉知魔著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,来彼求通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。
《原文》是人或复手执火光,手撮其光,分于所听,四众头上,是诸听人,顶上火光,皆长数尺,亦无热性,曾不焚烧;
《原文》或水上行,如履平地;或于空中,安坐不动;或入瓶内,或处囊中,越牖透墙,曾无障碍;唯于刀兵,不得自在。
《原文》自言是佛,身著白衣,受比丘礼,诽谤禅律,骂詈徒众,讦露人事,不避讥嫌。口中常说,神通自在。
《原文》或复令人,旁见佛土,鬼力惑人,非有真实。赞叹行淫,不毁粗行,将诸猥媟,以为传法。
《原文》此名天地大力,山精、海精、风精、河精、土精、一切草木,积劫精魅。或复龙魅,或寿终仙,再活为魅,或仙期终,计年应死,其形不化,
《原文》他怪所附,年老成魔,恼乱是人。厌足心生,去彼人体。弟子与师,多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;迷惑不知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心爱入灭,研究化性,贪求深空。
《原文》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终不觉知魔著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,来彼求空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。
《原文》于大众内,其形忽空,众无所见,还从虚空,突然而出,存没自在,或现其身,洞如琉璃,或垂手足作旃檀气。
《原文》或大小便,如厚石蜜,诽毁戒律,轻贱出家。口中常说,无因无果,一死永灭,无复后身,及诸凡圣。虽得空寂,潜行贪欲,受其欲者,亦得空心,拨无因果。
《原文》此名日月。薄蚀精气,金玉芝草,麟凤龟鹤,经千万年,不死为灵,出生国土,年老成魔,恼乱是人。
,《原文》厌足心生,去彼人体。弟子与师,多陷王难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;迷惑不知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,不遭邪虑,圆定发明,三摩地中,心爱长寿,辛苦研几,贪求永岁,弃分段生,顿希变易,细相常住。
《原文》尔时天魔,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,口说经法。其人竟不觉知魔著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生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。
《原文》好言他方,往还无滞,或经万里,瞬息再来。皆于彼方,取得其物;或于一处,在一宅中。数步之间。令其从东诣至西壁,是人急行,累年不到。
《原文》因此心信,疑佛现前。口中常说,十方众生,皆是吾子,我生诸佛,我出世界,我是元佛,出世自然,不因修得。
《原文》此名住世,自在天魔,使其眷属,如遮文茶,及四天王,毗舍童子,未发心者,利其虚明,食彼精气,或不因师,其修行人,
《原文》亲自观见,称执金刚,与汝长命。现美女身,盛行贪欲。未逾年岁,肝脑枯竭,口兼独言,听若妖魅,前人未详,多陷王难。
《原文》未及遇刑,先已乾死,恼乱彼人,以至殂殒。汝当先觉,不入轮回;迷惑不知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阿难当知:是十种魔,于末世时,在我法中,出家修道,或附人体,或自现形,皆言已成正遍知觉。赞叹淫欲,破佛律仪,
《原文》先恶魔师,与魔弟子,淫淫相传,如是邪精,魅其心腑,近则九生,多踰百世,令真修行,总为魔眷。命终之后,必为魔民,失正遍知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汝今未须,先取寂灭,纵得无学,留愿入彼末法之中,起大慈悲,救度正心深信众生,令不著魔,得正知见,
《原文》我今度汝,已出生死,汝遵佛语,名报佛恩。阿难!如是十种,禅那现境,皆是想阴,用心交互,故现斯事。
《原文》众生顽迷,不自忖量,逢此因缘,迷不自识,谓言登圣,大妄语成,堕无间狱。
《原文》汝等必须,将如来语,于我灭后,传示末法,遍令众生,开悟斯义,无令天魔,得其方便,保持覆护,成无上道。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卷十
《原文》阿难!彼善男子,修三摩地,想阴尽者,是人平常,梦想消灭,寤寐恒一,觉明虚静,犹如晴空,无复粗重前尘影事。《原文》观诸世间,大地山河,如镜鉴明,来无所黏,过无踪迹,虚受照应,了罔陈习,唯一精真。生灭根元,从此披露,
《原文》见诸十方,十二众生,毕殚其类,虽未通其各命由绪,见同生基,犹如野马。熠熠清扰,为浮根尘,究竟枢穴,
《原文》此则名为,行阴区宇。若此清扰,熠熠元性,性入元澄,一澄元习,如波澜灭,化为澄水,名行阴尽。是人则能,超众生浊,观其所由,幽隐妄想,以为其本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!彼善男子,修三摩地,想阴尽者,是人平常,梦想消灭,昼夜无二,能觉一切,虚妄清净寂静,如观晴空,没有一切前尘,缘影之事,》
《再看世间山河大地,如在镜子里面影像,一切皆明,无量世界众生,有情来往无碍,亦无沾粘,色相万物,互融无碍,》
《众生一切动作生灭,世界音声等等,一无痕迹可见,以虚妄空相,感受互相照应,无量众生世界,都是自心虚妄,蒙蔽真心。》
《注解》《在于无始,尘埃习气,妄想中,这些皆是自己,一真精明心所摄,更无二无三,及起一切境界,知道了生死根本,从此一一不染不沾,》
《心灭不动,所见十方,十二众生,各种生化类物,现在虽然,还没有全部通达,知道各自,生命头绪,但是都是一自性,真见妙明,心为根基。》
《注解》《比喻热时,远看其中,好似有影像动,清透明了,向水在流,走进全无,这些色相,是为四大,根尘所现,地水火风形成,》
《已经知道了,世界十方,众生友情命类,各种动影的产生,这是名为,入于所行的,微妙境界。》
《注解》《要是在这些,看似有动,不见动相的,一真根元中,自性寂静,明白了知,不生起心,所见想,入真性一真,至极如如妙心,不生任何,所见所想,》
《这样你的心中,波澜自灭,融于寂灭智海,化为不动净水,名为行阴断尽,是人则能,超众生浊,》
《观其所由,幽隐妄想,是自己湛然不动真心,一念染色尘,遍及十方,自入其中,在于幽暗,不明中当作家了,以为其本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当知:是得正知,奢摩他中,诸善男子,凝明正心,十类天魔,不得其便,方得精研,穷生类本。于本类中,生元露者,观彼幽清,圆扰动元,于圆元中,起计度者,是人坠入,二无因论。
《原文》一者、是人,见本无因。何以故?是人既得生机全破,乘于眼根,八百功德,见八万劫,所有众生,业流湾环,死此生彼,
《原文。》祇见众生,轮回其处,八万劫外,冥无所观。便作是解:此等世间,十方众生,八万劫来,无因自有。由此计度,亡正遍知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
《注解》《一者,这个人深入,妙行禅定,所见没有,根本因缘,一切没有因所起,为什么那?这个人知道了,生死根基,明白了世界,自心所造,》
《虽然破了,生死根本。乘此他的,眼根功德,只能见到,八万劫的,所有众生,循业湾流不断,死后生余何方,只能看到,众生轮回处,八万劫以外,不能知道,》
《观不到起因,便作这样的解释,一切的世间,十方众生,八万劫来,没有缘由,自己忽然而生,由此计度,亡正遍知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》
《原文》二者、是人,见末无因。何以故?是人于生,既见其根,知人生人,悟鸟生鸟,乌从来黑,鹄从来白,人天本竖,畜生本横,白非洗成,黑非染造,
《原文》从八万劫,无复改移。今尽此形,亦复如是,而我本来,不见菩提,云何更有,成菩提事?
《原文》当知今日,一切物象,皆本无因。由此计度,亡正遍知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是则名为第一外道,立无因论。
《注解》《二者,这个人在,修行禅定中,观见妙行,微妙至极,见到最后,生死根基,没有其因,为什么哪?》
《这个人虽然见到了,生的根基,没有见到,死时根基,便在于定中境界,产生知见。》
《注解》《所谓人从来,就是人生人,悟鸟生鸟,乌从来黑,鹄从来白,人天本竖,畜生本横,白非洗成,黑非染造,从八万劫,无复改移。今尽此形,亦复如是,》
《而我本来,不见菩提,云何更有,成菩提事?当知今日,一切物象,皆本无因。由此计度,亡正遍知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是则名为第一外道,立无因论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是三摩中。诸善男子,凝明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。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圆常中。起计度者,是人坠入,四遍常论。
《原文》一者、是人,穷心境性。二处无因,修习能知,二万劫中,十方众生,所有生灭,咸皆循环,不曾散失,计以为常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!是三摩中。诸善男子,凝明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。静心观察,幽清动元根本,在于圆觉常中,起心计度,这个人便会,堕于四种,遍常住论,》
《一者,这个人,穷其心地一切,入境界不动性,见到有生死二处,没有所因,是人在修行中,只能见到,二万劫生死事,》
《看到十方众生,所有的生灭色相,都是同一循环,没有散失过,自己用心,计为常住。》
《原文》二者、是人,穷四大元。四性常住,修习能知,四万劫中,十方众生,所有生灭,咸皆体恒,不曾散失,计以为常。
《注解》《二者,这个人在修行禅定中,究竟穷其,四大根元,地水火风,发现这四种性,是常住不坏的,》
《这个人在修行中,能知道,四万劫十方众生,所有生灭,都是色身体,永恒不灭,没有散失过,妄心计以为常住。》
《原文》三者、是人,穷尽六根,末那执受,心意识中,本元由处,性常恒故。
《原文》修习能知,八万劫中,一切众生,循环不失,本来常住,穷不失性,计以为常。
《注解》《三者,这个人在禅定中,喜欢研究六根,眼耳鼻舌身意,及以心意识,执著所受,在于心意识中,它的根本缘由处,因为一切感受,》
《六根性常恒不动,在修行中,能知道八万劫中,一切众生循环不失,本来常住,不知道实相根源,执著恒性不放,计以为常。》
《原文》四者、是人,既尽想元,生理更无,流止运转,生灭想心。今已永灭,理中自然,成不生灭,
《原文》因心所度,计以为常。由此计常,亡正遍知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是则名为第二外道,立圆常论。
《注解》《四者,这个人在,于禅定中,尽灭一切,思想根元,没有生及理论,也没有生死运转,生起灭想心,这就是到了永灭的,涅槃境界吧,》
《一切都是自然,没有生灭,永远就是这样,自心所计度,认为都是,恒常这样,亡正遍知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是则名为第二外道,立圆常论。》
《原文》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自他中,起计度者,是人坠入,四颠倒见,一分无常,一分常论。
《原文》一者、是人,观妙明心,遍十方界,湛然以为,究竟神我。从是则计,我遍十方,凝明不动,
《原文》一切众生,于我心中,自生自死。则我心性,名之为常;彼生灭者,真无常性。
《注解》《一者,这个人在,修行禅定中,静观自性妙明心,照彻十方,无不是自己的心,认为我是究竟,不死的大神,从此以后,心生计度,》
《我能遍十方界,光明不动,一切众生,都在我的心中,自己生自己死,而我的妙明心性,是真常的,你们生灭者,是真的无常性。》
二者、是人,不观其心,遍观十方,恒沙国土。见劫坏处,名为究竟,无常种性,劫不坏处,名究竟常。
《注解》《二者,这个人在禅定中,不观察自己妙心,而是遍观,十方恒沙国土,看到有坏劫时处,认为那是,究竟坏灭了,没有常种性,》
《观到那些国土,没有劫坏时,便说是为,究竟常住,不知道实相根基。》
《原文》三者、是人,别观我心,精细微密,犹如微尘,流转十方,性无移改,
《原文》能令此身,即生即灭,其不坏性,名我性常。一切死生,从我流出,名无常性。
《注解》《三者,这个人在禅定中,特别观察自心,入于精妙,微密境界,见到自心,犹如微尘之多,流转十方,》
《其性没有,变动移改,能使自身,生灭不停,不能坏起真性,认为唯我是,性常不坏,一切生死,从我身体流出,你们都是无常性。》
《原文》四者、是人,知想阴尽,见行阴流。行阴常流,计为常性,色受想等,今已灭尽,名无常性。
,《原文》由此计度,一分无常,一分常故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第三外道,一分常论。
《注解》《四者,这个人在,于禅定中,知道了一切,思想虚妄不真,一切的阴界,都是如此,断尽所想阴界,见到微妙的,行阴根基,行阴幽清,扰动常流,》
《认为是常性不断,那些色受想等,都一一灭尽,说为没有常性,由此心分别计度,便有一分无常,一分常流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第三外道,一分常论。》
《原文》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分位中,生计度者,是人坠入,四有边论。
《原文》一者、是人,心计生元,流用不息。计过未者,名为有边。计相续心,名为无边。
《注解》《一者,是人在于禅定中,精进妙明心,分别计度,生的元本处,观察生元,流用不断,》
《认为过去未来者,就是这样,这就是生的边际了,计算一切色相,存在于心,相续不止,说为没有边。》
《原文》二者、是人,观八万劫,则见众生,八万劫前,寂无闻见,无闻见处,名为无边,有众生处,名为有边。
《注解》《二者,是人在禅定中,静心入于,甚深一真妙性中,观察八万劫事情,见到一切众生,在八万劫前,寂静没有闻者,》
《也没有见者,什么也没有,便说为是无边,有众生处,说为有边,修行不到位,半道下结论。》
《原文》三者、是人计我遍知,得无边性。彼一切人,现我知中,我曾不知,彼之知性;名彼不得,无边之心,但有边性。
《注解》《三者,是人在于禅定中,用心计我,我能遍知十方,得没有边性心,你们一切的人,都是现在我的知性中,》
《我都不曾知道,你们的所知性,认为你们,都没有得,无边之心,你们都是,有边性心,唯我无边。》
《原文》四者、是人,穷行阴空,以其所见,心路筹度,一切众生,一身之中,计其咸皆半生半灭。明其世界,一切所有,一半有边,一半无边。
《原文》由此计度,有边无边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,第四外道,立有边论。
《注解》《四者,是人在于常定中,喜欢穷尽探索,阴界虚空,以自己所见,自心路推测,一切众生在,一身之中,计其都是,一半生一半灭。照明世界,》
《一切的所有,皆是一半有边,一半无边,由此计度,有边无边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,第四外道,立有边论。》
《原文》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。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知见中,生计度者,是人坠入,四种颠倒,不死矫乱,遍计虚论。
《原文》一者、是人,观变化元,见迁流处,名之为变。见相续处,名之为恒。见所见处,名之为生。不见见处,名之为灭。
《原文》相续之因,性不断处,名之为增。正相续中,中所离处,名之为减。各各生处,名之为有。
《原文》互互亡处,名之为无。以理都观,用心别见。有求法人,来问其义,答言我今,亦生亦灭,亦有亦无,亦增亦减,于一切时,皆乱其语,令彼前人遗失章句。
《原文》二者、是人,谛观其心,互互无处,因无得证,有人来问,唯答一字,但言其无,除无之余,无所言说。
《原文》三者、是人,谛观其心,各各有处,因有得证,有人来问,唯答一字,但言其是。除是之余,无所言说。
《原文》四者、是人,有无俱见,其境枝故,其心亦乱,有人来问,答言亦有,即是亦无,亦无之中,不是亦有,一切矫乱,无容穷诘。
《原文》由此计度,矫乱虚无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是则名为,第五外道,四颠倒性,不死矫乱,遍计虚论。
《原文》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无尽流,生计度者,是人坠入,死后有相,发心颠倒。
《原文》或自固身,云色是我。或见我圆,含遍国土,云我有色。或彼前缘,随我回复;
《原文》云色属我。或复我依,行中相续,云我在色。皆计度言,死后有相,如是循环,有十六相。
《原文》从此或计,毕竟烦恼,毕竟菩提,两性并驱,各不相触。由此计度,死后有故,堕落外道,
《原文》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第六外道,立五阴中,死后有相,心颠倒论。
《注解》《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无尽流,生心计度者,这个人便会死后,坠入有相,发心颠倒,或者自己,坚固身体,自己说一切色都是我,或者前世因缘,能随我回复,自己所言这些色相,都是属于我的,或者是我的所依处,一切行中,相续不断,说言我在于色中,都是测度言说。死后有相一一循环有十六相,从此计算毕竟有烦恼,毕竟有菩提,这两种是一起的,互相不相触,由此计度,死后有故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第六外道,立五阴中,死后有相,心颠倒论。》
《原文》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。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先除灭,色受想中,生计度者。
《原文》是人坠入,死后无相,发心颠倒。见其色灭,形无所因;观其想灭,心无所系,
《原文》知其受灭,无复连缀,阴性销散,纵有生理,而无受想,与草木同。此质现前,犹不可得,死后云何,更有诸相?
