鸢飞鱼跃移动版

主页 > 释迦经典 >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(25)

《比喻有人,不知道什么是月亮,有人便举一手指,指向天空,让不知者,顺着手指,看到月亮,》
《可是那个人,只看手指,不知仰头看天空月,认为举起的手指,即是月亮,》
《那个人岂不是,不见真的月亮,而把那个人的手指,当成了月亮,而又亡失了那人的手指,本来相貌。》
《原文》何以故?以所标指,为明月故。岂唯亡指,亦复不识明之与暗。何以故?即以指体,为月明性,明暗二性,无所了故,汝亦如是。
《注解》《为什么哪,那个不知月亮的人,把引导看月亮人的手指,当做了月亮,这样也就亡失了,引导人的手指了,》
《不但没有认识到真的月亮,还以假当真迷在暗中,为什么那?迷失在了手指为真的月亮,把手指当做月亮的明性,》
《在于妄想中,不是真明当做真明,在于自性无暗中,认为有暗,于此对立虚妄中,没完没了分别执著,》
《你们现在,把不是真的空,当做有个天空,不是真的自性妙明,当做有个明天,能见的这些色相,都是虚妄,失去了真的月亮,把手指当做了月亮,又亡失了手指。阿难你就是这样的。》
《原文》若以分别,我说法音,为汝心者,此心自应离分别音,有分别性;
《注解》《你们要是以缘心分别,有我说法音声,那个能听的,是你的耳朵肉心,那么你们的心,应该离开分别音,》
《若是你的心,在于分别音中,不离开的话,便没有能分别音声性,》
《因为你的心在分别音中那,只有你的心离开了分别音,才能有分别音声之性。》
《原文》譬如有客,寄宿旅亭,暂止便去,终不常住,而掌亭人,都无所去,名为亭主。此亦如是:
《注解》《佛说,比喻有个客人,暂住旅店,休息完了,便会离去,不是常住的,而那个掌管旅店的人,他是不会来去的,名为旅店主人,》
《你们的闻法听性,是借于色身耳,产生缘起声尘的,就像客人,暂住旅店一样,这些说法声尘,不会久住的,》
《能不断的,现出声尘,客人色尘的,比喻这些声尘客人,一旦现出来,便住在不动主人旅店,》
《不动主人,比喻我们的真心,能现出一切色相,色相生死坏灭,不断来往,全都在自己,圆觉妙明真性,旅店中住。》
《原文》若真汝心,则无所去,云何离声,无分别性?斯则岂唯声分别心;
《原文》分别我容,离诸色相,无分别性。如是乃至,分别都无,非色非空,拘舍离等,昧为冥谛,离诸法缘,无分别性。则汝心性,各有所还,云何为主?
《注解》《佛说,若真是你们的真心,没有所去的话,为什么会离开声音,便没有了分别之心哪?》
《你们都是以,有声音而起分别心,作分别我相貌,要是离开,一切色相,便没有分别性,乃至都没有了分别。》
《不是真的色,也不是真的天空,把舍离二法相等,一切想法,空去不生,离开这些,想法色缘,》
《便没有分别性,一切归一无相寂静,那么你的心性,各有所归处,你以什么为主哪?》
《原文》阿难言:若我心性,各有所还;则如来说,妙明元心,云何无还?惟垂哀愍,为我宣说。
(责任编辑:辉煌者)