《原文》因之勘校,死后相无,如是循环,有八无相。从此或计,涅槃因果,一切皆空,徒有名字,究竟断灭。
《原文》由此计度,死后无故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是则名为,第七外道,立五阴中,死后无相,心颠倒论。
《注解》《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。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先除灭,色受想中,生计度者。》
《是人坠入,死后无相,发心颠倒。见到一切色灭形体,没有原因,再观其思想及灭,心本来没有所系,知道身体感受灭,没有连带因缘。》
《那些阴性消散,纵有生理现象,而没有受的感觉,与草木一样,这些物质现前,都不可得,死后怎么可能,再有色相身体?》
《因为这样的判断,死后没有色相,如是循环。有八无相,从此或计,涅槃因果,一切皆空,徒有名字,究竟断灭》
《由此计度,死后无故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是则名为,第七外道,立五阴中,死后无相,心颠倒论。》
《原文》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行存中,兼受想灭,双计有无,自体相破,是人坠入,死后俱非,起颠倒论。
《原文》色受想中,见有非有,行迁流内,观无不无。如是循环,穷尽阴界,八俱非相,随得一缘,皆言死后,有相无相。
《原文》又计诸行,性迁讹故,心发通悟,有无俱非,虚实失措。由此计度,死后俱非,
《原文》后际昏瞢,无可道故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是则名为,第八外道,立五阴中。死后俱非,心颠倒论。
《注解》《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行存中,把受想也灭尽,自心生出双计,有,无,二相存在,》
《把自己的体相,都分离破坏,是人坠入死后,什么也没有,起颠倒论,在色受想中,两边跑也有,也没有一切所行,》
《都在于自心中,你观察它没有,也不是没有,如是循环,穷尽阴界,八种是与不是,是非相,再计则一切所行,》
《性迁动不住,再发心悟,有及无二者,都是不真实的,虚妄于实,自心不定,由此计度,死后俱非,》
《后际昏瞢,无可道故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是则名为,第八外道,立五阴中。死后俱非什么都不是,心颠倒论。》
《原文》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。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后后无,生计度者,
《原文》是人坠入,七断灭论。或计身灭,或欲尽灭,或苦尽灭。或极乐灭,或极舍灭。
《原文》如是循环,穷尽七际,现前销灭,灭已无复。由此计度,死后断灭,堕落外道,
《原文》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,第九外道,立五阴中,死后断灭,心颠倒论。
《注解》《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。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在于定中,观察行阴,》
《一切于死后,后来更没有,这样的人,坠入七断灭论,或者自计身灭,或者一切灭尽,或者一切苦灭尽,》
《或者一切极乐灭,或者舍灭,如是循环,穷尽七际,现前消灭,灭了便没有了,》
《由此计度,死后断灭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,第九外道,立五阴中,死后断灭,心颠倒论。》
《原文》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于后后有,生计度者,
《原文》是人坠入,五涅槃论。或以欲界,为正转依,观见圆明,生爱慕故;
《原文》或以初禅,性无忧故;或以二禅,心无苦故;或以三禅,极悦随故;或以四禅,苦乐二亡,不受轮回,生灭性故。
《原文.》迷有漏天,作无为解,五处安隐,为胜净依,如是循环,五处究竟。
《原文》由此计度,五现涅槃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,第十外道,立五阴中,五现涅槃,心颠倒论。
《注解》《又三摩中,诸善男子,坚凝正心,魔不得便,穷生类本,观彼幽清,常扰动元,这个人在禅定境界,入行阴中,》
《观其微妙行阴,根基动元,发明于后更有,生心计度者,是人坠入,五种涅槃轮,》
《或以欲界,作为正转依报,观见圆明自性,生爱慕心,或以初禅自性,没有忧虑,》
《或以二禅,心没有苦恼,或以三禅,快乐相随,或以四禅,苦乐二相灭故,不再受轮回,以为有生灭性,》
《贪迷有漏天界,作无为解,当做最安稳处,为最胜清净依报,如是循环,五处究竟。》
《由此计度,五现涅槃,堕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则名为,第十外道,立五阴中,五现涅槃,心颠倒论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彼善男子,修三摩地,行阴尽者,诸世间性,幽清扰动,同分生机,绦然隳裂,沈细纲纽,补特伽罗,酬业深脉,感应悬绝。
《原文》于涅槃天,将大明悟,如鸡后鸣,瞻顾东方,已有精色。六根虚静,无复驰逸,内外湛明,入无所入。
《原文》深达十方,十二种类,受命元由;观由执元,诸类不召,于十方界,已获其同;精色不沈,发现幽秘。
《原文》此则名为,识阴区宇。若于群召,已获同中,销磨六门,合开成就,见、闻通邻,互用清净。
《原文》十方世界,及与身心,如吠琉璃,内外明彻,名识阴尽。是人则能,超越命浊。观其所由,罔象虚无,颠倒妄想,以为其本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!彼善男子,修三摩地,行阴尽者,诸世间性,犹如阳焰,幽清扰动,在于相同不分的,一真圆觉,妙明真心中,》
《一切的生机,分别虚妄色相,哗然毁裂,一切的微细行尽,心无挂碍,没有所缘之界,一切的所谓,宿债业果,深脉缘亲,感应悬绝,再也没有念想,于涅槃天,将见分晓,大明悟。》
《注解》《比喻鸡鸣天亮,再观东方,以有纯净精色光明,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,虚妄散灭,清净寂静,如空虚通,没有所缘奔驰,内外湛明,入无所入,》
《明见十方,十二种类的,寿命缘由,寂观缘由,都是执著自性,圆觉妙明心影,现在一切,心无所入,》
《一切诸类,没有感召,于十方界,成为一体,光明精色,不动不沉,入其境界中,会发现秘密幽密,名为识阴区域。》
《注解》《若是想与一切世界,群感应召,便能以自己心,入同一切之中,消磨六门,合为其一,开合无二,成就同用,见闻通达为邻居,》
《互相能用,清净无碍,十方世界及于身心,即如透明琉璃内外明彻,名为识阴尽,》
《是人则能,超越命浊。观其所由,罔象虚无,颠倒妄想,以为其本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当知:是善男子,穷诸行空,于识还元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能令己身,根隔合开,
《原文》亦与十方,诸类通觉,觉知通曶,能入圆元。若于所归,立真常因,生胜解者,
《原文》是人则堕,因所因执,娑毗迦罗,所归冥谛,成其伴侣,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
《原文》是名第一,立所得心,成所归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外道种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当知:是善男子,穷诸行空,于识还元,已灭生灭,而与寂灭,还有杂识念,于真性菩提,没有圆满,》
《可以能令自己身体,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各自一处,而能同时运用,没有错谬,亦于十方一切诸类,通觉感受,》
《在于互通觉中,能通知习气,能入于圆明,妙觉根性,通彻一切,若是于所归心,立真常因,作圣解者,》
《是人则堕于,以因所因执,入娑毗迦罗处,所归冥谛成其伴侣,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》
《是名第一,立所得心,成所归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外道种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若于所归,览为自体,
《原文》尽虚空界,十二类内,所有众生,皆我身中,一类流出。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能非能执,摩醯首罗,现无边身,成其伴侣。
《原文》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二,立能为心,成能事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大慢天,我遍圆种。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若于所归,有所归依,自疑身心,从彼流出,十方虚空,
《原文》咸其生起,即于都起,所宣流地,作真常身,无生灭解。在生灭中,早计常住,既惑不生,亦迷生灭,安住沈迷。生胜解者,
《原文》是人则堕,常非常执;计自在天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
《原文》是名第三,立因依心,成妄计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倒圆种。
《注解》《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若于所归,有所归依,这个人,在于禅定中境界,自己怀疑,自己的身心,是从彼处流出,》
《十方的虚空都生起,即与都起,所宣流地,作真常身,没有生灭解脱,在于生灭中,认为早就是常住,即可惑心不生,失去真心,》
《又迷失在生灭,安住在沉迷,生解脱者,是人则堕,常非常执;计自在天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》
《是名第三,立因依心,成妄计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倒圆种。》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若于所知,知遍圆故,因知立解,十方草木,皆称有情,与人无异。草木为人,人死还成十方草树,无择遍知。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知无知执,婆吒、霰尼,执一切觉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四,计圆知心,成虚谬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倒知种。
《注解》《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这个人若是于所知,知自心遍及十方圆明,因为生于,所知心立解,于十方草木,都说为有情,》
《于人一样,草木为人,人死还称十方草木,没有择遍知,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知无知执,婆吒、霰尼,执一切觉,成其伴侣。》
《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四,计圆知心,成虚谬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倒知种。》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若于圆融,根互用中,已得随顺,
《原文》便于圆化,一切发生,求火光明,乐水清净,爱风周流,观尘成就,各各崇事,以此群尘,发作本因,立常住解,
《原文》是人则堕,生无生执。诸迦叶波。并婆罗门,勤心役身,事火崇水,求出生死,成其伴侣,
《原文》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五,计著崇事,迷心从物,立妄求因,求妄冀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颠化种。
《注解》《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这个人在于,自性妙明心,圆融一切,根互相能用,已经得大随顺,》
《便以为自己,是在于圆寂化生,一切发生,求火光明乐,喜欢水的清净,爱风的周流,观尘都能成就,运用色尘,变化乐事,各各崇事,》
《以此群尘,发作本因,立常住解,是人则堕,生无生执。诸迦叶波。并婆罗门,勤心役身,事火崇水,求出生死,成其伴侣,》
《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五,计著崇事,迷心从物,立妄求因,求妄冀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颠化种。》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若于圆明,计明中虚,非灭群化,以永灭依,为所归依。
《原文》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归无归执;无想天中,诸舜若多,成其伴侣。
《原文》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六,圆虚无心,成空亡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断灭种。
《注解》《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这个人于真心圆明中,精计妙明中虚影,生出一切群类,》
《都是幻化,不能灭尽,我要以永灭,没有为归依处,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归无归执;无想天中,诸舜若多,成其伴侣。》
《原文》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六,圆虚无心,成空亡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断灭种。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若于圆常,固身常住,同于精圆,长不倾逝。
《原文》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贪非贪执;诸阿斯陀,求长命者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
《原文》是名第七,执著命元,立固妄因,趣长劳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妄延种。
《注解》《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这个人在于,真心圆明真常中,想要再加固,自身常住,于如如精妙,圆明一样,》
《常不动摇不坏,认为证得,圣境界解脱,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贪非贪执;诸阿斯陀,求长命者,成其伴侣。》
《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七,执著命元,立固妄因,趣长劳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妄延种。》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观命互通,却留尘劳,恐其销尽,
《原文》便于此际,坐莲华宫,广化七珍,多增宝媛,恣纵其心。生胜解者,
《原文》是人则堕,真无真执,吒枳、迦罗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
《原文》是名第八,发邪思因,立炽尘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天魔种。
《注解》《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这个人在于,精妙圆明自性中,观察微细一切命,都是互相通达的,》
《却留尘劳,在心恐怕消失,便在此境界,化作莲花宫,再变化很多的,七珍更多的珠宝,恣纵放逸,自心贪欲,认为证得,圣境界解脱,》
《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真无真执,吒枳、迦罗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八,发邪思因,立炽尘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天魔种。》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于命明中,分别精粗,疏决真伪,因果相酬,唯求感应,背清净道:
《原文》所谓见苦断集,证灭修道,居灭已休,更不前进。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定性声闻。诸无闻僧,增上慢者,成其伴侣。
《原文》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九,圆精应心,成趣寂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。生缠空种。
《注解》《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这个人在于,禅定境界中,于自己的命,妙光明中,作分别精微,粗细相想,》
《来诀别真假,因果相互酬债,唯有独求,感应神通,背清净道:所谓见苦断集,证灭修道,居灭已休,更不前进。认为证得圣境界解脱,》
《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定性声闻。诸无闻僧,增上慢者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是名第九,圆精应心,成趣寂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。生缠空种。》
《原文》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若于圆融,清净觉明,发研深妙,即立涅槃,而不前进。
《原文》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定性辟支。诸缘独伦,不回心者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
《原文》是名第十,圆觉曶心,成湛明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觉圆明,不化圆种。
《原文》阿难!如是十种禅那,中涂成狂,因依迷惑,于未足中,生满足证,皆是识阴,用心交互,故生斯位。
《原文》众生顽迷,不自忖量,逢此现前,各以所爱,先习迷心,自言满足,无上菩提,大妄语成。
《原文》外道邪魔,所感业终,堕无间狱。声闻、缘觉,不成增进。
《原文》汝等存心,秉如来道,将此法门,于我灭后,传示末世,普令众生,觉了斯义。
《原文》无令见魔,自作沈孽,保绥哀救,销息邪缘。令其身心,入佛知见,从始成就,不遭歧路。
《原文》如是法门,先过去世,恒沙劫中,微尘如来,乘此心开,得无上道。
《原文》识阴若尽,则汝现前,诸根互用,从互用中,能入菩萨,金刚乾慧,圆明精心,于中发化。如净琉璃,内含宝月,
《原文》如是乃超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四加行心,菩萨所行,金刚十地,等觉圆明。入于如来,妙庄严海,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。
《原文.》此是过去,先佛世尊,奢摩他中,毗婆舍那,觉明分析,微细魔事。魔境现前,汝能谙识,心垢洗除,不落邪见。
《原文》阴魔销灭,天魔摧碎,大力鬼神,褫魄逃逝,魑、魅、魍、魉,无复出生。直至菩提,无诸少乏,下劣增进,于大涅槃,心不迷闷。
《原文》若诸末世,愚钝众生,未识禅那,不知说法,乐修三昧,汝恐同邪,一心劝令,持我佛顶,陀罗尼咒,
《原文》若未能诵,写于禅堂,或带身上,一切诸魔,所不能动。汝当恭钦,十方如来,究竟修进,最后垂范。
《原文》阿难即从座起,闻佛示诲,顶礼钦奉,忆持无失于大众中,重复白佛:
《原文》如佛所言,五阴相中,五种虚妄,为本想心,我等平常,未蒙如来,微细开示。
《原文》又此五阴,为并销除,为次第尽?如是五重,诣何为界?
<《原文》惟愿如来,发宣大慈,为此大众,清净心目,以为末世,一切众生,作将来眼。
《原文》佛告阿难:精真妙明,本觉圆净,非留生死,及诸尘垢,乃至虚空,皆因妄想,之所生起。
《原文》斯元本觉,妙明真精,妄以发生,诸器世间,如演若多,迷头认影。妄元无因,于妄想中,立因缘性,迷因缘者,称为自然,
《原文》彼虚空性,犹实幻生,因缘、自然,皆是众生,妄心计度。
《原文》阿难!知妄所起,说妄因缘。若妄元无,说妄因缘,元无所有。何况不知,推自然者?是故如来,与汝发明,五阴本因,同是妄想。
《注解》《佛告诉阿难,众生的真心,妙明不动性,遍圆一切处,清净无碍,没有生死缘影,及一切的尘垢,》
《乃至虚空,都是众生,虚妄想生出,遮盖真心妙明,不见真实智空,光明遍照,一切的世界,所见色相想法,都是同一根源,自性圆觉心摄,》
《自己的妙明真精,以众生虚妄,一念显此世间,堕于其中,更生所见,再生分别,虚妄重重迷加。》
《注解》《不认自己的真头,却执著影子为真,生死追随,造业没有停歇,迷失在自己,虚妄心因缘影,演变成自然常事,颠倒重加一层,》,
《那些众生,称为天空的空,真的是众生,虚妄幻生,根本就没有虚空相,因缘,自然,都是众生,虚妄分别计度,》
《无论哪种境界,世间有所见者,皆是虚妄幻化,知者,想者,动静等等,都是自心,幻化虚影,》
《阿难!知妄所起,说妄因缘。若妄元无,说妄因缘,元无所有。何况不知,推自然者?是故如来,与汝发明,五阴本因,同是妄想。》
《原文》汝体先因,父母想生,汝心非想,则不能来,想中传命。如我先言:
《原文》心想醋味,口中涎生;心想登高,足心酸起;悬崖不有,醋物未来,汝体必非,虚妄通伦,口水如何,因谈醋出?是故当知,汝现色身,名为坚固,第一妄想。
《原文》即此所说,临高想心,能令汝形,真受酸涩。由因受生,能动色体,汝今现前,顺益违损,二现驱驰,名为虚明,第二妄想。
《原文》由汝念虑,使汝色身,身非念伦,汝身何因,随念所使,种种取像,
《原文》心生形取,与念相应。寤即想心,寐为诸梦,则汝想念,摇动妄情,名为融通,第三妄想。
《注解》《由于你的念心,能是你的色身,出现各种感受,身不是真身,也不是因你念,有感应,你的身体,为什么会因心,想而生形色哪,》
《这是因为,你的身是个虚影,一切想念相应,都是真心,相通感召所化,众生分别,白天为思想活动,睡觉为不想,》
《夜晚自性,刹那不住,显现颠倒,记忆影像,名为做梦,你要是想念,能摇动虚妄,过去情心,名为一切,融通无二。》
《原文》化理不住,运运密移,甲长发生,气销容皱,日夜相代,曾无觉悟。
《原文》阿难!此若非汝,云何体迁,如必是真,汝何无觉?则汝诸行,念念不停,名为幽隐,第四妄想。
《注解》《变化妙理不住,运运密移,甲长发生,气销容皱,日夜相代,曾无觉悟。阿难,若不是真的你,又怎么能生死体迁,》
《如果真的是你,你为什么,不能觉知,自己生长,能控制自己,永远不老哪?》
《这是你的,诸多行心,不住的念念不停,身便随念,秘密迁移,名为幽隐,第四妄想。》
《原文》又汝精明,湛不摇处,名恒常者,于身不出,见、闻、觉、知,若实精真,不容习妄。何因汝等,曾于昔年,睹一奇物,经历年岁,忆妄俱无?
《原文》于后忽然,覆睹前异,记忆宛然,曾不遗失,则此精了,湛不摇中,念念受熏,有何筹算?
《原文》阿难当知:此湛非真,如急流水,望如恬静,流急不见,非是无流,
《原文》若非想元,宁受妄习。非汝六根互用开合,此之妄想,无时得灭。
《原文》故汝现在,见、闻、觉、知,中串习几,则湛了内,罔象虚无,第五颠倒,微细精想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若是你的精明,湛然不摇动,名为恒常者,就不会从你的,身中生出来,见闻觉知了,》
《若是你的,真心精妙明,没有习气,妄想起念,比喻你很多年前,见过一个宝物,很多年后,已经全部忘记了,》
《然而忽然,再见到宝物,记忆如以前一样,记忆没有遗失,则你的精明妙性,在不动摇中,被你的虚妄颠倒心,念念不停,熏习不住,》
《在你的记忆,影像尘中,不断地增加,妄念客尘,你有什么办法,能算清楚,那些记忆客尘吗?。》
《注解》《阿难当知:你所看到的,能想的,不是你的,真实圆觉妙明,湛然如如心,如急流水,远看不动,望如恬静,是因为太快,流急不见,》
《不是没有流动,若不是你在虚妄中,念念不住造业,若不是你的妄想阴根元,便不会有受妄想习气,支配造业轮转了,》
《你的六根互相用,有开有合,你的妄想心,什么时候得灭,所以现在你的,见,闻,觉,知,中,于虚妄互相串习,》
《而在你的,真精妙明心内中,蒙蔽上了,虚无色相,缘影客尘,不见真实,第五颠倒,微细精想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是五受阴,五妄想成。汝今欲知,因界浅深:唯色与空,是色边际。
《原文》唯触及离,是受边际。唯记与忘,是想边际。
《原文》唯灭与生,是行边际。湛入合湛,归识边际。
《原文》此五阴元,重叠生起,生因识有,灭从色除。理则顿悟,乘悟并销;事非顿除,因次第尽。
《原文》我已示汝,劫波巾结,何所不明,再此诣问?
《原文》汝应将此,妄想根元,心得开通,传示将来,末法之中,诸修行者,令识虚妄,深厌自生,知有涅槃。不恋三界。
《注解》《阿难,这五种受阴,成为五妄想,你现在要知道,因为境界的,深浅不一样,随念所现不一样,其中有几种原因,》
《唯有离开,色与空,不染心,便是断灭,色的边际。味有离开,触及离,两边不染,是断灭受的边际,》
《唯有离开,记忆与忘记,两边不染,是断灭想的边际,唯有离开,灭及生,离两边不染心,是断灭行的边际,》
《湛然妙性,入合一真如心,是断灭识的边际,这五种阴元,重叠无数,生起不断,生死因根,》
《本是因为能识有,要想灭先从色相除,明白了色相根本,即刻顿悟,乘悟明妙心,以并消除,》
《世间万缘之事,不能顿除,要按照因缘,因果,次第消除,我以用叠花巾结,开示过你,为什么还不明白哪?》
《汝应将此,妄想根元,心得开通,传示将来,末法之中,诸修行者,令识虚妄,深厌自生,知有涅槃。不恋三界。》
《原文》阿难!若复有人,遍满十方,所有虚空,盈满七宝,持以奉上微尘诸佛,承事供养,心无虚度,于意云何,是人以此施佛因缘,得福多不?
《原文》阿难答言:虚空无尽,珍宝无边,昔有众生,施佛七钱,舍身犹获,转轮王位,
《原文》况复现前,虚空既穷,佛土充遍。皆施珍宝,穷劫思议,尚不能及,是福云何,更有边际?
《原文》佛告阿难:诸佛如来,语无虚妄。若复有人,身具四重,十波罗夷,瞬息即经此方他方,阿鼻地狱,
《原文》乃至穷尽十方无间,靡不经历。能以一念,将此法门,于末劫中,开示未学,
《原文》是人罪障,应念销灭,变其所受,地狱苦因,成安乐国。得福超越,前之施人,百倍千倍,千万亿倍,如是乃至,算数譬喻,所不能及。
《原文》阿难!若有众生,能诵此经,能持此咒,如我广说,穷劫不尽,依我教言,如教行道,直成菩提,无复魔业。
《原文》佛说此经已。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一切世间,天人、阿修罗,及诸他方菩萨二乘,圣仙童子,并初发心,大力鬼神,皆大欢喜,作礼而去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《随缘注解金刚经上卷》妙普觉2013-08-21
《原文》第一品法会因由分
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。祗树给孤独园。与大比丘众。千二百五十人俱。尔时世尊。食时。著衣持钵。入舍卫大城乞食。于其城中。次第乞已。还至本处。饭食讫。收衣钵。洗足已。敷座而坐。
《注解》《第一品法会因由分》
言说佛法及如来,无上大悲正等觉,圆满一切无生灭,恒住,常,乐,我,净中。时释迦佛如来世尊,随自无量大愿,示现污浊恶世成佛,用无尽大慈悲善巧方便,引导苦海迷子,回头是岸,出离生死业幻轮回,开示无上妙道自性智慧,觉悟自心,即佛即是一切法,更无,人,我,他相,皆是自心菩提圆觉,一相无相,遍满法界,随缘妙用显影,不生不灭实相。
时,世尊觉察一切出家比丘大众,正日随佛闻法,而不悟自身心中真心妙性,妄幻即是真心用,即法界实相无相,自般若智慧体,贪着色身,感受垢尘,著色相坚固如大山,难以入自性妙觉智海。
时,世尊,同大比丘众,托钵乞食,入舍卫大城,乞以到自己处所,吃完饭后,世尊收起入城穿的外衣,收起饭钵,清洗完脚后,整理好自己座位,安详入坐。
世尊示现完这些,实相自性三昧无碍神通,觉察比丘大众,没有人能觉悟这些,自己自在觉性圆满法界,无相无动的自性妙觉,随色身影尘,示现有出,有入,有吃有饱,有来,有去,走,动及安静,等等无量动作。
自心不停息观察,这一切自妙觉心现,一切寂静,不见一相一作,动,静,声响,取向及生出,亦无来处及去处,不觉一切自性遍满十方法界,真心圆觉无处不是。
所见,所觉,走动感受,都是自己习气著相所现幻觉垢,而人当作实有,爱如生命,被这些觉尘幻垢缠缚,覆盖自在身心,甘愿做生死无常的奴隶,随妄想缘起生死不住,色身坏灭犹如换衣,借色身修福德持五戒,不会失去人身,若是杀盗淫妄,四恶都犯,失去人身来生做畜生,穿皮毛衣服难脱下。
所以,世尊从自性不动真如性中,随世间众生因缘所需,示现色身,来教化众生,收心弃恶,行善修福,增加智慧,开悟自性身心宝藏,一切财富快乐,不从外有。
这时,世尊观察到今天的大比丘众,皆在一起,有证四果罗汉,亦有发大心比丘声闻,应该给与他们无上菩提大道,发心学习大菩萨,大愿修行菩萨道,证无上正等正觉,使那些证四果罗汉比丘,发心回向大道,。
借此机缘,开示第一,实相真义,留给末世众生,修行大乘佛道的佛子作依祜,给与发心,修行初学者,做福德智慧眼,辨别世间财富,与佛法真理,二者不可比伦,放弃贪着世间心,修行菩萨道,觉悟自性如来藏圆觉如佛无二,自度自救,出离生死苦海业幻,深明因果,明白世间,自心所造,妄想业所现影,依法而行,顺其因果,对一切所见,色,声,香,味,触,法等等,不起心贪着,慢慢转变为清静心,破除人,我,众生寿者,四相,无明大盖,在相不染,远离色相,见自本性,清静妙觉圆满。
世尊用大慈悲心威神之力,加持大弟子,证空第一的须菩提为对象,来开示世间实相真理,引导须菩提等,发心向大,修行菩萨大道,不住半道罗汉城,借此开示,修行无上大乘菩萨道,超过一切,世间福德功德,不可比伦,赞叹大乘,微妙功德不可思议,诸佛如来,无证,无得,实相自性菩提。
眼见心所想,皆是身心垢,亦如大乌云,遮自本性明,念想动作用,本无有痕迹,处处自三昧,无际大圆觉,无尽如来藏,无内亦无外,无心亦无性,不应执自影,枉受生死苦。
《原文》第二品善现启请分
时长老须菩提。在大众中。即从座起。偏袒右肩。右膝着地。合掌恭敬。而白佛言。希有世尊。如来善护念诸菩萨。善付嘱诸菩萨。世尊。善男子。善女人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应云何住,云何降伏其心。佛言。善哉善哉。须菩提。如汝所说。如来善护念诸菩萨。善付嘱诸菩萨。汝今谛听。当为汝说。善男子。善女人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应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。唯然。世尊。愿乐欲闻。
《注解》《第二品善现启请分》
这时候,果真须菩提在大众中,即可从座位上站起来,按照礼佛规矩,露出右肩膀,用右腿跪下,表示对佛,无比真诚恭敬,双手合掌说,世间稀有的佛陀啊,您是大慈悲大智慧者,天上世界,三界世尊,我看到您时时都在关爱叮嘱那些菩萨,大菩萨们如何修行,世尊啊,要是那些,持戒不犯,慈悲善行,清静的善男子,心地慈悲无争,有清静智慧的善女人,他们发了,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,应该怎么来修行那?心要如何住那?要怎么来降服自己烦恼乱心妄想那?
这时,佛对须菩提说,你请问的太好了,太好了,就像你刚才所问的那样,我对那些修行菩萨道的菩萨们,确实很关爱呵护,也时刻叮嘱他们,修行心如何不退转。
佛说,我今天借你的请问,也给你及大比丘众,开示菩萨修行的菩萨道,你要好好静心听着,先开示说说,你请问的问题,那些发无上正等正觉,菩提心的善男子,善女人,应该怎么样来收心而住,心要住在什么地方,应该怎么来,降服自己的乱心妄想杂念?
这时侯,须菩提听到世尊将要开示,自己提出的问题非常高兴,便回答说,好的世尊,我非常愿意听您说说。
因缘因事现,事有心来成,遇佛住世难,佛法需机缘,慈悲无上尊,今施大法会,无上第一义,开演润佛种,普照三世众,皆成无上道,须菩提因缘,世尊演妙法,转正觉法轮,闻者出生死。
《原文》第三品大乘正宗分
佛告须菩提。诸菩萨摩诃萨。应如是降伏其心。所有一切众生之类。若卵生。若胎生。若湿生。若化生。若有色。若无色。若有想。若无想。若非有想。非无想。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。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。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。何以故。须菩提。若菩萨有我相。人相。众生相。寿者相。即非菩萨。
《注解》《第三品大乘正宗分》
这时,佛告诉须菩提说,那些发心初学菩萨道的菩萨,及大菩萨摩诃萨,他们的修行是,先发心大愿,来降服自己的心,清扫自己,一切不善习气,转为大公无私,为他人及一切生命,平等善待慈悲,他们用闻法学习,诸如来精神,修行净化自心,把自己心放大,包容一切友情众生,不管是那种类众生,同样善待,没有分别,都把他们看作是,自己的孩子一样,看到卵生的众生,是从蛋生出的生命,比喻蛇,鸡,鸟,鸭子等等,这些卵生,皆因和合气而成,虚妄飞尘乱想,因为它们,迷失自性太深了。
有的从身体坐胎而出生的生命,比喻,人,狗,狮子,大象等等,这是因为在与,杂乱因缘轮回中,以贪欲心,和合滋养成胎,贪欲妄念横竖乱想。这些胎生是因为,习气性互相吸引而有。
还有的是从,湿润出生的生命,比喻水中,微小生命类,及看得到的蚊子,执著轮回,趣向颠倒,在这其中,以和合温暖,八万四千,翻覆乱想。湿相蔽尸,流转国土,含蠢蠕动,各种蝇。它们是因为,深重的邪性心而有。
还有一类,名为化生的众生,它们是因为有各种趣味性而有。因不断变易,在颠倒中,再以假颠倒,和合因相触而成,妄想不断以有新乱想,便有从蛹化出,转蜕飞行。
有的是有着色身,贪着欲望,追求享受的众生,由因世界,因留障碍,轮回之相心,以这些颠倒妄想,和合执著而成,妄想不息,以自性精明乱想,名为有色众生。
无色众生,是人眼睛看不到的众生类,比喻鬼神,天仙那些没有肉身的众生类。
世界还有一类众生,妄想消散轮回,有这种迷惑,颠倒想法,以和合成暗,思想妄念,怎么能是,身体隐藏不见,比喻修行不见色体,以神识妄想,在于虚妄想出的空中世界,生灭不断,如住在虚空的各种仙类,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精神意识中。
说那些若有想众生类那,是说它们由因世界,便有迷茫色相,影像轮回,因著影虚妄,颠倒思想,和合忆念而成,以诸多虚妄想法,各自以潜伏,自身乱想不定,如是故有,想相神鬼精灵等。
说若无想众生类那,是说它们由因世界,愚钝轮回,痴颠倒妄想,和合以执着顽固想成,八万四千,枯槁乱想,使自己轮转为,无想的精神,化为无想土、木、金、石,其类众生。
也可说无想众生,是有人闻法修行到了很高的境界天中,不恋不染一切妄想世界了,可是心却住在,自己的寂静色相上,执着不放,不能出离生死轮回,还在我的意识觉中。
说非有想,由因世界,以和合虚妄,在于轮回,完全无知,颠倒至极,以和合不一样而成,八万四千尘劳,回来复去,互相乱想,便出现没有想中之相,成想非有想类,流转国土。彼蒲卢等,异质相成。
非无想也可说,有人修行到了,无想无念,也没有什么相可执着,说他真的无想了,可他还存在这些自我想法,虽然身心无碍了,心中没有彻底放下我字,而只是心清静,为自己多修了福德寿命而已,却没有真的认识到,自性圆满无碍境界,自己妙觉性圆满不动具足,遍一切法界处,。
所以说这一类天人,为也有想也无想,说他有想,是没有彻底认识自性,还存在假我的意识,说他无想,是他心净不染一切,对一切不生念头,还在二边徘徊,修行自心到了很高的境界,对一切世间色相,没有贪染,认识到了人生,空无的妄想,不可得的道理,并没有深入到,真实不二的自性圆觉妙性实相,只是对世间不染而已,没有任何欲望想法,在自己所证的境界里,。
当作是向佛说的那样,没有生死一切安乐,其实正是他还存有这个意识想法心,才是生死根源,没有彻底清楚自性,不生灭的圆觉,是没有所知心的,没有觉察到自己不动自性,圆满十方法界,无所证,无境界。若有一念想,还是在驴背上找驴,没有悟到自性不二。
世尊继续说,这些众生之类我今发愿,尽于虚空一切众生,我皆令入究竟圆觉,于圆觉中无取觉者,除彼我人一切诸相,如是发心不堕邪见。让它们全部向佛那样,证得无碍自性圆觉菩提,成为正等正觉的佛,我虽然发了这样的大愿力,可是一定要,彻底明白一切世间,生死实相,因果三界十二因缘,缘起根本。
心要没有一丝的,疑惑妄想,没有一相可见,没有一人可度,何况有度众生想法,说度众生,是为名相,如度虚空幻人,言说的众生,只是自性中,妄想幻化出的,一个想法而已,借助缘气,四大组成的影子,所度心也是垢尘,不要著心,虽然知道无所度,可是要有大慈悲心,来呵护引导,还没有觉醒,在自心大梦中的众生。
要忍受它们,各种不理解,及以各中,挖苦,羞辱,嘲笑,殴打,毁辱,等等一切难看难以接受的,言语事情,要用如来正见智慧,照明自心不乱,用清静心来修行菩萨道,圆满自己清静大愿,在世间无世间相,心不动摇,明白一切所见,是自己圆觉如来藏不生灭自性,无量法界,众生国土,皆在自心中现,更无二相境界。
,能所现各种世间,及众生等,皆是同一自性,如来菩提心所变化,如镜中像,水中影,缘起缘灭,没有主宰,人我之相,有所见是妄想心,生出的幻觉幻影,不可得,不可生心。
所以说,成就一切众生,如佛无二,实际中,没有一个众生,可度可成佛者,因为众生,自性如佛无二,具足圆满一切,只是善巧引导他们,放下了对自己,生心妄想念头执着,以无得,无心,无想,心无所挂碍,融入自性圆觉真心,三界三世妄想影尘,一切烟消云散,独显自性,普照法界。
世尊继续说,为什那须菩提,理解我说的吗?要是修行菩萨道的菩萨,有一丝念相,想法,都是著相,有相便有得,有得便生相,我相,人相。众生相。寿者相。
什么是著我相那?比喻有人修行,依缘起色心,所证境界,暂时降服烦恼不起,安然自在无忧了,遇到逆境会心动不安,明白一切,不可著心如幻,就是因为这人,还有所知心,有所证境界涅盘心,这样的心,皆是没有离我相。
世尊继续说,怎么样是为著人相那?若是有修行人,闻法悟证境界,用心明白一切不可得,这样的心,分明存在我想及相,有悟心人我相,愣说不是自己,所悟及悟都不是我,我悟以超过了一切证者,这些言辞说明,没有离人相,要是有人悟到圆觉涅槃不二都是自性妙心,心要是存有一丝悟心证理,都是名为人相。
有人修行,有所证境界,及言说自心是涅槃圆觉,没有其他相,这样的心恰巧显示出了存我相,存悟心在,于自己所知心,分别人相中。
怎么样是著众生相那?有人修行有所证悟了,言说自己,所证境界,没有能比者,比喻有人说,我修行没有了一切相,我相,人相,众生相,而一切众生,及相都是我,我就是一切众生。
要知道这个人说众生者,自己已经著在二边,非我非他相上了,什么是非我相那?这个人说,我是众生,即是非我了,不是真的自己,这样便著在了非我相上了,这就是心存非相。
什么是非他相那?这个人说,我是众生,众生也不是真的我,这样又著在了,非他人相了,便成了,非我非他,二边相了。没有脱离两边非相。
若是修行人,有了证,了悟心念,皆是存有我相,人相。而有人言说,自己没有了人我相者,正是心存所了知相,名为众生相。
什么是寿者相那?若是有人修行清静,心光照觉,知一切世间缘起,皆是自心所造妄想,觉悟世间,无常不可得,而不去内观自心,刹那不住造业根本业世智,执心修心,狂想不息,爱护犹如命根,若是这样,修行觉悟觉者,这样的心,照一切觉及照心,皆是为用心尘垢。
就是因为这个人,以觉心修行,不离觉心,还是在自己意识中,著觉存想,比喻用热水化冰,冰块本来就是水,没有所谓的真冰存在,若是有人说,我在用热水化冰块,这个人便是心著分别相了,修行人心中,存在我觉一切,所觉知心,皆是在自性中,玩弄自心所化尘影游戏。
修行人可以自己,来检验自己修行成果,比喻觉得自己心很清静了,不著一切相了,你可以到朋友中考验自己,若是有人赞叹,你会心欢喜吗?若是对你说三道四,你会心不高兴吗?何况其他事相,若是真有功夫,唯有自知自觉,而不是用嘴说的,若是心有所想,便是我相出现了。
世尊说菩萨修行,心没有任何,波动所见,唯知自心寂静不动,无相可修可见,就是这些知心,菩萨也不住,若是有心有想,著相修行,不能说他是菩萨。
世尊开示完须菩提请问的菩萨摩诃萨修行,如何来降服自心后,观察须菩提不能悟解菩萨所行,不能见实相自性不动圆觉妙性。
修行自心伏妄想,先发慈悲大愿力,心无私心持戒律,心口一致无妄语,不畏世间因果相,唯观自心行与作,大爱平等无分别,
坚固愿力不退转,当下即用当下寂,真妄不二不留痕,真我自性无动移,随用随现无增减,无来无去常现前,见闻觉知不离真,心包法界诸友情,无有一处不自心。深信佛教悟自性,心不外信不外求,顺逆事中洗心垢,一切事相为宝镜,照心不二修平等,增智修福益他人,深信因果心不动,离心无我登莲台。
《原文》第四品妙行无住分
复次。须菩提。菩萨于法。应无所住行于布施。所谓不住色布施。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。须菩提!菩萨应如是布施。不住于相。何以故?若菩萨不住相布施。其福德不可思量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东方虚空可思量不。不也。世尊。须菩提。南西北方。四维上下。虚空可思不。不也。世尊。须菩提。菩萨无住相布施。福德亦复如是。不可思量。须菩提。菩萨但应如所教住。
《注解》《第四品妙行无住分》
于是世尊,继续开示须菩提,及其大比丘众,佛说须菩提啊,我再来说说,你的另一个问题,发菩提心,修行菩萨道的人,应该怎么来把心按住不乱不动?应该怎么修行布施?
须菩提,菩萨修行与一切法,应没有所见,不著一切相,心无所著,没有所想善恶分别心,用平等心,无我,布施于众生一切,要离相,离心,不著,色相布施,所施及被施者,犹如幻人,空中花,水中影,心没有任何想法念头,得失望报,要知道,眼所见的一切色相,无心无性,各种色身也是一样,因地,水,火,风,四大,因缘组成显影,在于不动自性圆觉性真心,无际妙心智镜,轮回妄想记忆的各种,无始影尘垢相。
众生执着当作实有,被色相覆盖,真心所用,随于生死,无常色相,受苦不知,一切色,都是缘起空影,终归坏灭,眼所见一切色,皆是空相,所见的天空,也是颠倒,妄想色相,所以说,能所见的空,也是色,众生的各种,感受,想法,所行,所认识的一切,与虚空色相一样,是自性中随缘所现的,轮回习气妄想,没有来去,增减坏灭,是众生真心,不生灭中不动圆觉性妙心,随缘现出的妙色身如来。
也不要著在,各种言说,声尘,恶语,善言中,做分别想法,一切声音,皆同一相,没有形相自性,以因缘起空声,不可以对各种声音,做分别想法,耳能听到的,各种无尽声音,声音没有自心及性,随缘而现,不增不减,要知道一切,无尽,无量,差别声音,众生平等所闻听,缘起无二,无尽的各种声音,都是空相不可得,尽虚空,遍法界的虚空,也就是一切无尽声音,皆自性菩提心所现出的,众生自性,不动圆觉妙性声闻天,妙音声如来,随缘而现,随缘众生平等闻听无二。
也不要住在,各种香相,生心分别,所有诸世间香气,皆是众生自性菩提心,所现佛香天,一切的无尽香气,都是缘起空相,自性轮回习气,认为妄想而有,香都是空幻觉尘,不可著心所想,是众生自性般若智,遍满法界虚空,没有来去,增减及形相,法界十方,皆是自性圆觉菩提,众生平等运用无二,是众生自性中的,佛香天,香积如来。
也不著于世间,各种味作分别,世间各种味道,皆是众生自性般若,妙用所现,不增不减,随缘而显,没有自性来去,是众生自性中,所现的法喜如来,圆满法界十方,众生平等运用无二,不可以著味相生心布施众生。
也不要著世间,各种触觉尘相生心,一切所触,感受幻觉,都是自性,菩提般若,随缘所现,不增不减,遍满十方法界,一切各种触觉感受,都是空相,妄想习气,不可以执着生心,迷失真觉自性,各种触,如虚空,是空相,不可得,虚空及触无二,习气妄想所见,空也就是一切触,无处不在,是众生自性所现的,智明如来,众生妙觉性遍及满法界,一切如来在自心。
也不要著,各种善恶之法生心,众生著色生心,生出无尽,分别想法,要知道这些,妄想念头想法,无形无相,皆是空想垢尘,一切法都是空,自性智镜尘,空也就是一切种种想法,自性圆觉菩提心,无处不在,显现一切万法心念影相,不生不灭,没有垢相净相,远离色相,无染无垢,常自清净,即是众生自性所现的,法明如来,圆融一切十方法界,随缘众生平等运用无二。
须菩提,你明白了这些色相后,知道了菩萨所行,无相,无行,无所施,而布施,心无所著,不住于相,这是为什么那?因为菩萨不住相,修行布施,才能获得不可思量的福德。
须菩提,我来问你,你说说看,东方的虚空,能思量它的多少吗?
须菩提回答,不可以思量世尊,须菩提,那么南西北方。四维上下的。虚空可以思量吗?须菩提回答,不可以思量,世尊。佛说,菩萨修行,无相,无著布施,所得的福德,如十方虚空一样多,不可以思量,须菩提啊,那些发菩提心,修行菩萨道的菩萨,要向我说的这样,来修行依法教而住心。
修行福德离色相,心无所著不住见,言语微笑皆布施,助人善行不留心,心无念想不望报,佛法施人最为上,不住一相无人我,福德无量如虚空。
世尊开示完后,观察众心,及须菩提,迷闷不解心著言说声尘,及知见相,世尊平等大慈,不舍众生,继续开示须菩提及大众,用善巧比喻,教以离相行于大道。
《原文》第五品如理实见分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可以身相见如来不。不也。世尊。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。何以故。如来所说身相。即非身相。佛告须菩提。凡所有相。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。则见如来。
《注解》《第五品如理实见分》
这时,世尊再次问须菩提,须菩提,我来问你,可以用所见到的身相色身,为说是见到如来了吗?须菩提回答说,不可以说用眼睛见到的色身,是真实的如来佛陀身相,这样说的人,是不对的世尊。为什么那?
因为如来,所说的身相,不是真的如来身相,是从如如不动,自性圆觉妙心,随缘变化的影像而已,是有地,水,火,风,四大因缘,暂时组成的色相。
佛告诉须菩提说,不要说是看到我的色身,是不真实是非相,就是你见到看到,所有一切世间,万象色相,所有一切,都是自心,虚妄空相,都是不真实的。
你若是想见到,真实的如来,要对一切相,深入观察它们的实质性,不是真的有相,只是你自己,真心不动圆觉心中,颠倒轮回,沾粘存留的记忆而已。
一切相,没有自性心念,因为众生,对世间色相,有同样的想法,会相聚一起,在同一菩提妙心中,现出来众生,妄想世间影像,各自接受自己,所造因果,善恶报应,世间一切,唯有自己真心,在随缘刹那不住,并不是四大组成的身体,有所能力想法,。
众生色身,皆是在自己,菩提妙觉心中的,色相影尘,众生以轮回习气,把色身当作实有,习惯了用,眼,耳,鼻,舌,身,意,来起作用,把自己真心,真我,无际圆觉,不动妙性,忘却缩小,锁在了肉身无常牢狱,忘记了世间一切,都是自己法身菩提心,自己就是无际十方法界,影彻示现一切,没有第二处,清静寂静如明镜,众生执着色身当真,随无常幻业,自心造因果轮回,在妄想尘垢中不住,。
自己的真心不动不坏,寂静清静光明,映彻一切,没有生灭妄想之事,你要想见到真实如来,不要著相生心,见相即是见到,自己如来藏影,不对世间一切,有所想法,顺缘行如虚空,没有执着,见到世间一切所见,都是从自心,妄想因缘,和合而有,有新会有旧,有好会有坏,皆是相对立法相,没有一物,是恒久不坏的。
,这一切皆是在自性,向虚空一样如如不动中,显现自己的一切想法影子罢了,随着众生各种,善恶想法,会所现出各种,善恶世间,各种痛苦快乐感受,所以说,要见到如来,要先认识色相,不是真的有相,把色相分析空了,一切万法皆遍法界一切处,都是自性菩提心自在用,。
比喻一切,能看到的,无尽色相,那是自己及众生同一色身,好及不好,要看众生及自己用身心,做人做事了,世间一切,随着众生心念而转变,要观察自己一切觉性,真觉妙心性,平等如虚空不动,一切众生友情,皆在同一菩提真觉妙心,真觉心性平等不动,圆满十方法界,众生平等而用,当知众生自己,觉性平等不动,各种感受亦是真心,平等觉性作用,没有来去增减,。
要知道众生色身四大,地,水,火,风,也是一样,遍满法界十方,平等不动,随缘众生因果业力,而现差别,众生友情,同一圆觉妙性,平等不动,所以一切众生友情,各因自己,因果福德,受用自己,所受世间,众生平等,法性无二,没有人我,各种相分别,比喻众生,所同用的,色,声,香,味,触等,这些自性神通陀罗尼事,没有主宰心念,比喻众生,同用离不开的,吃喝拉撒,饥饿感觉,以色身习气,所现出的无量因缘事,感觉冷热,酸甜等等,都是本性平等觉性,自在无碍妙觉显现,这些事情不生不灭,不增不减,不随生死有所动摇,增加或减少,不随世间众生造业净垢,而有所染污,。
它们是自性清静妙觉,虽然随缘处在世间,万法色相中,无处不在,而它们却,不染色相万法,远离一切,色相万法,虽在一起,互融无碍,因为色相万法,都是自性空影,本没有真实性,一切平等无二,当知道众生,妙觉性清静不动,圆满没有边际,圆裹一切万法色相,。
知道了自己色身四大,遍满法界不动,自己的,六根,眼,耳,鼻,舌,身,意,也是圆满遍满法界的,知道了自己六根作用,遍满法界,要知道自己,受用的六尘,色,声,香,味,触,法,也是遍满法界,平等受用,这六尘遍满法界,平等无二,。
自己的色身四大,也是遍满法界的,众生各种作用,妙法自性三昧神通无碍,行走坐卧,都是遍满法界,平等受用无二,知道了众生同一,圆觉妙觉性,具足一切,遍满法界,世间所有一切,所见运用之事,都是空相影尘,众生真我自性妙根,眼,耳,鼻,舌,身,意,及以一切,色,声,香,味,触,法,六尘,都是没有生灭,无坏无杂的,既然一切众生,真实性六根,六尘,清静遍满法界,无坏无杂,世间一切所用万法,皆是无相,不生不灭,真实如来。
寂静清静妙菩提,无相无示无言说,无心无念无生灭,圆满具足如来智,遍满十方平等用,不增不减无二相,修行深入自心观,念头想法无边际,世间一切如梦事,自故至今无人得,迷失习气色身相,自造牢狱火宅中,著相分别生善恶,因果随身轮不息,善恶本自一心造,把握自心行平等,不著善恶观无常,世间菩提大导师,一切如来从中出,成就菩萨摇篮处。
《原文》第六品正信希有分
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颇有众生。得闻如是言说章句。生实信不。佛告须菩提。莫作是说。如来灭后。后五百岁。有持戒修福者。于此章句。能生信心。以此为实。当知是人。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。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。闻是章句。乃至一念生净信者。须菩提。如来悉知悉见。是诸众生。得如是无量福德。何以故。是诸众生无复我相。人相。众生相。寿者相。无法相。亦无非法相。何以故。是诸众生。若心取相。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。若取法相。即著我人众生寿者。何以故。若取非法相,即著我人众生寿者。是故不应取法。不应取非法。以是义故。如来常说。汝等比丘。知我说法。如筏喻者。法尚应舍。何况非法。
《注解》《第六品正信希有分》
这时须菩提,听闻世尊所说,心有惊怖,不见实相,自心不明,即联想到其他人,会相信如来所说的实相吗?
佛知道须菩提的心念,告诉须菩提说,请你不要用小乘小智,来测量如来所说,实相无相涅槃寂灭,我知道当如来灭度后,会有人善根成熟,持戒修福,愿意修行,大乘佛道,愿意得闻无上,实相般若妙法,我之所以说此经,。
也是为了三世未来,一切众生听闻实相,这样的人,一旦听闻了此经,心会放光,清静自照照他,深信不疑,发心大乘,修行菩萨道,我说这样的人,他不是在于,少佛前种了善根,修了福德,而是在于,无量千万佛那里,种了很多深厚的善根,才能闻此,实相言说,深信不疑,这个人,要是对这部经,升起一念清静心,深信不二,须菩提,诸如来都会知道,看到这个人。
要是有这样的很多众生,能够对此经典,如此深信不疑,欢喜恭敬,这些众生,会有无量福德,不可具说。
为什么那?因为这些众生,善根清静深厚,对色相淡薄,闻到大乘,甚深经典,心会自生,如来正见智慧,知道一切相,皆是虚妄不实,心中已经,没有了,人相,我相,众生相,寿者相,也没有了法相
什么是法相那?。
就是说,有人修行精进,微有所证,认为自己已经很清静了,没有了一切相,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,都不著明白了如来所说真理,正是因为存有这些想法,才会现出来我相法相,没有断除,若是有人赞叹他所修行的法门,会生欢喜心,要是毁辱讥笑他所修的法门,会生不善不欢喜心,这可以说明,这个人的我相,坚固没有消除,潜藏识中游戏六根,一旦遇到境界,便会现出来,修行道者不能除去我相,不能入自性清静妙觉,要是有人知道我空,也没有能毁我者,这种心说明我相没有除,要除我相对世间,一切贪,嗔,爱,慢,谄曲,嫉妒,对境不生,他人我爱,恩爱一切,皆不染心,才能成就一切。
自己心中生出的,一切想法,各种看法,善恶差别,对一切,色,声,香,味,触,世间的,对错诤分,没有了胜负分别念头,不对世间一切事理起争执,知道这一切,都是自性智镜上的,浮云尘埃妄想,会顺教而行,行于菩萨无相,空,无我道。也没有了非法相。
什么是非法相那?就是说从外面,听来的一切言说,各种说法所教,都是方便工具过河船伐,不是真的有此法,可得成就,心不会住在这些,方便说法中,这些说法,只是给你指点迷津而已。
为什么那?因为要是有众生,以著相心生想法,便会对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,分别执着,便是著相,生颠倒妄想,随着自己,妄念思想去作,对一切相,有所取所得,认为自己的想法,是正确的,我喜欢的就要得到,不喜欢的便会憎恨,这样的众生也是在著,人相,我相,众生相,寿者相。
若是有众生,执著世间一切有为作法,对一切言说音声,各种对立胜负,得失等等有为法,升起烦恼所得,对善法恭敬欢喜,见到恶法心生讨厌憎恨,对世间各种对立法,分别取相著心,作种种想法及看法,也是在著,人相,我相,众生相,寿者相,
为什么那?佛说,若是有众生修行中,取非法相,也是著我,人,众生,寿者相
什么是非法相那?是说一切法,都是无性,无相,永离分别的,若是有真修行者,会见真实相,一切法,若有,若无,对于这样的,法事境界,心不著其中,不生想法,取舍念头,一切法,空有名字,没有实体可见。
他人的一切言教说法,对这些说法,不应该,有取,有舍,之想法,因为这些都是,做照明工具,来引导你,修于正道,依法而行,是善巧方便说法工具,比喻父母,用各种言辞,教育子女一样,引导向善,不做恶事,保护自己,不损他人,对于这些,言教劝法不著心,要借助这些来,照明自己所行事,。
你要是对这些言说教法著心,所取,所舍,放不下,是在为自己添加无明包袱背着,因为自性具足一切如来正见智慧,只是习气牵引著相迷失,暂时不现而已,不要执著言教不放,要用此方便言说,点燃自性智慧,一切智慧,不从外得,皆是从自己,清静慈悲心生,要是对与如来所说的经法,执著不放,也是在著相,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,再加法相。
所以菩萨对法,不应有取法心,不该有取非法心,因为这些法,不实如空,所以如来,时常对修行比丘说,你们跟随我,出家修行,要知道,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,言说教法,就向过河用的船伐一样,只是照明你们的工具而已,。
你们要是著心当真,会被这些言说浮尘,遮盖你们的真性妙明心,听我说法,是让你们知道,怎么去开悟自己的,本性智慧,我只是给了你们一个工具,及给你们指明了方向而已,你们应该,按照我的教诲,悟自心性,开发自己,如佛无二的,大智海宝藏本性,而不是从外学习一些知识,为是真实法,所以说,一切法不住。
怎么是舍法那?。
所为听闻二乘,及一切的外道言说,以虚妄分别心,说有相可得,有真实诸法可修,对于这些听闻,有所得法,皆应舍离,不应该住在其中,生分别取相,如果是修行,见到了自性法心,也要舍弃,不生想法,因为修行中,会随着清静心,现出各种境界,都是前尘影事,不可以取相,要舍弃不恋。
什么是舍非法那?就是对一切想法,真实明白,它们的实质性,空无所有,世间所有善恶言教,都是无性无心,水中影,镜中花,不可以贪着,生心分别,要观察一切,无来无去,没有形体,可见可得,唯有空名相,做方便用,对所有心念想法,不作分别,清扫舍离,不住一法。
大乘妙法无上宝,大善根人能解知,心不著相无法得,如来言说过河伐,无取无舍离四相,言说动念皆菩提,如来大施悯众生,善劝引导见自性,乘此如来大法船,顺法不二到彼岸。
《原文》第七品无得无说分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。如来有所说法耶。须菩提言。如我解佛所说义。无有定法。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亦无有定法。如来可说。何以故。如来所说法。皆不可取。不可说。非法非非法。所以者何。一切贤圣,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。
《注解》《第七品无得无说分》
这时,世尊觉察须菩提,及大众心,对如来说法疑惑不解,在于取得之间,不知道如何,于是世尊,便再此引导说明此义,再来问须菩提,
佛说,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你说说看,如来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可修,有佛可得,我说的佛是用法修出来的吗?
如来随顺众生,因缘所需,示现在世间色身四大,在生死无常幻化中,说法教化,开示世间,真理实相,须菩提,你说如来真的有什么法所说吗?
世尊这样来问须菩提,须菩提听了,心中不定,思维一下如来的问答,然后说,按照我听世尊,您所说的意思,我的理解,是没有什么固定不动的法,佛可以拿来说,佛说的无上正等正觉菩提,也只是个名字相而已,没有无上正等正觉的,真实体可取可得,也没有什么一定不变的法,如来可以说。
为什么那?按照我的思维,来做解释的话,如来所说的一切法,都不可以生取心,您前面演说了,一切法不可取,取即著相,也不可以说,不是如来说法,也不可以说,不是真法或者是不对的法。
为什么那?以我须菩提,来观察一切法,是因为那些有成就的,或者没有成就的贤圣者,都是因为,不住一切法,无取,无舍,修行无为空法,而有所证果,因自己所修行福德,境界不同,也是因为,修行无为空法,而产生各自所证境界,而有差别的。
世尊大智者,洞彻一切心,明了一切法,为开发众生,离相不著心,故问须菩提,甚深实相义,远离诸法相,深观自性心,照明法会众,所见及听闻,一切皆不真,自性心中尘,缘起现诸影,如水动起泡,泡灭还归水,众生见世间,皆是自心海,贮存前尘影,对影起贪取,念头如波浪,动荡起诸泡,在于自心中,执泡当作真,一切不可得,有的必有失,有有必有怖,有怖心不安,常住烦恼海,皆因假当真,枉受幻业苦,不能得真明,自性妙法心,不生亦不灭。
《原文》第八品依法出生分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。以用布施。是人所得福德。宁为多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何以故。是福德即非福德性。是故如来说福德多。若复有人。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。为他人说。其福胜彼。何以故。须菩提。一切诸佛。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。皆从此经出。须菩提。所谓佛法者。即非佛法。
《注解》《第八品依法出生分》
这时世尊,听完须菩提的解释,明了须菩提心中,存有疑惑难明,不能深入如来所问境界,于是世尊,继续用善巧福德,来打比喻,什么是真正的法,怎么来修行佛法,才能受益成就,世尊再问须菩提。
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若是有人用最珍贵的宝物,多的就像是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,用来做布施修福德,这个人所得的福德多不多那?
须菩提回答说,很多了,世尊,为什么那?
佛说,这个人用无量的珍宝,做布施修福德,只是单一的得,天人福德而已,这些福德,没有任何价值,不能出生死轮回,所以我说福德很多,要是有人,在于现在我们这个法会,开示的这部甚深实相,大乘经典中,能够真诚深信,读诵里面如来说的,四句偈句等,说给他人听,让他人也能种此菩提因缘,我说这个人所得的福德,胜过那个,用三千大千珍宝,做布施修福的人。为什么那?
须菩提啊,那是因为,所有的如来诸佛,及以能所成就,圆满正觉菩提成佛,都是从这部经中,修行照明而成就的。
须菩提啊,如来所说的佛法,是借色尘影像万法,开悟自性,认识生死因缘根本,觉悟世间不实,十方无量世界,皆是因为,自性所造善恶业显影,所以说,能看到的一切,言说的一切,都是借影说显真,不是真的有什么法,可得,可见,可修,可成就事。。
若是再拿这些来,作成就想法,便是在生死轮回中,再加迷失造业,因为能见,能说,它们的实质性,是自性菩提心,所现一切,若是再在于这些,现出来的空影,无常缘起相上,作得取成就想,是在对影子治病,头上安头,妄想中生妄迷上加迷了。
如来无上尊,转无相法轮,教以明世间,福德真实相,引入自性宝,无失大宝藏,身心言语作,皆是菠萝蜜,自身即佛身,自心大法界,随顺如来行,无尽福德聚,佛即一切法,法即一切佛,皆在众生心,演绎妙佛法,平等无二相,真实妙菩提,般若菠萝蜜,出生诸经法,光明恒普照。
《原文》第九品一相无相分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须陀洹能作是念。我得须陀洹果不。须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须陀洹名为入流。而无所入。不入色声香味触法。是名须陀洹,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斯陀含能作是念。我得斯陀含果不。须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斯陀含名一往来。而实无往来。是名斯陀含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阿那含能作是念。我得阿那含果不。须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阿那含名为不来,而实无不来。是名阿那含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阿罗汉能作是念。我得阿罗汉道不。须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实无有法名阿罗汉。世尊。若阿罗汉作是念。我得阿罗汉道。即著我人众生寿者。世尊。佛说我得无诤三昧。人中最为第一。是第一离欲阿罗汉。我不作是念。我是离欲阿罗汉。世尊。我若作是念。我得阿罗汉道。世尊则不说须菩提。是乐阿兰那行者。以须菩提实无所行。而名须菩提。是乐阿兰那行。
《注解》《第九品一相无相分》
这时,世尊继续引导,菩提提及大众,离法离心离相,开悟自性真心,洞彻世间,实相无相,于是,世尊问须菩提,
须菩提,我来问你,佛所说的修行中,最初四果,名为须陀洹果,能作为实有想念说,我修行要证得须陀洹果,我能得须陀洹果吗?
须菩提回答说,不能得,世尊,为什么那?
因为须陀洹,它只是个空名,是说修行人修行到了,不染世间六尘,色,声,香,味,触,法而已,断除了所见惑,是名为在趋向,流入圣人流中,起个名字为入流,比喻人要出远门,做好了一切准备了,而还没有启程,是说修行人,到了须陀洹驿站,不被所见生心,断除了见惑,其实只是个名相而已,没有真实体相,也没有可入须陀洹处,只是得了一个这样的名字。
世尊继续提问,须菩提,我来问你,修行中第二果,名为斯陀含,能把它当作真实来思念,我精进修行,要得到斯陀含果,我能得到吗?
须菩提回答,不能得到,世尊。为什么那?
因为斯陀含,只是修行中,善巧方便引导前行,安的一个,名子相而已,说修行人,到了更高的驿站,名为斯陀含,对于世间一切,淡薄不恋,身心更为清静了,只要再来世间一次,便会不再来世间投胎,会在个个天界,闻法修行,起了个名相,为一往来,而实际中,没有往来之相。只是随世间语言,名为斯陀含。
世尊再问,须菩提我问你,修行中的阿那含果,我能不能,精进修行得到它那?
须菩提回答,不能得到,世尊,为什么那?
因为名为阿那含的果位,是说修行人到了,更高的寂静清静驿站了,又胜过了前面的,二果斯陀含,不再来世间投胎了,名为不来,而实际中,没有来往,及不来之相,只是个空名相而已。
世尊继续问,须菩提,我来问你,修行中的小乘,最高四果阿罗汉,能当作是真实,作想法思念,我修行要证得阿罗汉道,能得到吗?
须菩提回答,不能得到,世尊,为什么那?
须菩提回答,实在是没有什么法,可以说它是阿罗汉,世尊,要是修行到了,阿罗汉果位,作是说言,我得阿罗汉道了,这个人便是,著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了,
世尊,您说我得无争三昧,身心寂静,安然不动,在世间人中为第一,是对世间,一切欲望心,断除干净的第一,离欲阿罗汉,但是我不作是说,我是离欲阿罗汉。
世尊,我要是说我得阿罗汉道,世尊您便不会说我,是寂静无诤的,阿兰那行者了,因为我真实,没有什么可修所行,只是清静,摄受自身心入寂清静,远离世间,不起欲望之心念而已,随世间言说,得了个空名字为须菩提罢了。
修行四果空名相,出离生死一客栈,修行身心得清静,才能入住名得果,继续精进不懈怠,更高一层安乐窝,依法而行心坚固,远离生死住天界,自心常寂不起诤,世间一切心不染,修行道上四客栈,当作暂歇不恋住,发心大愿随佛行,菩萨道中证佛果,如佛无二得自在,入生死海度众生。
《原文》第十品庄严净土分
佛告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昔在然灯佛所。于法有所得不。不也。世尊。如来在然灯佛所。于法实无所得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菩萨庄严佛土不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庄严佛土者。即非庄严。是名庄严。是故须菩提。诸菩萨摩诃萨。应如是生清净心。不应住色生心。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须菩提。譬如有人。身如须弥山王,于意云何。是身为大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大。世尊。何以故。佛说非身。是名大身。
《注解》《第十品庄严净土分》
世尊听完须菩提的见解,更进一步引导大众,无法可得,无相可见,所知所闻,不可著心,佛告诉须菩提。
须菩提,我来问你,如来在修行菩萨道时,往昔在燃灯佛,住世年代,我在燃灯佛那里,得到了什么法没有那?
须菩提回答,没有啊,世尊,您在燃灯佛哪儿,没有一法可得,没有得到什么法。
须菩提,我来问你,发菩提心的菩萨修行时,有没有要庄严佛土的想法那?
须菩提回答,没有啊,世尊,为什么那?
因为说庄严佛土,只是个名字而已,是名相上的庄严,不是有个什么佛土的地方,可以庄严,是名相庄严。
佛说是这样的须菩提,那些菩萨摩诃萨,发心行菩萨道的人,就是应该,生这样的清净心,不住色生想法分别,心中没有,杂念色相,空寂清静,不住与色,也不应该在于那些,世间各种音声中,生心分别著声尘相,世间各种香,也是一样,不应该有想法心念,。
各种味,也是一样,心不染不住,身触感受,也是一样,不要对这些无相色尘,著心分别,一切言说法相,各种差别万法,也是一样,要保持自己心静不乱,应该觉悟,一切世间,无常空相,把心看好了,不要让心落入,色尘生心,要时刻警觉,无常空相,心要无所住,不染不离,生无所住心修行。
世尊知须菩提心念,而打比喻,考验他一下,于是佛说,须菩提啊,比喻有个人,他得身体大的向须弥山王,那样高大,因为佛知道须菩提,见过须弥山王的高大,所以拿来打比喻,
须菩提,我来问你,这个人的身体大不大那?
须菩提说,太高大了,世尊,为什么会这么大那?
佛说,那是因为,这个人能现出来大身体,不是真的身体,是虚妄色身,地,水,火,风,因缘幻影而已,能所见到的,大小色身,都是虚妄幻影,缘起四大,不是真的身体,缘聚缘散,终归坏灭,不要当真有大有小,只是个空名言说相,名为大身。
因佛知须菩提,只是证空未见实相,所以用比喻开示实相无相。
言说佛法相,佛法实无相,无相真实相,无染无生灭,万法自清静,见者即见佛,如如常不动,不增亦不减,言说世间相,大小皆幻影,缘起四大成,终归与坏灭,不实如空花,亦如水中月,若能净自心,不染世间相,便能入寂静,见自本来面,一切无不真,相相皆菩提,寂照映一切,众生同涅槃。
《原文》第十一品无为福胜分
须菩提。如恒河中所有沙数。如是沙等恒河。于意云何。是诸恒河沙。宁为多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但诸恒河尚多无数。何况其沙。须菩提。我今实言告汝。若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。以用布施。得福多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佛告须菩提。若善男子。善女人。于此经中。乃至受持四句偈等。为他人说。而此福德。胜前福德。
《注解》《第十一品无为福胜分》
世尊用比喻,依自性所显出,色身四大影像,试问须菩提的看法,结果须菩提考试不及格,被言说知心所转,不明世间,不动的自性法身,凡有所见,全是虚妄相,。
这时世尊,便以世间所现,最珍贵的七宝,来打比喻,给须菩提听,要他知道,世间一切,及无上佛法的,差距之别,七宝佛经上说,金、银、琉璃、珍珠、玛瑙、珊瑚、琥珀。这时,世尊对须菩提说,
须菩提啊,假如恒河沙中,所有的沙粒,一粒沙变为一条恒河,我来问你,这些诸多沙粒,化成的恒河,每一条恒河,都有无数细沙,你说多不多那?
须菩提回答说,太多了世尊,光是那些恒河,就多的不得了,更何况河中沙粒那。
佛说须菩提,我现在对你,实言相告,要是有善男子,善女人,他们用最珍贵的七宝,多的就向,刚才所说的恒河沙数,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,用作布施,他们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那?
须菩提回答,太多了,没法说清世尊。
佛告诉须菩提,若是有,善男子,善女人,在于现在,所说的经文中,用清静心,致信受持四句偈等,能够深信不疑,对他人说,这样所得的福德,胜过前面,用无数恒河沙,三千大千世界多的,七宝布施所修福,要知道世间一切财布施,再多也不如,无上最上,大乘佛法,几句偈言对人说,那才是救人慧命,施人光明,布施无尽的真实,福德财富,怎么样才算是,受持读诵那?
《受持读诵者,行解相应谓之受,勇猛精进谓之持,心不散乱谓之读,见性不疑谓之诵。》
世间一切皆空影,缘起缘灭无价值,珍宝无数不可得,人身最贵终坏灭,世间财富生死链,通向轮转六道门,心恋不舍招诸苦,三恶道中作常客,世间一切诸珍宝,不如一句大乘偈,佛法经典在世间,最为无上大宝藏,世间财富空中花,怎可用来比妙法,佛法皆是如来心,众生慧命菠萝蜜,闻者获福德无量,亦能灭罪除病灾,不可言尽大宝藏,真实不虚利众生。
《原文》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
复次。须菩提。随说是经。乃至四句偈等。当知此处。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。皆应供养。如佛塔庙。何况有人。尽能受持读诵。须菩提。当知是人。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。若是经典所在之处。即为有佛。若尊重弟子。
《注解》《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》
世尊继续告诉须菩提说,虽然只是受持经中四句偈句等,你要知道,大乘佛法的不可思议,世间一切,没有可与比拟的,要是受持,四句偈句等,所在的那个地方,会有世间天人阿修罗,都来作供养,犹如供养佛塔庙一样,更何况有人,能够受持读诵经典,
《受持读诵者,行解相应谓之受,勇猛精进谓之持,心不散乱谓之读,见性不疑谓之诵。》
须菩提你要知道,这个人已经成就了,最上的佛法,成为世间,第一稀有之法,要是经典所在的地方,便是有佛在哪里一样,犹如佛在那个地方,或者是最受尊重的佛授记弟子。
佛法是众心,即是诸如来,如来灭度后,也称法舍利,在于三界中,润益如来种,作人天福田,修行人导师,照明生死根,苦海做船伐,最为稀有宝,应知莫轻视,无物可比拟,遇者莫错过,不恋世间财,但惜妙法宝。
《原文》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
尔时。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当何名此经。我等云何奉持。佛告须菩提。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。以是名字。汝当奉持。所以者何。须菩提。佛说般若波罗蜜。则非般若波罗蜜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所说法不。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如来无所说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。是为多不。须菩提言。甚多。世尊。须菩提。诸微尘。如来说非微尘。是名微尘。如来说世界。非世界。是名世界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如来说三十二相。即是非相。是名三十二相。须菩提。若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。若复有人。于此经中。乃至受持四句偈等。为他人说。其福甚多。
《注解》《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》
这时,须菩提听闻世尊,赞叹大乘佛法,如是不可思议,心中即生,渴望受持经典,请问世尊,此经典名字是什么名?我及大众受持,要知道名字才行。
佛告诉须菩提,这部经的名字为,金刚般若波罗蜜,光是这个名字,你们就要好好受持,为什么我这样说那?
须菩提啊,佛说的般若波罗蜜,不要去著它的名相,也不是真的有这部经可得,不要闻听经法,著声尘名相,是要你们,深悟真理实相,自性的不可思议。
世尊得知,须菩提心念法相,故而试考一下他。
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如来有没有说过法那?这时须菩提告诉佛,世尊您没有说过,虽然须菩提口中这么说,心里没有如实所证,实相无相,世尊故而继续,考问须菩提。
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微尘你说多不多那?
须菩提回答,多的不可说,太多了,世尊。世尊知须菩提,没见实相,告诉须菩提说,这些微尘,如来说都不是真的微尘,只是以名字,而说微尘,。
你要知道,世间所有一切,皆是幻化空相,虚妄不实,没有一物,是永恒不变的,不要著言声知相,世尊更深一步,来引导须菩提,深入实相不二。
须菩提啊,如来说世界,不是真的世界,只是个空名相而已,你不要认为,有什么世界存在,世尊再次问下去。
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可以用你见到的三十二相色身如来,就是见到如来了吗?
须菩提回答,那是不对的世尊,不是真的见到了如来,为什么那?
如来所说的色身,三十二相,只是个幻化缘起,与众生一样的,四大肉身,不是真的如来,是随缘世间,现出的影像,如来您常说,见到色身的如来是非相,不是真的如来,是名为三十二相。
佛说须菩提啊,要是有,善男子,善女人,以恒河沙那么多的身命,用来做布施修福,如果有人,能够在这部经中,受持四句偈等,为另一些人说,这个受持经中偈句的人,它的福德最多,胜过用恒河沙生命布施的人。
世间修福德,闻法最为上,身外财物等,不能比闻法,生命色身施,不如受持经,读经如见佛,持经持佛身,福德无比量,能出生死海,无价大宝藏,黑暗光明灯,苦海大法船,信行到彼岸,世尊无言说,真实菠萝蜜,觉悟大众心,开悟自般若,扫清言说尘,不住所见相,闻法无所闻,修行无所得,那是真实道,直通大圆觉,自性妙菩提,较量福德多,无极如妙法。
《受持读诵者,行解相应谓之受,勇猛精进谓之持,心不散乱谓之读,见性不疑谓之诵。》
《原文》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
尔时须菩提。闻说是经。深解义趣。涕泪悲泣。而白佛言。希有世尊。佛说如是甚深经典。我从昔来所得慧眼。未曾得闻如是之经。世尊。若复有人得闻是经。信心清净。则生实相。当知是人。成就第一希有功德。世尊。是实相者。即是非相。是故如来说名实相。世尊。我今得闻如是经典。信解受持。不足为难。若当来世。后五百岁。其有众生。得闻是经。信解受持。是人则为第一希有。
何以故。此人无我相。无人相。无众生相。无寿者相。所以者何。我相即是非相。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。何以故。离一切诸相。则名诸佛。佛告须菩提。如是如是。若复有人。得闻是经。不惊不怖不畏。当知是人甚为希有。何以故。须菩提。如来说第一波罗蜜。即非第一波罗蜜。是名第一波罗蜜。须菩提。忍辱波罗蜜。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。何以故。须菩提!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。我于尔时。无我相。无人相。无众生相。无寿者相。何以故。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。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。应生嗔恨。须菩提。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。于尔所世。无我相。无人相。无众生相。无寿者相。是故须菩提。菩萨应离一切相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不应住色生心。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。应生无所住心。若心有住则为非住,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。须菩提。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。应如是布施。如来说一切诸相。即是非相。又说一切众生。即非众生。须菩提。如来是真语者。实语者。如语者。不诳语者。不异语者。须菩提。如来所得法。此法无实无虚。须菩提。若菩萨心。住于法而行布施。如人入暗,则无所见。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。如人有目。日光明照。见种种色。须菩提。当来之世。若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能于此经受持读诵。则为如来以佛智慧。悉知是人。悉见是人。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。
《注解》《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》
这时,须菩提闻听,世尊开示的大乘经典,无比甚深稀有,福德无比,觉察自己,所知微少自已为多,深感惭愧内疚,不能发无上,大菩提道心,住在空城,游戏不前,不能知道,菩萨所行如来境界,不能亲证如来妙圆觉海,。
经世尊开示,大乘妙道,使得自己慧眼,更加明亮清静,感恩涕泣赞叹此金刚经,须菩提说,世尊啊,我已感到此经,甚深光明,若是有人,得闻读诵了这部经,深信不疑,以最欢喜坚定心,清净心,来按照修行,这个人就能成就,向您说的那样,最稀有第一功德了,。
世尊,言说实相者,实际中没有什么实相存在,说实相即是非相,修行者一相不住,无我,人,众生,寿者,四相不生,非相便是实相,因为一切无二相,心迷有二,觉悟没有二及其它一切,唯显自圆觉妙心,圆裹十方法界,所现一切,没有实相非相,言说之事,所以如来对这些,说法名相,为因言说方便名为实相,
须菩提说,世尊,我现在能闻听,您说的这部金刚经,能够深信解知其义真理,行解相应谓之受,勇猛精进谓之持,来受持不忘,不为难事,要是后世末法,有众生能得闻此经,也能信解,行解相应谓之受,勇猛精进谓之持,来受持此经,这个人为非常稀有了,为什么那?
这个人,已经没有了,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,为什么这么说那?
这个人觉悟到,我相不真,是缘起四大组成,暂时依造业现出的无常色身,不会常久的,知道是个假相,无知无觉的前尘影相,后面的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,也是一样的,都是不真的,名为非相,为什么那?
这个人,离了一切诸相,在相无相,不起杂念,依法而行,说明这个人,就是在做佛了,因为按照,世尊您的说法,一切无二,一切诸相,也就是一切诸佛,与一切诸佛,行同一起,名为诸佛。
佛告诉须菩提,理解的很对,是的,是的,就是这样,真的有人,得闻到了这部经典,没有被里面,如来所开示的一切,感到吃惊,也没有生恐怖害怕心,也没有畏惧心,这个人才算是,非常的稀有,为什么?
佛说须菩提啊,如来所说的,第一菠萝蜜,也只是因言说,得了个名相而已,不是真的有什么菠萝蜜,可取可得,说它是经中最光明,究竟的佛果,在经中言说名相里,名为第一。
须菩提啊,如来所说的,忍辱菠萝蜜,也是因言说名相方便,只是个名相而已,不是真的有个,忍辱菠萝蜜可修可得,所以如来说,是非忍辱菠萝蜜,这些言说,都是照明黑暗的工具,过河的船伐而已,不要死抱不放,到了光明处,就不用灯了,过了河上岸了,就不要再背船行走了,都要弃掉的,为什么那?
佛说须菩提,我在久远时,修行菩萨道的时候,静坐山中,有国王带宫女到山游玩,宫女见我生好奇,前来问话,被国王看到,割利王国王冤枉我,为说修行心不清静,有引诱他身边的宫中女人,拿剑割我的鼻子,耳朵,二手,两脚,肢解我身体,我当时就是修行到了,无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,知道这些,有地,水,火,风,组成,不是真的有觉知心,身体只是自性中,习气随著前尘影像,妄想心而有,。
我当时,不再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如来藏,贮存前尘影像动心,不再著影生心添垢,心定入寂,不动不念,任其国王对自己,四大色身影尘,发泄愤怒,满足它的欲望,我当时生慈悲心,怜悯国王,可怜的国王,虽然前世,修了善行福德。
,今生才作国王,却忘记善性慈悲,随心放逸,再造罪业,对修行人,无辜伤害,发泄自私愤怒,这是大罪,。
我闻法能知道这些,这个国王却不能闻法,在于黑暗不得自在,我要发大心来济度他,成就佛果,愿我将来成佛,一定先度你成就,做我的弟子,我感恩你对我的所作,成就了我的佛道忍辱菠萝蜜,使我更进一步,接近佛座。
须菩提,因为我当时,明了一切世间,因缘色相,不再生心著影,所以心不为色身,而生贪着,而是用来修行,成就自己,觉悟他人,所以没有一丝的怨恨心,嗔恨心等等,心住怜悯众生,大慈悲中。
须菩提,又忆念过去,在五百世中,修行作忍辱仙人,当时也是,远离了色相,没有了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,心无杂念,寂静清静,因为离相无心
须菩提,修行菩萨道的菩萨们,都应该远离一切色相,心无所著才行,要不断的发无上菩提心,来坚固自己菩萨道,不应该住色生想法,也不应该,对世间一切,声,香,味,触,法,生心想法有所住,要时刻觉悟,一切无常,不可沾染,。
要生无所住心,不要把心,住在色相,言语,声尘,动,静,诸相生心,若是随缘所住,要知道一切不可得,不要当真,所住非住,不生念想,所以佛说,修行菩萨道的菩萨心,不应该住色相,做佛事布施,作一切利益众生之事,就像无人一样,心无挂碍,惦念望报想,。
菩萨把自己,身体生命都能舍,为了受益利益,一切众生,应该毫无私心的,作无我四相布施,才能心无所著,无边无际,住于无所住处。
这是世尊说,能所看到的一切,都是虚幻不真的影像,没有自性,心念想法,是个因妄想,著相造业,自己真心随缘心念,现出来的色相,地,水,火,风组成,缘有显影,缘尽影灭,如来又说,众生非众生,因为一切,无量世界众生类,都是在自己,圆觉大智海中,随缘自己,福德因缘,所受因果报,所现出来的,各种因缘,组成的泡影之事。
,一切世间,微尘众生,诸佛国土,千差万别,都是因福德业力相吸,在自圆觉心中,相聚所现世间影像,众生友情,如水中月,空中花,梦中事,自性随缘幻化而显,。
不要对这些色相影事,生心当真,忘记了真的自己,如如不动,妙觉菩提心,这些都是,在自己清静光明,大觉心海中,所现泡影事,借缘影事修行福德,回归自己,清静不动,圆觉妙心,不要泡在这些影像中,随生死受苦。
佛说须菩提啊,如来所说的,都是真实语言,诸佛如来都是,真语者,实语者,如语者,不诳语者,不异语者。
须菩提啊,如来所得的法,其实没有真实,也没有虚妄,因为一切,皆是自性般若,无性无心,随缘现影,没有虚实差别,也没有真假二法,没有言说等事,真诚致信不疑,依法修行,自己会因此知道,不可说的自性实相无相了,会亲证亲尝,如来的实言不虚了。
佛说,须菩提啊,若是修行,菩萨道的菩萨们,他们的心,要是对一切世间法,色相,有所生心,作布施利益众生之事,比喻有人,行走与黑暗中,什么也看不到,毫无作用而言,要是菩萨心,心中没有世间色相,对一切法,等等事,如无人之地,知道虚幻不真,心无所念,寂静清静,布施众生言语微笑,财物慈悲善行,助人利益施与佛法,这样的菩萨,在世间行布施,利益众生事,比喻有人,有明亮的眼睛,看到了各种色相,世间一切,而无差别,心无所动,在于光明中修行布施,是真的菩萨行。
须菩提啊,在未来世中,若是有这样的善男子,善女人,能够遇到此经,《受持读诵者,行解相应谓之受,勇猛精进谓之持,心不散乱谓之读,见性不疑谓之诵。》 这样来修行自心,则为如来,以佛的大智慧力,知道这个人的一切修行,也能看到这个人的一切,这个人能成就,无量无边的功德。
修行是名相,借影扫心垢,闻法作照明,世间作道场,顺逆磨慧剑,诸苦炼心炉,众生善知识,万法照行镜,家庭是灵山,父母佛菩萨,家事助道缘,朋友考试场,常怀感恩心,忍辱难忍事,世间大宝藏,成就天人师。
《原文》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
须菩提。若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初日分。以恒河沙等身布施。中日分。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。后日分。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。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。以身布施。若复有人,闻此经典。信心不逆。其福胜彼。何况书写受持读诵。为人解说。须菩提。以要言之。是经有不可思议。不可称量。无边功德。如来为发大乘者说。为发最上乘者说。若有人能受持读诵。广为人说。如来悉知是人。悉见是人。皆得成就不可量。不可称。无有边。不可思议功德。如是人等。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何以故。须菩提。若乐小法者。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。则于此经。不能听受读诵。为人解说。须菩提。在在处处。若有此经。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。所应供养。当知此处。则为是塔。皆应恭敬。作礼围绕。以诸华香而散其处。
《注解》《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》
这时,佛继续来说,受持经典的功德,及世间一切来做比喻。
须菩提啊,若是有,善男子,善女人,在每天早到中午,这段时间里,用自己身体,作各种布施修福,多的向恒河沙那样多,中午到傍晚时候,这段时间里,也是用自己身体,作布施修福,也是多的向恒河沙那样多,傍晚以后,到晚上十二点为止,这段时间里,还是用自己身体作布施,多的向恒河沙那样多,这样做布施事,有无量,百千万亿劫的时间,都是用自己身体,作各种布施修福,要是有人,能得闻此金刚经典,非常深信欢喜,这个人的福德,已经超过了,前面那个用身体作布施,无量千百亿万劫的人。
更可况,有人能够抄写经典,《受持读诵者,行解相应谓之受,勇猛精进谓之持,心不散乱谓之读,见性不疑谓之诵。》 这样来修行福德,为人解说。
须菩提啊,总的说来,这部金刚经有不可思议,难以测量的福德功德事,不能用言说,来说出这部金刚般若菠萝蜜经的功德,这部经如来为那些,发了大菩提心的,大菩萨们说,为那些修行,无上菩萨道的,菩萨们说的,为那些发了,大悲心愿力,最上乘的大菩萨,摩诃萨们说,。
若是有人,能够受持读诵,真诚不二的修行,为人说这部经的,不思议甚深,如来演说实相菠萝蜜,实相无相,不得一法,见相非相,心无所住,修行菩萨道,如来都知道这个人,都能够看到这个人,他所成就的不可量,不可称,没有边际,没法说尽的,不思议功德,。
你无论用什么方法,作布施供养之事,远远不及,受持读诵,这部经的功德大,这部经是,一切诸佛之母,出生一切如来,未来一切佛,也是从此经生出,所以诸佛如来,都在守护报答成就,他们的这部经,没有这部经,也就没有什么佛如来了,。
所以说,供养中最胜,最无比的福德,就是般若波罗蜜经,胜过供养,一切如来福德,受持修行这部经功德,胜过供养恒河沙,无量的诸佛如来功德。
因为这样的人,便能够接任如来事业,担任如来住世,转无上法轮,为什么那?
须菩提啊,向那些修行,小乘罗汉,声闻等比丘,没有大心,布畏世间生死,唯取自己安乐,不能发大慈悲心,入生死海,恒顺随众生,修行菩萨道,自觉觉他,自照照他,自利利它的人,喜欢小法,自己安乐,心著我见,人见,众生见,受者见,害怕生死,不明实相,要是这样的人,便不能够相信,此经所说,也不能够,听人解说,受持读诵,更不能,为人解说了。
须菩提,若是这部金刚般若菠萝蜜经典,不论在什么地方,多少个地方,只要是有这部经的地方,便会有世间天人,阿修罗供养此经,要知道经典,所在的这个地方,便是佛塔,都应该恭敬做供养,如拜佛那样,作礼围绕,尽自己能力来供养,天人会散各种香花,供养此处。
世间修福要闻法,明了福德功德益,不明世间空中花,舍身布施少福德,若明世间佛法宝,受持偈句福德最,深信不二依法行,功德诸佛赞不尽,如来无上大智尊,教明真理不费功,借世间相度自己,成就三界天人师,如来赞叹金刚经,留给世间大宝藏,发心大愿慈悲行,受持此经不思议,诸佛如来皆赞叹,此人世间最稀有,如佛住世转法轮,荷担如来大菩提,经典在处即佛塔,人天供养修福处,生死苦海大法船,如在如来前修行。
《原文》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
复次。须菩提。若善男子。善女人。受持读诵此经。若为人轻贱。是人先世罪业。应堕恶道。以今世人轻贱故。先世罪业即为消灭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。于然灯佛前。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。悉皆供养承事。无空过者。若复有人。于后末世。能受持读诵此经。所得功德。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。百分不及一。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。须菩提。若善男子。善女人。于后末世。有受持读诵此经。所得功德。我若具说者。或有人闻。心则狂乱。狐疑不信。须菩提。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。果报亦不可思议。
《注解》《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》
世尊继续说,须菩提啊,要是有善男子,善女人,《受持读诵者,行解相应谓之受,勇猛精进谓之持,心不散乱谓之读,见性不疑谓之诵。》这样来修行自心,要是被其他人讥笑,侮辱,谩骂,挖苦等等,说明这个人,前世造了,堕恶道的地狱罪,因为今世,遇到此经典,受持读诵,被人轻贱,各种讥笑等,这个人的,恶道地狱罪业,便会因此消除了,此时的这个人,已经被我授记,当得无上正等正觉佛陀,因为他受持读诵了这部经。
须菩提,我回忆过去,无量阿僧祗劫,阿僧祗,就是很多很多劫前,是如来作计算时间,久远的说法,在于燃灯佛,住世的时候,我在燃灯佛前遇到过,八百四千万亿,那由他诸佛,那由他,是如来效计数量,很多很多的说法,世尊对这么多的诸佛如来,都一一做供养承事,没有空过一个佛,要是未来后,末法世间,有人能够受持读诵,这部经典,这个人所得到的功德,远远胜过我,超过我供养诸佛的功德,是没法相比的,。
差距在于,我所供养的诸佛如来再多,只是在世间现出来的,色身影像而已,做供养布施承事,恒河沙如来功德,远远不及,受持读诵,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人,远远没有这部金刚经中功德大。
因为这部经,是一切诸佛之母,出生一切如来,未来一切佛,也是从此经生出,所以诸佛如来,都在守护报答,成就他们的这部经,没有这部经,也就没有什么佛如来了,所以说,供养中最胜,最无比的福德,就是般若波罗蜜经,胜过供养一切如来福德,。
要是有一切如来舍利,再有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,这二者,用来供养修福,供养如来舍利者,远远不及,供养般若波罗蜜经,功德福德多,是没法相比的,受持修行这部经功德,胜过供养,恒河沙无量的,诸佛如来功德。这部经是大法船,能载众生出离苦海,能常养如来种,能润菩提苗,能作世间大福田,能作修行人眼目,能照世间实相无相,能续佛三宝种,这部经,犹如诸佛如来,恒住世间一样。
世尊说我要是,具足说这个人,受持读诵这部经的功德,会有人听到了,心大惊怖,发狂乱想,怀疑不信,会有这样的事情。
须菩提啊,你要知道,这部经的真实义,是不可思议的,是诸如来,无上涅槃,所以受持读诵人,他们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。
金刚般若菠萝蜜,无尽诸佛大宝藏,得闻受持灭罪业,佛口金言作授记,功德无边不可量,人天眼目大福田,遇者深信登法船,依法修行见本性,速证无生出生死,亲见自性本来面。
《原文》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
尔时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善男子。善女人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云何应住?云何降伏其心?佛告须菩提。善男子。善女人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。当生如是心。我应灭度一切众生。灭度一切众生已。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。何以故。须菩提。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,则非菩萨。所以者何。须菩提。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于然灯佛所。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。不也。世尊。如我解佛所说义。佛于然灯佛所。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佛言。如是如是。须菩提。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。汝于来世。当得作佛。号释迦牟尼。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。作是言。汝于来世。当得作佛。号释迦牟尼。何以故。如来者。即诸法如义。若有人言。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实无有法。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于是中无实无虚。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。须菩提。所言一切法者。即非一切法。是故名一切法。须菩提。譬如人身长大。须菩提言。世尊。如来说人身长大。则为非大身。是名大身。须菩提。菩萨亦如是。若作是言。我当灭度无量众生。则不名菩萨。何以故。须菩提。无有法名为菩萨。是故佛说。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。须菩提。若菩萨作是言。我当庄严佛土。是不名菩萨。何以故。如来说庄严佛土者。即非庄严。是名庄严。须菩提。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。如来说名真是菩萨。
《注解》《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》
这时,世尊赞叹较量完,金刚经不意思功德后,须菩提闻听此经,有如是难以致信的功德,深感敬仰,发心修行菩萨道的,菩萨摩诃萨,对于前面最初,请问世尊的问题,再此重问,请佛开示,于是须菩提,再次请问如来,世尊,那些善男子,善女人,发了无上菩提心后,应该怎么来看护自己的心,把心住在什么地方那?
又该怎么来,降服自心中的,杂念妄想那?
世尊依然慈悲的,再次回答须菩提的提问。
须菩提啊,那些善男子,善女人,发了无上菩提心的人,要生这样的心,用清静大慈悲愿力,坚固自己修行菩萨道,学习菩萨摩诃萨那样,把众生苦,当作自己的苦,把一切世间众生友情,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,平等善待,发心修行菩萨道,不厌世间生死,不畏世间诸苦,一切难事逆境,发心要让,所有一切众生,全都成佛,但是要明白,实相自性众生,所度如度幻人,如度虚空,自己要深达实相,虽然度无量无边,众生成佛,实际中,没有一个众生可成佛者,所度的只是众生自性中,因业力因果,所现出一个泡影而已,。
如来说,无我,无人,无众生,无寿者,没有所度,及被度者,要做到离心离相,心不染一切,而能顺其因果,自度利他,这样才算是真的菩萨。
世尊知须菩提心中,有疑惑不明白处,对于无上菩提,发心的菩萨相,没有放下,著在有发心者,有菩萨修行,认为有什么法,可以让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及有发心者,所以世尊告诉须菩提。
须菩提啊,真实中,实在是没有什么法,能成为无上正等正觉,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也没有发心成就者的人,这些只是一种,言说名相工具。世尊只好拿自己,过去的修行事,来开悟须菩提。
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?如来在燃灯佛那里,是得了什么法,而成的佛吗?须菩提回答,没有,世尊,如我所理解您所问的意思,您在燃灯佛那里,没有得什么成佛的法,佛说,是的是的。
须菩提啊,真的没有什么法,可以拿来成佛。
须菩提,要是什么法,可以成佛的话,说明我心中,存有所得,存有妄想,燃灯佛便不会给我授记的,授记为,释迦牟尼,因为燃灯佛,知道我真的心地清静,具足功德福德圆满,达到了授记,做佛的标准,于是授记我当来做佛,号为释迦牟尼佛,为什么那?
因为名为如来者,即是一如一切法,就是一切,皆是如如之义,没有法才是真的一切法,也就是一切义,也就是无性义,一切法义,虚空义,一切法,就是无数义,无数的义,也就是一切义,就是一切法义,一切法也就是,眼,耳,鼻,舌,身,意,这六识,及十二因缘行。要是有人说,如来得了,无上正等正觉佛陀了。
须菩提啊,实在是没有什么法,能够使我成佛,我也没有得到什么,只是随世间言说相,起个名字为佛,我要是有所得做佛,那就是在本来自己就是佛,具足一切如来圆觉大智,再有成佛的话,就是大颠倒了,头上安头了,我只不过,借住世间因果色相,清静了自心,清理了妄想习气,现出了自己本来,清静圆满无垢,没有生死的不动圆觉妙性,自在无边法身而已。
比喻一个人,光明自在神通无碍,忽然生心,到各种地方去玩,在哪里对一切变化事,作出好奇,继续生想法,如何会更好更快乐,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便又变化出各种科技工具,创造一切,整个世间,也是自己妄想所成,随着自己心念,不断欲望膨胀,用地,水,火,风,四大相因缘组成,个个自己所需要的一切,心越贪越大,没有知足停息,最终导致把假的当真了,
把真的自己,被假象覆盖了,看到缘尽坏灭的东西,生伤悲感,看到新的东西生欢喜心,对世间幻化一切,生无量分别想法,造了无量幻业,善恶因果,把自己原本,清静无碍自在的身心,被妄想出的,各种世间色相,执着不放,成了习气不能离开,在其中影像中,当真有所得,造业因果,还债轮回不止,。
执着身心,妄想邪见,邪念,颠倒污垢,把真的自己忘了,认为自己,就是个泥人,死了归世界泥土,在于淤泥生死中,不知道离开,要是遇到圣者,告诉他你本来的面目,没有色身,及生死之事,世间天空,都是你自己心中,一念妄想,贪心生出来的,你在自己这些,变化事中当真了,要想回归本来,自在面目,需要借助,世间假相,不断的磨练自己,消除习气妄想,清洗自己,改变自己,。
不对一切生心起念,才能用自性光明智慧,照见自己本来自在本性,等你对世间一切,不染不恋,借假修福德,来庄严自己身心,发大心慈悲,来助人利他,借幻修真,不著,善,恶,得,失,有,无,眼所见皆不住心,心所念皆不住心,不住心也不住,管好自心,不住一切处,随缘善行,善念,善语,没有过失,所做这些,都不要住心,才能用无尽福德,功德,来圆满自己,回归自性,大圆觉自在无边法身。
世尊继续,开悟须菩提,须菩提啊,我所得成佛之事,其中一切,都不是真的,没有虚也没有实,心没有可依之处,依无所得,而得名为佛,所以佛说,一切法无二,都是佛法,平等无二,因为一切法,都是没有生灭,来去增减的,都是众生,自性圆觉般若智。
须菩提啊,虽然我说一切法,都是佛法,这也只是,随缘言说声尘,一切言说,无来无去,不是真的有所言说,就像梦中事一样,所以是非一切法,名为一切法。
须菩提啊,我说的这些,比喻有人,长了很大的身体,都不是真的,须菩提说,世尊,您前面说的人身长大,不是真的大身,能现出来的,都是缘起四大色影,是依言说名为大身。
须菩提啊,那些菩萨,也是这样的都是非身,名为菩萨,要是有菩萨不明白实相,有我相心,做誓言,我当要灭度无量众生,都让他们成佛,这样的菩萨,是不合格的菩萨,不能算是菩萨,为什么?
须菩提啊,一切法无人,无我,无众生,无授者,一切法无法,实相无相,那里有什么法,可以名为菩萨,所以我说,一切法无人,无我,无众生,无寿者,一切法无法,实相无相。
须菩提啊,若是有菩萨相的菩萨,作是言说,我当修行庄严佛土,这样的菩萨,是不能为菩萨的,为什么那?
如来说,庄严佛土者,不是有什么真的世界佛土,可以庄严,只是个修行方便假名,是非庄严,名为庄严。
须菩提啊,要是有菩萨,能够修行通达无我,无法者,如来说他,是名真的菩萨。
言说一切相,如来及菩萨,世间修行事,成佛及证果,皆是方便桥,以指示真月,不住手指头,顺指观明月,如来妙手指,示现一切法,所见皆虚妄,不可有贪着,借相洗身心,不生一丝恶,借缘修行为,所行无过失,借言修口业,真诚不妄语,借于世间事,修心无所住,顺其如来教,当下见自性,不动圆觉心。
《原文》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肉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肉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天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天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慧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慧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法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法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有佛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有佛眼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恒河中所有沙。佛说是沙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来说是沙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一恒河中所有沙。有如是沙等恒河。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,如是宁为多不。甚多。世尊。佛告须菩提。尔所国土中。所有众生,若干种心。如来悉知。何以故。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。是名为心。所以者何。须菩提。过去心不可得。现在心不可得。未来心不可得。
《注解》《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》
这时世尊,开悟须菩提,一切法性平等,众生于佛,平等无二的实相。
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你现在看到的如来,身体及眼睛是肉眼,如一切众生,所看到的世间一切,是不是一样,都是同有的肉眼那?
须菩提回答,是的世尊,如来肉眼与众生一样,肉眼为凡夫之眼,其功能仅可见障内,及近处之物,若遇屏障(即便是一纸之隔)或距离甚远,则不能见,此处言如来有肉眼,表明如来,与凡夫无异,是为佛凡一体。
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如来以同众生,一样的肉眼修行,现在我修行,成就名为佛了,有天眼吗?
须菩提回答,是的世尊,如来有天眼,众生修行,也能得天眼,天眼为诸天之眼,其功能可见障外,及遥远处为肉眼目力,所不能及之物,此处言如来有天眼,说明如来,与诸天无异,是为佛天一体。
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如来的名为慧眼,是不是同众生,一样的色身而修行福德功德,成就如来慧眼,如来有慧眼吗?
须菩提回答说,是的世尊,如来有慧眼,众生依法修行,也能成就慧眼,慧眼为缘觉、声闻之眼,其功能可见,涅槃妙境界,此处说如来有慧眼,说明如来,与缘觉,声闻,等得小乘道果者无异,是为佛与小一体。
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如来同众生一样的身体,以修行福德,成就了法眼,如来有法眼吗?
须菩提回答,是的世尊,如来有法眼,众生修行,也可以福德功德,成就法眼,法眼为菩萨之眼,其功能可见,俗谛世间,一切诸法,洞悉诸法,生死缘起根本,此处说如来有法眼,说明如来,与菩萨无异,是为佛菩萨一体。
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如来以同众生,一样的色身,修行福德功德,成就了佛眼,如来有佛眼吗?
须菩提回答,是的世尊,如来有佛眼,众生修行,也可得佛眼,佛眼为一切诸佛之眼,其功能如,万日当空,没有丝毫障碍,无所不见,前四眼之功能,佛眼都亦皆具备,可是远远不及佛眼功能,此处说如来有佛眼,表明如来,与诸佛无异,是为佛佛一体。
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我用肉眼,看到的恒河中沙子,佛说是沙子吗?
须菩提回答,是的世尊,您用肉眼看到的恒河沙,同众生看到的一样,佛说是沙子。
须菩提啊,如果再用,成就的天眼观看,把以恒河中,所有的沙子,比喻恒河沙子,那样多的恒河,每一条恒河里的沙子数量,多的无法说尽,那些佛国世界,就好比恒河中的沙子那样多,你说世界多不多那?
须菩提说,世尊啊那太多了。
佛告诉须菩提,我用成就的慧眼,可以知道,那些诸佛国土,世界中,所有一切,众生的各种心,各种心念想法,如来都会知道,为什么那?
因为如来,用成就的法眼,看到众生所有对,各种世界,所用的心,都是因色相,起心作用,凡是用心起用,都是非心,不是真的,自性妙心,能想,能作,能见,能行的,都是非心,是本性妙觉心,所显用出来的各种幻觉影像,不是真心,是名为心,为什么我会这么说那?
须菩提啊,我用成就的佛眼,可以看的很清楚,所有世界众生友情,一切作法行为心念,都是在于,自心如来藏中,储存的前尘影像,三世因果中,因缘果报,造业所牵,互相还债,造善恶业,纠缠一起,各种不同罪业,浅深不同,善行修行,所受果报,世界不同,色身不同,都是妄想幻觉,执着过去事情,念念不忘,善恶等事,反复言说对错,对这些刹那即空的想法,作为生活目标,。
又妄想未来,没有影的事,担心打算,计划得失胜算,当作前行目标,对自己如来藏中,记忆反射影像,更加添尘,重重无尽,对于当下之念,刹那不住,即寂无痕的,妙用真心,不能觉知,活在自己妄想,客尘思想里,如梦中人,作梦中事,。
不觉悟自己色身,都终归坏灭,岂能得到什么归你,在不真影子中,想所得,得到的最终是,一无所有,所以说,过去的心不可得,不去忆念生心,亦如梦幻一样,只会更加烦恼累心,未来的事,不要去无中生有,空打算计划,一旦不如意,便会痛苦不堪,起各种邪见,邪念,恶心,是大颠倒心,能毁人命,生恐怖担忧,日夜不安过日子,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。
所以说,三心不可得,过去心已成空,现在心刹那不住,未来心还没来。
不作空打算,凡是用心处,是在空造空,执着世间相,必会受轮转,执着色身心,必会招诸苦,世间一切相,本无自思想,自心所现影,缘现缘尽灭,人要遇佛法,千万莫空过,胜过世一切,财富诸珍宝,欢喜读诵持,吉祥福随身,受益三世中,出离生死海。
《原文》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。以用布施。是人以是因缘。得福多不。如是。世尊。此人以是因缘。得福甚多。须菩提。若福德有实。如来不说得福德多。以福德无故。如来说得福德多。
《注解》《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》
世尊前面说了,此经典的功德福德,不可思议,观其一切大众,对言说功德心有所著。
便对须菩提说,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要是有人,用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,用来做布施,这个人因为这个因缘,得福多不多那?
须菩提回答说,很多世尊,这人因这个因缘,所得福德太多了。
佛说,须菩提啊,若是真有什么可以为福德,为真实的话,如来就不会说,得福德多了,因为世间一切,都是虚妄幻化,人,我,众生,寿者,一切相不可得,那里有什么福德那,因为福德,也是言说而有,不是真实的,如来才借用,说福德多,不要著言生念。
福德功德世间相,自性如来大宝藏,随自心念造善恶,随缘而显世间相,苦乐幸福及灾难,病苦地狱及天堂,皆在自心一念造,邪心邪见邪念想,自心所现地狱相,善心善念善行作,自心所现天界乐,成佛成仙在自心,善恶因果如影随,三心不染随缘过,观好当下每一念,即是成佛成仙道,一切皆有自心成,谁修谁得谁自知。
《原文》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。不也。世尊。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。何以故。如来说。具足色身。即非具足色身。是名具足色身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。不也。世尊。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。何以故。如来说诸相具足。即非具足。是名诸相具足。
《注解》《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》
世尊继续开示大众,及须菩提,心不要有所住心,便借此再来问须菩提。
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要是想见佛,可以把看到,出现在世间,具足色身,也就是什么也不缺,身体完好健全的佛,就说是看到真的佛了吗?
须菩提回答说,不是的世尊,想见如来,不应该以健全的色身来见,为什么那?
您说过,具足色身,不是真的如来身体,是随缘应现的,四大缘起组成的影像,是非身,终归坏灭的,只是起了名字,名为具足色身。
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如来可以用自己,修行成就的,一切诸相,三十二相,八十随行好,示现出来,给想看的人,这样是不是见到佛了那?
须菩提回答说,不可以的世尊,这样的具足色身,三十二相,八十随形好,也是四大因缘组成的影像,不是真的见到如来了,为什么那?
这个所现出来的,诸相具足色身,也是个空名而已,不是真的具足如来身,只是以名相言说,诸相具足。
如来名如来,无来亦无去,见相非如来,所现皆空花,真实如来体,非眼非心见,心空人我空,如来自心现,无见而见佛,无佛佛即心。
《原文》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
须菩提。汝勿谓如来作是念。我当有所说法。莫作是念。何以故。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。即为谤佛。不能解我所说故。须菩提。说法者。无法可说。是名说法。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颇有众生。于未来世。闻说是法。生信心不。佛言。须菩提。彼非众生。非不众生。何以故。须菩提。众生众生者。如来说非众生。是名众生。
《注解》《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》
这时世尊,觉知大众心,及须菩提心,有所起念,认为佛的说法,真是稀有难懂。
世尊便说,须菩提啊,你及大众,不要有这样的想法,认为如来在说法,不要生这样的念心,为什么那?
要是有人说,如来在说法,那就是在诽谤佛,不能够理解,我所说的真实义理。
须菩提啊,说法者,没有什么法可说,只是以语言,而名为说法,这些言语,听闻说法者,都是自性,随缘现出的音声,色相影像,都不是真的,这一切犹如,梦幻之事,不可得,不可生心,。
听闻者,如幻人,色身四大组合,地水火风,只是个缘起色相,我说法以色身口说,所说的也是对影像所说,声音及听,都是无性无心,这一切说法者,听闻者,都是色相,能听,所见,所知,所觉,凡是用心感受,以色身出现一切,觉,闻,眼见,都是虚妄,习气客尘,皆是自性,妙觉心所现,不要著在,这些音声尘,所见影,能觉所知上,要用清静觉心观察,
这些所起处,所消失处,它们有谁所控制,所生出,色身四大组合,无知无觉,不真要坏灭,说法者,听闻者,都是不可取,终会坏灭谁在听?谁在说?这些大众如来色身能不坏灭吗?言说的音声去了那里?谁得到了?所谓的说法,那个法,是什么相貌形象?
你们要借助,这些无常,来悟证自己真常的,不生灭不动的,妙觉心性。
这时被称为,慧命的须菩提,听闻佛说后,心感一惊,更觉新奇之事,马上问佛说,世尊,向您刚才说的这些话,有人于未来世,听闻到了,您现在所说的不可得法,您把自己的所说法,否定无可说,不可得,那些未来众生,能相信,而且依教修行吗?
世尊知,须菩提心有所想,便说须菩提啊,你说的众生,不要生心不忘惦念,说众生只是,名字假说,他们不是真实的众生,也不要把他们看成,不是众生,为什么那?
须菩提啊,我说的众生,及众生者,都是暂时,迷失在自心海中,影尘之相里,能见到的色相,都是虚妄不真,他们的真心自己,都如佛一样,所以说,借名相说,非众生,你要彻底消除这些想法,无见,无得,无念,无知,无说,无修,无证,无识,心入无所入,安然顺应法性不动。
世尊名世尊,色身四大合,音声演说法,因缘而现事,教化梦中人,幻世间说幻,借幻影尘相,开解众生心,言说皆扫除,所见不可住,见闻莫生心,离心相不生,舍离人,我,见,众生,寿者见,顺教无所念,正念正思维,住与无所住,驾驭色身船,作好自心师,莫作心奴隶,放逸自六根,六贼当儿子。
《原文》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
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为无所得耶。佛言。如是。如是。须菩提。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乃至无有少法可得。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《注解》《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》
这时,须菩提听闻世尊所说后,对佛说,世尊啊,照您这么说,说者,听者,都没有,所见一切,听闻所知,都不可得,说法也没法说,不可得,您所证得的,无上菩提,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真的是什么也没有吗?
佛说,这回你说的很对,是的,是的,须菩提啊,我所得的名为,无上正觉,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真的是没有,一顶点的少法可得,只是借用世间名相影尘,无常万法,积功累德,清洗了自己习气欲望,。
比喻拨开了,重重乌云,见到了自己,本来不动清静光明的,自己而已,一切化为乌有,现出了真实自己,无碍自在,没有生死,及一切言说色尘,这些世间言说,色相乌云,被自己远离不染,可以随便用来,觉悟那些还在,乌云黑暗众生,以各种名相,随顺众生,见自真实。
佛法无法相,众生自心是,善恶皆佛法,众生自般若,世间一切相,众生自法身,苦乐等顺逆,自己前世造,作行差别事,无性无心念,自是化身佛,一切想无碍,随想现色相,借相觉实际,不染一丝尘,不生杂念心,妄心不动时,则现真心用,遍及十方中,平等无差别,如如不动性,妙心现一切。
《原文》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
复次。须菩提。是法平等。无有高下。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。修一切善法。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所言善法者。如来说即非善法。是名善法。
《注解》《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》
世尊继续说,须菩提啊,世间一切差别法,它们都没有自性,思想意识,对任何一切所用,都是平等无二,没有分别心,比喻世间,时间一样,善人,恶人等等,不同人,同等对待,没有大小,高下,心念想法,我所说的佛名,也只是顺世间言说,空有个名字,为佛而已,。
众生要是,都按照佛所说的去作,不住,人相,我相,众生相,寿者相,不著,我见,人见,众生见,寿者见,心无杂念,顺法而行,修一切善法,而不著心,这样都可以成就,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。
须菩提啊,我所说的善法,也不要当真,有什么善法可修,一切所见,皆是虚妄相,借虚妄相,成就自己,所以如来说,善法也是个名相,名为善法。
世间一切色相缘,依法而行皆福德,心离所得及所失,善恶不住心不动,在于世间诸佛心,纯善善行心善念,不染所作及所行,身口意三业清净,若是众生能所行,皆如世尊无差别。
《原文》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分
须菩提。若三千大千世界中。所有诸须弥山王。如是等七宝聚。有人持用布施。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。乃至四句偈等。受持。为他人说。于前福德。百分不及一。百千万亿分。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。
《注解》《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分》
这时世尊,再此来赞叹说起,金刚经不可比拟的福德。
须菩提啊,要是三千大千世界中,有无量无数的,高大无比的,须弥山王,向这样多的七宝聚在一起,有人用这些七宝,来作布施修福德,要是有人,能得闻这部金刚经,受持四句偈等,为他人说,这个人所得的福德,远远胜过那个,用七宝做布施的人,这是不可相比的,。
因为前面说过,这部经,是诸佛如来之母,一切诸如来,从此经出,要是没有此经,也就没有诸佛如来名字,未来一切佛,也是要从此经生出,所以说此经是,没有没有于此相比的。
般若波罗蜜,无上诸佛果,照明诸世间,诸佛菩萨母,不动不生灭,遍及众生心,融于一切相,十方三世中,随缘现万法,万法不能染,入缘生死海,不随生死动,普照显妙性,成就诸经法,出生诸如来,无性无心念,恒寂不倾动,不增亦不减,无出亦无入,广大无边际,众生真实心。
《原文》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。我当度众生。须菩提。莫作是念。何以故。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。若有众生如来度者。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。须菩提。如来说有我者。即非有我。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。须菩提。凡夫者。如来说即非凡夫。
《注解》《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》
这时世尊,觉察大众心,及须菩提所念,认为佛可以度众生,世尊为消除大众念心。告诉须菩提。
须菩提啊,你们等不要生心念,认为佛在度众生,须菩提啊,不要生这样的想法,为什么那?
实际中,没有什么众生可度者,要是有众生可度者,如来便有了,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,就不是如来了。
须菩提啊,如来说有我者,那是借世间色相,言说而已,色身都是,虚妄幻影,水中月,空中花,梦中事,不是真的,有个我在说法,这一切所见所说,都会化为乌有,坏灭的,是虚妄影像,那些没有觉悟的众生,把自心妄想,前尘影像当真了,执着其中,以幻造幻业,枉受轮回苦,。
如来大慈随世间,化现色身亲近众生,随言说名相,假说有我,凡夫认为,真的有个如来佛,听从教化,闻法修道,出离幻化业生死海。
须菩提啊,凡夫者,如来不把它们,看作是真的凡夫,而是暂时,以名相为凡夫,不要生有凡夫想。
如来无上觉,正见五眼足,遍入众生心,觉知一切念,实相无相中,世间幻化有,不真如水泡,众生圆觉心,自心即法界,所见见自心,自心若清静,不见色相缘,心若著色相,难见自真心,色相妄想心,如云遮光明,如来借幻化,开示真实相,无度无度者,如来假名相,若有法度众,不是如来佛,凡夫非凡夫,真心皆是佛。
《原文》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。须菩提言。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。佛言。须菩提。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。转轮圣王即是如来。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如我解佛所说义。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。尔时。世尊而说偈言。若以色见我。以音声求我。是人行邪道。不能见如来。
《注解》《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》
世尊知须菩提,未能深观实相,再来考试一番,须菩提啊,我来问你,可以用见到,三十二相的人,就是观看到了如来吗?
须菩提回答说,是的是的世尊,可以看到三十二相的人,说明他是如来,佛说须菩提啊,要是用三十二相,便是观到了如来,世间的转轮圣王,名为飞天皇帝,他也是修的三十二相,要是用色身,虚影相,用所见心,观如来,转轮圣王,就是如来了,须菩提听佛这么一说,心中不解其义,既然不能用,三十二相观如来,那该怎么来认识如来那?
须菩提问佛,如我听您所说,您的意思是,不可以用,三十二相观如来?
这时世尊,而说了四句偈言,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,世尊用四句偈言,回答了须菩提的所问。
要是有人,以世间色相,来想观,相见如来,这人的心,是著相著色,把佛当作了身心外,另有佛了,不明白世尊所说的,真实义,佛,法,众生不二,一心具足一切,含裹法界,一切世界诸如来,一切即是,自己一心所摄,你想成就什么,都有自己心来成就,没有其它,和谁能帮助你,。
一切万法,是自己心如来藏,一切世间众生三界,也是在自己大圆觉菩提心中,除了自己,圆觉妙性心,没有其它二相,二境界,唯有自己,妙性圆觉心,独显一切,如摩尼珠,随缘变化,妙用无穷,遍一切处,无不是自己,不动圆觉妙心所现影,见到的色相不是真的如来。
要是有人,用各种慈悲,好听的音声,用来求如来,要知道音声,是有因缘而显,用音声的人,是在用想念心所见心,所得心,所求心,所知心,这些都是,妄想,邪见,颠倒心行为,如来说,这些心,所想念,都是行邪道,不能见到如来。
须菩提慧命,清静入空城,不解真实义,如来甚深智,菩萨所行道,难以知其行,随言而生心,未见真实相,虽不起欲念,藏影难息心,如来四句偈,清扫心意识,想要见如来,自心寂中见。
《原文》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
须菩提。汝若作是念。如来不以具足相故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莫作是念。如来不以具足相故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汝若作是念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。说诸法断灭。莫作是念。何以故。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。于法不说断灭相。
《注解》《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》
这时大众,闻听如来所说,心生疑惑起心不定,世尊皆知大众心,及须菩提心所念想,便告诉须菩提。
须菩提啊,你及大众,若是生出,这样一种想法,原来如来,不可以用色身见,也不可以用,三十二相见,那么如来,也不用证得,所谓的三十二相,八十随形好,具足相了,也可以称为如来,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世尊说须菩提啊,你们不要有这种想法,不要作这样的念头,如来不用修证,具足一切相,也可以成为佛。
须菩提啊,你们要是作这样的想法,发无上正等正觉,菩提心者,这样的人会说,一切法有断灭相,会说只要发了,阿耨堕落三藐三菩提心,修行到无法可得,不用具足如来的三十二相,八十随形好,修到无法可得,断灭一切就是佛了。
须菩提啊,不要生这样的念头,为什么那?
以大慈悲心愿,用无所得求心,发无上正等正觉,菩提心的人,他不会有任何想法的,不会对一切法生心,也不会生任何念头,因为心无所求,有求会生心起念,有想会著色生心,生颠倒妄想,。
所以知道,所说的一切法,是借梦中人,说幻事,无法可得,一切法性,就是众生自己,无上菩提心般若智慧,如如不动,不来不去,自己的圆觉妙心,法是假名,引导见自性,法本不生,也就没有断,及灭,言说相了。
心念不息起妄想,心随妄想更作念,顺念作想著影像,失去正觉正思维,迷在心念所得失,成与不成发心事,著言生心执法相,成佛法断灭无生,邪念满心损福德,焚烧自己功德林,修行切莫错用心,引火烧身魔来侵,深信佛言做明镜,心无所住无所求,心自安闲息妄想,随顺一切不起念,一念不起自性现,郎朗乾坤自受用。
《原文》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
须菩提。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。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。得成于忍。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。何以故。须菩提。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。须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云何菩萨不受福德。须菩提。菩萨所作福德。不应贪著。是故说不受福德。
《注解》《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》
这时世尊继续说,须菩提啊,要是有菩萨,用以多的向恒河沙,那样的世界七宝,来作布施,要是有人,自己修行知道了,一切法不可得,无我法实相,没有什么法,可修,可证,可忍,一切无非是,劝人方便言说,来改变自己,不善习气,收心观世间,一切无常,色身等法,虚妄不实,不为世间,一切色相,起心动念,脱去尘垢衣,现出自己,本来面目而已,
这样的人,证得了无生法忍,这样的菩萨,虽然什么也没有作,他的功德就已经,胜过了前面那个菩提,所用七宝作的布施功德,为什么那?
须菩提啊,因为一切菩萨,对于所修的福德不贪受,也没有人受,福德也是个假名,所以说,菩萨不受福德,唯以无为功德,利益众生,没有一切法,及一切相的缘故,若是心有所念,是不能名为菩萨的,须菩提啊,所以说菩萨不受福德。
福德言说相,菩萨名菩萨,心无菩萨名,何况有所贪,慈悲大菩萨,为利益众生,入于生死海,善巧度众生,不求名和利,顺缘施光明,顺于众生心,贫者说布施,病者说因果,贪者说饿鬼,嗔者说地狱,痴者说生死,苦者说造业,乐者说不实,富者说惜福,不孝说折寿,傲慢失亲友,世间作布施,不畏生死苦,真正名菩萨。
《原文》第二十九品威仪寂净分
须菩提。若有人言。如来若来若去。若坐若卧。是人不解我所说义。何以故。如来者。无所从来。亦无所去。故名如来。
《注解》《第二十九品威仪寂净分》
这时世尊,知大众心之所念,如来说什么也没有,不可得,不可见,现在我们看到的如来,有来有去,行住坐卧言说等事,都是假的吗?
世尊为了解开,众生所迷,对须菩提说,须菩提啊,要是有人说,如来有来有去,也坐也卧,言说行动,这个人不能知道,如来所作这些的真实意义,为什么那?
依世间色相,看到的如来者,只是依因缘四大,地,水,火,风,组成的色身,没有任何的,思想心念觉知,是四大,地,水,火,风,组成,地水,火,风,没有心性,作用思想的,所以用眼睛看到的一切,都是虚妄不真的,有出生,就会有死亡,都是众生自己真心,依自己福德功德,而成就的,一个色身相貌,。
在于无常幻化世界,借用色身,来接自己前世果报,受果报而已,是苦是乐,都是自己心所造,所谓的如来者,依大悲心愿力,随缘世间变化色身,与众生无二,开示众生具足一切,如佛无二的,三十二相,八十随形好,功德大智慧,。
不要贪着世间,生死不放,要努力向善,闻法修行,一步一步,提高自己慧命,到达佛地,得见自己,无边清静法身,不生不灭,没有生死,如意安乐,所以说如来者,色身相同幻化,智慧不一样,我是从世间修行,觉悟了一切,色身只是件外衣,没有知觉思想,能支配色身一切的,是无相无形,遍满十方法界,众生自己的大自在,圆觉性妙心,无所不在,处在一切,万法因缘中,。
真觉性不动,圆满十方法界,随缘所现,六根六尘,刹那不住,自己所运用的一切万法,都是向众生自性妙心一样,圆满十方法界,没有来去,增减摇动,所以说,如来者,即是法界一切,怎么会再有个,如来出现那,再出现的就是变化的影像了,。
如字,是说明如如不动,寂静清静,从来都不曾倾动过,来字,是说明所见一切,如来色身等,都是从同一,自性如如所现影,都是众生,从自己真心,所变化的,一切唯有一,没有第二第三,及其它,不动圆觉妙心,无相实相如来,如来是这样的,一切众生真心,也是这样的,没有来去动作,。
所看到的这些动作相,即作即寂,不见一相一法,众生看到的世间,都是在于自己的如来藏性心中,可到的都是自己心中,记忆的前尘影子,自心不动,影子不现,对色相生心,影像装满脑海,要想离开这些色相习气,生死幻觉,就要按照,如来所教导的去作去实践,才能自心安泰,渐渐明朗,见到自己本性无碍,光明妙觉心。
一心三千大千界,万法十方自心现,好坏皆有自己造,众生同一圆觉心,六根六尘皆菩提,圆满十方遍法界,众生四大色身体,平等不动遍法界,一切不二皆自心,一切寂静无所见,如来菩萨心常寂,十方法界无所碍,本来即是自法身,如如不动具一切,深信如来金口说,深观自性菩提心,色身一物无所知,习气妄想现幻觉,一动一空实无有,唯真觉性心不动。
(责任编辑:辉煌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